摘 要:从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两个层面,探讨整本书“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的问题,提出两点:一是从“生本”与“文本”两个维度,以“学段性”“经典性”“选择性”为标准,合理建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快乐阅读;二是采用自读与共读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 阅读 教学策略
小学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每一册中的第一单元都会有“快乐读书吧”主题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及应用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读整本的书”,但对如何实施却没有明确建议,只是笼统地提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呢?结合课程内容建构和教学策略实施两个层面,尝试着对“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作具体的、初步的探究。
一、构建合理课程内容
1.从“生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推荐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快乐阅读。
应以“学段性”和“经典性”作为择书标准,寻找经典书籍与学生生活认知相契合的点,给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及学段得到不同的文化滋养。
(1)学段性。低年级学生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挑选读物时注重“趣味性”;中高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于文质兼美的书籍更加期待,这时对读物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推荐的书目要主题多元、体裁多样、内涵丰富,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感受作品的别样味道。
(2)经典性。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经过时间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就小学阶段而言,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应该是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绘本、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科普读物等等。
(3)选择性。立足于部编版教材篇目,以学生为本,“必读”与“选读”双线并行,体现开放性与选择性原则。不仅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做好质的甄别,注意量的确定,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2.从“文本”出发,建构课内外结合的主题式阅读。
结合教材,关注与部编版教材密切相关的“整本的书”,做到教材内容与课外整本书阅读融合,让部编版教材由内向外延伸与发展。
(1)以阅读策略为经线,实现“篇”“本”联通。用联系、发展与延伸的理念,以某一主题或策略作为经线,建立起“一篇文”和“一本书”之间的联系,架构起“一篇”到“一本”的联通线。以阅读策略的指导、迁移、运用为主线,整合单篇、群文、整本书阅读,实现教材与整本书的融通,不仅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行走梯度,同时也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方法支持。
(2)以文本特色为纬线,实现“一篇”“一本”的联系。整本书与教材的整合,要遵循一定规律,立足一个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围绕“文本特点”实现“篇”“本”互补、互构和互融。
二、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1.自读与共读相结合。
在教授过程中按课外自读、课内共读的教学思路,组成课前自读、课中指导课、课后重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在循环反复、螺旋递进的阅读中,承前启后,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加深理解和感悟,丰富阅读体验,感受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1)课前自读重在明确阅读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自主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形式。在阅读前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采用“阅读单导读”方式, 明确阅读时间、阅读进度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行之有据,为课外自主阅读搭建支架,也为课内阅读交流作好铺垫。
(2)课中指导课重在激发阅读期待。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共同成长。“共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阅读导读课、以促进深入阅读为目的的阅读推进课和以读书分享为目的的阅读分享交流课。
(3)整本书阅读重在应用阅读方法。无论是“自读”,还是“共读”,都应当智慧地教学生学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依据不同学段的学情学会默读、浏览、略读、跳读、速读、批注、摘记等读书方法,学会运用预测、提问、视觉化、连结、联想、重读、讨论、推理等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应该以泛读、速读为主,以精读、细读为辅,有时还需要略读、跳读,这也是与单篇阅读最大的区别。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整本书阅读,要略读与精读搭配,只有这样,阅读视域才更宽广,思维才更清晰,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认知和体悟才具有完整性、丰富性。
(1)略读。就是大概地将书浏览一遍,抓住重要语句,提取关键信息,了解主要情节、内容概要、结构脉络即可,重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2)统整。是通读全书后,将散乱无序的信息按照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并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
(3)精读。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聚焦书中的人物或精彩片段精心细读,是一种有思考、有深度的阅读,是一项专题交流。精读就是要解决好“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教师要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和考量整本书,从教学目标、学情特点、整书文体特点等方面, 对精读内容进行甄别,从整体中遴选局部,引导学生精读深思。
①读什么。要遵循文体特点,设置合适主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文体思维。因此,应设置阅读主题,遵循文体特点,准确定位教学价值,选取最能体现文体特征的内容来精读。
②怎么读。一要默读思考。给学生安静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话题,细细地品读,默默地思考,静静地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比较、推敲、揣摩,能唤起学生独特的联想、体验和认知,是一种颇为有效的精读策略。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边读边做记号,在重要的或关键的字词句上圈点勾画;可以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及精彩语段,还可以边读边做批注,把自己的阅读思考、阅读困惑、阅读感受随时记录在书的空白处,与书中的观点碰撞交融,与书中的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样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有利于学生心无旁骛地潜心会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境界;二要互读交流。阅读的本质是对话,阅读的乐趣不只来自作品本身,更来自于阅读的讨论与分享。要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发现,交流的形式除口头表达外,还有阅读记录卡、精彩片段赏读、情境表演等多种。“互读交流”充分利用阅读共同体的能量,丰富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现与自己、他人、作品的三重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从略读到精读、从整体到专题的阅读过程,也是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③写书评。读完多本书后,可以让学生讲述“我最喜爱的书”,引导学生从“抓住整本书的看点、巧妙设置悬念、交流阅读感受”等方面推荐好书。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书中读的内容变成写的内容,营造了阅读与习作融合共生的语境。
在当前“碎片化浅阅读”盛行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的意义,能够推进真语文课程发展。目前我在思考能否将重读与练笔相结合,由读到写,从吸收走向倾吐,促进语言的运用,让整本书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姚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本书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体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书中论文; 的书论文; 《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