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综合疗法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38-02
消化性溃疡指发于十二指肠及胃部的慢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反复,治疗难度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多发于超过30岁的青壮年[1]。该疾病尚不存在明确的病理机制,与胃黏膜、幽门螺旋菌及胃酸存在着密切联系,甚至精神、环境、药物、遗传、胃肠肽、胆汁及胃排空延缓均不同程度引发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为(49.1±5.4)岁;②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48.6±5.8)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 治疗方法
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即:
1.2.1湿热中阻证 患者普遍舌红苔黄,脉滑,排便不畅,小便色黄,恶心纳呆,神色疲倦,头重如裹,口渴口苦口干及胃脘剧痛。以理气、清热及和胃为治疗理念,给予汤剂治疗,其原方为:滑石15克、厚朴15克、焦栀子1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10克,适量加减。
1.2.2脾胃虚寒证 患者普遍舌淡苔白,脉细,面色无华,神色疲惫,四肢无力,伴随腹痛等其他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止痛、健脾及益气为治疗理念,给予汤剂治疗,其原方为:陈皮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香附10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适量加减。
1.2.3胃阴虚亏证 患者普遍舌红少津,脉细,排便不畅,便质干结,消瘦无力,心烦意乱,口干舌燥,伴随胃脘嘈杂等其他症状。以止痛、养胃及滋阴为治疗理念,给予汤剂治疗,其原方为:党参15克、玉竹15克、芍药15克、生地15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陈皮10克、甘草8克,适量加减。
1.3 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溃疡面基本愈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患者溃疡面有所愈合,临床有所改善;患者溃疡面及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其中,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多发于超过3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高,发病反复,治疗难度大,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疾病尚不存在明确的病理机制,与胃黏膜、幽门螺旋菌及胃酸存在着密切联系,甚至精神、环境、药物、遗传、胃肠肽、胆汁及胃排空延缓均不同程度引发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同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嗳气、反酸、烧心及腹胀腹痛等,食欲正常,但是存在偶发性进食后溃疡面疼痛,造成患者的体重下降,甚至累及全身神经,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
从中医角度来看,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糜”,累及肾、胃、脾及心,标实本虚,普遍因患者受外邪入侵,造成患者体质虚弱,或脾心积热,或风热乘脾,导致体内水不制火,或阴亏耗液,或虚火上浮,损伤胃部或十二指肠黏膜。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切入点,针对湿热中阻证的患者,以理气和胃为治疗理念,选择黄连、厚朴、法半夏清热润燥;针对脾胃虚寒证的患者,以止痛健脾为治疗理念,选择党参运湿健脾,选择陈皮导滞行气,选择茯苓及炙甘草益气健脾;针对胃阴亏虚证的患者,以滋阴养胃为治疗理念,选择党参运湿健脾,选择陈皮导滞行气,选择石斛解毒利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消化溃疡面愈合,促进患者机体内血液循环,特别是能有效解除中老年患者的用药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度,符合中医治病治本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何玉芳.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05(14):21-22.
[2]富玲芬,方勤华.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1(14):23-24.
[3]徐静.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8(14):78-79.
[4]邱建烽.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20(14):143-144.
论文作者:余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性溃疡论文; 中医论文; 效果论文; 疗法治疗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