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郝卓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为患者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症危重患者;抢救

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一般都是危急重症,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未对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1]。近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服务也在不断的深化,这也使得传统的急救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急救创新新模式,能够为抢救患者提供新的帮助,目前这也成为了全国性的一种综合性的医院急诊治疗的迫切任务[2]。在对医院的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为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抢救的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当中,抽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在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9岁,最低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5.6±41.7)岁;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1岁,最低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46.3±17.5)岁。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1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5例,其余患者为创伤患者。分组以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抢救的时候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进入急诊后,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具体方法因为本研究篇幅有限,故不做详细的赘述。

如患者配合全程护理进行干预指导,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①建立全程护理模式:建立全程护理模式,完善120信息网络,患者入院护士需要主动进行接诊,并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各个环节和各个医护人员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密切的配合,患者提供整体化和环环相扣的护理干预;

②强化120急救中心和网络的联系:做好120院前急救和现场的急救,120指挥系统需要对相关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在接到患者以后,将相关信息通过无线网络终端显示发送回医院,机电室需要对相关患者的情况进行动态的显示,并做好对患者抢救的准备,以便于为营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③准确分诊:安排有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急诊分诊的工作,当接到信息以后首先做好接诊准备,并为患者配合有效的心理指导,告知患者我们这里是急诊室,会竭尽全力抢救您!护理人员需要尽快的对患者的主观与客观资料进行收集,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为患者安排合理的抢救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为患者配合有效的干预指导;

④及时急救:抢救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抢救,确保各项急救措施能够果断、迅速而准确地得到实施,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为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同时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负责患者药物的配置和急救药品的准备,做好对患者的抢救记录;

⑤做好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工作需要按照特级护理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进行维护的同时,护理人员要按照特级护理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抢救室内需要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做好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危重患者一般有多根管道,因此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各种管道的干预指导,保证各条管道通畅,并且妥善的固定,确保无扭曲,同时应该避免有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⑥全程陪护:对于患者需要进行全程陪护,帮助患者做好监管的检查工作,为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急诊护士在抢救的时候应该对患者在中途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那么应该准备好相关的急救物品,比如携带式的呼吸机和气管插管喉镜等,用电话和相关的科室取得联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患者需要转入的病区以及需要为患者所准备的仪器等;

⑦做好与相关科室的交接工作:抢救人员帮助相关患者到达病区以后做好对患者病情的抢救工作,通过各种药物和导管进行标识,对双方患者的专科以及交接单进行签名确认。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经过抢救成功的脱离危险,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安全的转到相关科室,则表示患者抢救成功[3]。

调查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或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的数据均采用IBM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40例,抢救成功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成功抢救29例,抢救成功率为67.7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关系到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时候需要综合的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指导[4-5],采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急救模式,做好护理的分工工作,以便于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干预指导。这能够更好的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因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当中,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都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抢救需要瞬间作出判断[6-7],并且做好果断的处理和正确的评估,特别是面对于突发的事件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并且要保持镇定的继续做好每一步的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本研究主要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当中抢救的应用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抢救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全程护理深化了对患者的护理每一个环节,从接诊开始,做好了对患者现场的抢救工作,同时在抢救过程中能够迅速地对患者展开急救,摆脱了繁琐的抢救模式,使得所有的抢救工作行如流水,为患者争取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尽职尽责,能够以团队的精神做好各自的分工工作,同时重视患者的生命质量的观察,在对患者抢救的时候做到了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干预。全程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一种优质的护理[8],能够将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放在核心地位,同时尊重患者的个人人格尊严和隐私,是一种高层次的护理理念,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急诊抢救和全员全程护理的建立,使得每一位参与抢救的人员都能够用心的做好对患者的维护,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救治了患者的生命,提升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是一种优质的干预措施。通过本研究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抢救,为患者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影.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5(05):45-46.

[2]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7(25):187-188.

[3]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3(08):264-265.

[4]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485-486.

[5]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4,27(08):487-488.

[6]陶利群.顾问式全程护理服务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06(34):1637-1639.

[7]董湘萍,董建玲,岳涛.全程护理干预对腰穿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54(13):878-879.

[8]刘长凤,刘长秀,张丽英.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全程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04(06):472-473.

论文作者:郝卓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郝卓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