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的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大国关系的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格局论文,关系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态势

国际形势的诸多变化,同大国关系的调整息息相关(本文所说的“大国”,特指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非纯地理概念)。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是1997年国际形势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一年尤其是秋后,中、美、日、俄以及俄、欧(德、法等)首脑频繁互访或热线联系,将大国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情况表明:各大国为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都在为面向21世纪确立自己在国际关系中的最佳位置作准备;大国关系的调整依然沿着既互相竞争、制约,又彼此合作、协调的轨迹进行。

中美关系几经起伏,近来有重大改善。江泽民主席成功访美,达到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和发展合作的目的。两国表示要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处理同美国双边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始终言行一致;美国基于充当世界“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对华政策的本质特征仍是“接触加遏制”,但每个时期侧重有所不同。要克服在台湾、人权、贸易、军售等方面的障碍,主要矛盾方面在美国。实现共同利益需要两国继续改善关系,但道路是曲折的。

中俄之间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遵循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政治、经贸、军事、科技和其它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并联合声明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随着东段勘界工作取得突破,边界问题圆满解决。双方正在努力克服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相比后者薄弱的现象,为在2000年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200亿美元而协同努力。 国家元首一年内进行互访,两国友好合作步步加深。基础坚实、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可称中俄关系之写照。

中日关系在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出笼后又增芥蒂,两国政府首脑互访决意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李鹏总理访日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对话,增进互相了解;互利互惠,发展经济合作;面向未来,实现世代友好。两国贸易额已突破600亿美元大关。 有的日本人指出,日中之间出现的摩擦,“归根结底还是过去的历史问题造成的”。日本首相桥本表示,日本与中国要建立成熟的邻国关系,就必须“诚实地对待过去”。

美俄“战略伙伴”关系自俄罗斯加入西方七国集团之后,正逐渐修复。克林顿及时将中美元首会谈结果向叶利钦通报。俄美关系主要麻烦在北约东扩,再就是战略武器谈判,还有美国对俄经援因顾虑其政局不稳而出尔反尔。美国策动北约向东、向南扩张的根本目标未改,俄罗斯表示决不同意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否则将采取相应对抗措施。美俄在中亚和里海地区争夺市场、资源和影响力的斗争加剧。在北约东扩压力驱使下,俄罗斯加快调整亚太政策,同时加强它在中东同美国的竞争。

俄日关系“达到崭新水平”,彼此要成为“战略伙伴”。出于各自需要,彼此都有妥协,俄更多以政治让步换取经济利益,日本则付出一定经济代价谋求政治和资源好处。日本对俄已改变“加强经济关系以解决领土问题为前提”的“政经不可分”原则,实行领土谈判与经济合作均衡发展。不久前两国首脑会晤,通过了在政治、经济及金融等领域发展合作的“叶利钦—桥本计划”,并就在2000年前签署两国和平条约问题达成共识。“北方领土”问题仍是两国关系中的症结。

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发展良好。希拉克总统访华,中法扩大经贸合作,并在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两国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俄罗斯加强同西欧大国关系,意总理、法总统、英首相接踵访俄。俄称与德国关系是其外交“重中之重”;称法国在一切领域都是它的“优先伙伴”,两国建立“特殊伙伴关系”。法国总统表示相信俄在建设多极世界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两国元首强调俄法在欧洲建设的目标与途径问题上观点接近。法国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企业决定在伊朗共同开发煤气田,也表明彼此接近。中、俄、欧在抵制美国“主导作用”方面存在共同点。

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集中到一点,说明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

二、大国关系调整体现世界格局多极化

大国关系是构成世界格局的基础,它们的关系调整既反映多极化趋势,又促进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示并为人们所关注,是进入80年代之后,当时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外,在政治上、经济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新的力量或力量中心——欧洲、日本和中国,从而构成一种被称作“两超多强”局面。由于“两超”中任何一家的综合国力(含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都要胜过崭露头角的“多强”,加之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故被称作“两霸”。但是,诸强的崛起,使得世界重大事务只由美苏两家说了算的时代不复存在,这正是多极化的重大意义所在。宦乡同志于1987年将世界格局言简意赅地归纳为“一个世界,两种制度,政经多极,竞争共处”,我的理解这十六个字是广义上的世界格局论,其中“政经多极”则是狭义上的、通常人们所说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前“两超多强”所体现的多极化,不妨叫做“两极多元”(这里的“元”限于“准极”、“次极”之意),但“两极多元”已不等于“两极世界”,不能忽视“多元”构成多极化的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原苏联“一超”演变为俄罗斯“一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并未因苏联解体而减弱甚至消失,却是在新形势下以“一超多强”的形态继续发展。超级大国只剩下美国一家,“一超多强”所体现的多极化不妨叫做“一极多元”,但这不等于“一极世界”或“单极世界”,否则会忽视“多元”所构成的多极化的重要内容,甚至还会误把今天美国的作用力突出到似乎等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家作用力的总和。“一超”美国的综合国力超过其它任何“一强”,这种状态势必保持很长一个时期,但力量对比毕竟在朝着削弱“一超”的方向变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多强”是一个变数(所以我不大赞成再用“一超四强”的固定说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壮大和影响力增强,终究还要从这里出现某些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力量或力量中心,例如东盟等地区集团的崛起便值得注意。“多极化”中的“化”,正是反映了“多强”作用增大和数量增多的趋势和进程,也可以说是“极”与“元”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和进程。世界格局处在多极化过程中,并没有最终形成多极世界,但不能因多极世界尚未定型而否定多极化的客观存在。美国鼓吹单极论,含义在于应由它独家支配世界;而中、俄、法等国都强调要推动多极化发展,就是要否定单级世界论。

我们提出并强调世界多极化问题,实质是如何衡量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的问题,也有如何看待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作用的问题。美国经济在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推动下继续发展,它在与其它任何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中,保持着优势地位。我们不能因为肯定多极化而否定美国的特殊作用。但是,美国并非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地“主宰世界”,我们又不能因为存在“一超”而否定多极化。作为衡量美国实力的一个尺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二战后曾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今天只占27%, 有人预测2020 年会降至10%~15%。这是它总体实力逐渐相对下降的一种表现。冷战结束以来的事实表明,凡在美国力量许可范围内的事,它可以做成,如北约东扩和修改美日安保条约;凡超出其负荷能力的事,它无不受挫而被迫调整政策,例如“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以及扩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增加德国和日本的“快捷法”。在北约东扩凯歌声中,俄罗斯与德国、法国建立三方首脑定期会晤机制,意味深长,其针对性显而易见。美国《商业日报》1997年10月3日发出警告性高论, 说冷战已经结束,但美国却在世界上到处树敌;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国将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朋友。

人们常说世界格局存在着未知数,其实多极化趋势便是最大的已知数。大国关系调整客观上推进多极化;大国关系在调整中比较均衡地发展,则是多极化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中国家对多极化产生的影响尤其值得重视。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预测,在今后25年中,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史无前例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五大国”可能重绘全球经济蓝图。

三、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与前景

大国关系调整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但又必须以尊重彼此的共同利益为前提,在为本国造福的同时,决不能危害他国。

在冷战结束、世纪之交的条件下,大国关系调整可能具有一些新特点。例如:1.面向21世纪的未来, 各大国力争在相互关系中实现各自的长远目标,获取最大的战略好处。2. 任何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势必牵动第三方,形成多角,既相互牵制,又互动促进,保持某种相对的动态平衡。3.大国关系调整产生的效应, 突出表现在超级大国美国与诸强之间,其次是原超级大国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与“一超”和其它诸强之间,再就是经济腾飞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一超”和其它诸强之间。可见,从全球长远看,在诸多三角关系中,最引人关注的将是美中俄三角关系。4.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上升, 经济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因素,经济一体化基础上产生的外交必然是全方位外交或者像俄罗斯所说的“多方位外交”。5. 各大国受制于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包括实际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也要表明对促进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意愿。6.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形势下, 大国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彼此受益的互不敌对、互不对抗的新型关系。

大国关系因其长远性、全面性和多维性,无不具有战略含义。现在有各种说法,如“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等等,都采用“战略”字眼。说法雷同也罢,类似也罢,关键要看实质。战略关系而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新鲜事物。

大国关系调整的前景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1. 多极化发展趋势永无穷期,大国关系的调整将随着多极化的发展而不断深化。2. 地缘因素十分重要,且具有两重性,大国关系调整过程中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上都要受到地缘因素的推动或制约。3.如何谋求、 协调和平衡经济利益,将是大国关系调整的前提。4. 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乃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政治民主化将成为大国关系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目标。5. 鉴于冷战思维和全球霸权主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时甚嚣尘上,因此,对付霸权主义将是大国关系调整中不可避免的一项长期任务。

在大国关系调整过程中,大家都承认要以对话、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只有真正做到这一步,才能保持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的稳定。双边关系的健康标志在于不针对第三国,三角关系的合理运行在于不打牌,即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集团政治则完全不符合冷战结束后的时代潮流。

尽管“一超”仍在竭力维护旧秩序,但大国关系的良性调整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国际新秩序由地区新秩序组成,冷战后的各种“伙伴关系”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过渡现象。有些舆论言之成理,如香港《亚洲周刊》评论中、美、日、俄首脑互访,称“四国战略互动催生亚太新秩序”;阿根廷《民族报》说,中、俄、美、日在重新勾画相互间关系。

大国关系继续深入调整,有其客观前提和遵循规律。1.反映多样化的世界,即不仅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程度不同,而且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各异。2.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对话增多,彼此制衡,相互关系越来越在深层次发生变化。3、 大国关系调整中存在起支配作用的辩证因素。这就是:第一,依存性加强,但同时竞争性加剧,世界格局多极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的;第二,国家民族意识超过国际意识,国家自主性空前加强,但同时日益承认和需要彼此的互补性,经济一体化趋势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扩大的;第三,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必不可少,但同时,这并不排斥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所规定的变革性,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之间奉行和平共处诸项原则,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

大国关系调整与中国利害攸关,中国亦积极参与其中。中俄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榜样,既有益于中俄双方,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俄关系同俄美关系的互动作用不言而喻。“更新”美日安保条约不能不引起中国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的忧虑和警惕。俄日关系改善,有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东北亚形势的稳定。北约东扩从多方面牵动亚太安全,受到中国关注。欧美矛盾则有利于推动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也从旁给美国对华政策注入一种清醒剂。

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推动着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是要为自身的经济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为促大国关系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希望所有大国都能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形势下,建立一种不相互敌对、不相互对抗的新型关系,认为这可能是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的一种新方式。

标签:;  ;  

大国关系的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