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实现五大变革的对策_外贸营销论文

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实现五大变革的对策_外贸营销论文

当前外贸出口存在问题和实现五大转变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外贸出口论文,存在问题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年初以来,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受到了汇率、利率、税率三率忽变的猛烈冲击,加上出口退税滞后、通货膨胀、资金短缺和国际单边设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出现滑坡,处在无利乃至亏损挂帐经营状况之中。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能否经受得住这一巨大的冲击,已成为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存在问题的剖析,就国有外贸企业尽快实现五大转变问题作一些探讨。

当前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存在的若干共性问题

一、资金短缺及利率再次提高,已成为当前制约外贸出口发展的首要问题。

1.一直困扰外贸出口发展的资金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还在不断加剧。

1995年上半年全国外贸出口猛增44.2%,同步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是加大了银行信贷的压力;二是在失控的出口扩张冲击下,巨额应退税款无法到位,大量挤占了外贸公司原本十分紧缺的流动资金。当前国家执行从紧的信贷政策,又加大了外贸企业流动资金筹措的难度。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外商、港商利用我国外贸出口无序竞争、放帐销售的时机,严重拖欠贷款,也加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紧张。在巨大的资金“空洞”面前,外贸行业的经营者忧心忡忡。

2.人行一年内两次提高利率,对换汇成本逼近汇率的外贸企业又雪上加霜。

为解决专业银行经营亏损等问题,外贸贷款从1994年的月息8.625‰调高至1995年1-6月的9.15‰,1995年7月1日起又再次调高到12.06‰。据行家估计,仅人行一年内两次提高利率,就增加了外贸公司换汇成本每美元约0.10元人民币。这对于大批刚刚赋予进出口经营权的地市县外贸公司来说,由于起步晚、客户少、实力不够雄厚等原因,换汇成本绝大多数早就逼近了汇率,现在立足未稳,又雪上加霜,不少市场又不得不拱手出让,极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二、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坚挺,外贸出口经营两面受挤,处境唯艰。

1.人民币对内贬值,推动收购价一涨再涨,费用一增再增,加大出口成本上升压力。

1994年国内物价上涨指数高达25.2%,1995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上涨21.6%。供货企业由于原辅材料等价格大幅度上升,迫切要求外贸公司提高收购价格,加上在运输、商检、报关、仓储、装船、银行结汇等环节新增费用项目繁多,外贸公司出口成本上升压力很大。据了解,外贸公司1995以来,出口商品的进价和直接费用上升约5%。

2.人民币汇率持续超值上浮,不利于出口,也不利于国内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

应当说,1994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外大幅度、持续地单方面升值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1994年底人民币汇率已由年初的8.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上升到8.45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国内的零售物价指数则比1993年上涨了21.7%,致使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扭曲现象。1994年全国的平均换汇成本8.5元人民币换1美元,由于1995年上半年国内物价上涨指数仍高达21.6%,出口换汇成本也在随着上升,而现在人民币汇率已上升到8.2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目前美元牌价已低于换汇成本,导致目前出口商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已不能出口。可以预见,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外贸出口将出现暂时性低潮,出口收汇可能出现断层式下降。

对外贸易素有“国民经济增长发动机”之称。1994年度,我国外贸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一个外贸企业的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部门的发展,取得所谓的“乘数效果”。一旦进出口受抑制,“乘数效果”即成了“负乘数效果”,不少企业将面临停产、停工,甚至倒闭的危险。

三、出口退税严重滞后,出口退税率又调低,外贸出口经营面临两难境地。

1.出口退税严重滞后,既加剧外贸企业资金紧张,又增加利息支出。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家下达的出口退税的指标严重不足。1995年预计全国出口应退税款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当年能退到税指标仅250亿元人民币。以福建为例,福建省的退税指标只能解决1-3月份申请的应退税额,4-12月份申请的应退税额要拖至1996年兑现。一些出口上亿美元的公司约有8000万人民币的退税款未能兑现,出现了出口越多,资金周转越快,退税款被拖欠也越多的现象。若按目前的退税速度进行,一般滞后9-10个月,这样至年末支付的应退税款退税无法到位约占外贸公司流动资金的50%,而且谁都无法保证国家在明年1月份可承兑占压的税款。此种状态,既挤占了外贸公司原来已经十分紧缺的流动资金,影响后续商品的收购出口,同时,如按银行同期利率计算,又增加换汇成本每美元约0.10~0.15元人民币。巨额应退税款长时间占压,何时解决,无人受理和回答这个问题。是拖欠?还是“黑洞”?外贸行业的经营者众说纷纭,忧心忡忡。

2.出口退税率调低,外贸企业面临要规模还是要利润这两项困难的选择。

虽然从理论上讲,出口退税是一项国际惯例,不属于政府贴补,然而事实上,在我国外贸体制进入第三轮改革的今天,外贸企业自负盈亏、自生自灭成为必然的趋势,有外贸经验的人都知道,外贸公司出口维系于出口退税。从1995年7月1日起国家调低了出口退税率,这对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的滞后效应也是不能低估的。比如机电产品,因出口退税率调低,换汇成本增了3%,这对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迟迟不能从低价竞争、出口秩序混乱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外贸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添霜。如果国家近期内再进一步调低出口退税率,外贸企业步伐调整根本跟不上,那么,外贸企业的经营者在规模与利润两难选择中可能会痛苦地选择后者,我国外贸出口将较大幅度出现滑坡。

四、管理滞后,形成高标准、高增速、高成本、低效益“三高一低”的被动局面。

1.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导致短期行为和盲目性、无序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迅猛发展,外贸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之后普遍暴露出管理滞后的问题。管理滞后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导致短期行为和经营上的盲目性、无序性。由于经营上的短视、盲目和无序性,企业在资金管理、价格管理、成交市场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出现人治多于法治的怪现象,离现代外贸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应当指出的是,当前外贸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已不能适应大经贸发展的需要,到了必须废除的时候了。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诱导承包行为短期化和恶性竞争,导致经营秩序混乱,一是商品乱,这是最大的混乱;二是商标乱,冒牌货太多;三是价格乱,抬价收购、低价竞销对外贸公司来说是最大的打击;四是做法乱,有的无代理却明佣、暗佣随意给,有的侵犯知识产权。

2.盲目追求创汇指标,忽视出口增长质量,外贸出口被罩上贫困增长的阴影。

当前,外贸企业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单纯追求出口额的增长、一味靠增加出口量来增加创汇的倾向。在这种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下,出口增长更多的依靠业务人员的数量、奖金等外延生产要素的投入,依靠国家出口优惠政策的扶持,依靠单枪匹马低水准出口结构所释放出的内在潜能,造成多出口少收汇,忽视经济核算、经济管理,忽视出口增长质量,高指标、高增速、高成本、低效益的三高一低被动局面,不仅给外贸企业造成亏损挂帐,国家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加剧内外销矛盾和资金、材料、能源、运输的紧张,而且,加大了物价指数、资金供给率、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参数的扭曲程度,导致当前许多粗放经营的外贸企业扩大反出口的偏向。

五、推行出口代理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严重制约外贸公司出口规模的扩大。

从机制上减少降价出口动因,出口代理制值得推广。然而,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大面积推广出口代理制,在工贸之间的责权划分上以及代理形式上,难以按代理制的本来要求做到一步到位。当前,外贸推行出口代理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实行代理制,生产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由国内向国际市场延伸,生产企业要待外商付款后,流动资金才能回笼。这样,资金周转时间一般要比收购制慢2个月以上。在当前资金紧缺,银行又再次提高利率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不愿意搞代理。

2.现在国家的政策是积极地给有条件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一定要让生产企业参与外贸。这样,对大宗商品,尤其是机电行业产品来说,出口代理委托单位的数目明显地减少。生产企业为了完成创汇任务,自产自销,外贸公司出口代理权正在急骤削弱。

3.生产企业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委托方即工厂享受出口退税。但实行起来很难,因为,一则影响到地方税收;二则,当前出口退税不及时、不足额,又不贴息,银行还在提高利息,生产企业因此而缺乏积极性。

实现五大转变是国有外贸企业长远发展之根本

一、实现由速度型向效益型,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1.处理好出口规模与出口效益的关系,坚持出口规模增长与提高经济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外贸企业在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的同时,绝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超亏挂帐,也不能因为当前出口难做、不赚钱而任其萎缩,否则将影响外贸的长远发展。

2.努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从总体上看,我国占出口比重73%的产品属于资源性和劳动密集性产品,占出口比重27%的机电仪化产品中,也有相当数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档次较低,明显削弱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是要大力提高农副和轻纺出口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世界上资源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产品的竞争焦点,已从价格因素转向质量、品种、款式、包装、加工程度等非价格因素竞争,转向需求的多样化、系列化和名牌化竞争。因此,必须大力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熟练劳动和技术含量,使我国资源性和劳动密集性产品出口由数量创汇型向质量创汇型转化;二是要大力扶持机电仪化产品成为今后出口主导产品。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单调、款式较老、档次不高、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三是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使之成为未来出口的战略产品。我国未来的出口战略产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生代机电仪化产业两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极具发展潜力。目前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众多的实验室成果尽快转变为出口产品,这就需要大力促进贸工技结合,加快科学技术产业化进程。

3.实现从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为主向重点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转变。市场的布局,直接影响出口效益。至今,外贸企业的贸易网络与贸易地区分布仍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不仅降低了外贸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制约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市场竞争不断炽热化、对我单边设限不断增加的今天,变换贸易的市场经营区域,在现有贸易网络的基础上将其扩展至广大的非洲、南美洲及中东地区发展中国家,弥补同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例下降的局面,仍不失为外贸企业在新的竞争条件下重要的市场战略选择。

二、实现向国内与国际市场、内贸与外贸结合的方向转变。

要确立当今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做到:

1.正确认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中国市场是世界总市场的一部分,不存在市场分割问题。任何超越必要限度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只会使我国失去发展良机。外贸是内贸的延伸,因此外贸企业不能把两个市场经营以及内外贸截然分割开来。必须统一市场认识,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出口的同时,狠抓进口及国内多种经营。

2.发展国内贸易,率先实现国内非专营商品的国内外一体化经营。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目前经营上最大的限制在于不能将内外贸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外贸企业开展国内经营的优势,建立经营销售、信息服务、自营进口“三位一体”内销体系,用战略眼光,超前开发国内市场。

三、实现外贸企业从单枪匹马向多功能贸工结合方向转变。

外贸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出口货源,导致适销对路的出口商品货源供应不足,收购成本增大,出口环节多,效益差。因此,走工贸结合的道路是当前外贸企业比较现实的策略选择。

1.通过为生产企业、国内供应商提供海外营销、资金扶持、信息、科技及组织协调等多功能、综合化服务,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建立起稳定的贸工代理关系,建立贸工联合体。

2.发挥大型外贸企业的贸易龙头优势,引进国内外资金,积极参与我国地方企业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起贸易与资产紧密结合的资产纽带关系,组建紧密型贸工联合体。

3.实现从为大型生产厂商出口服务为主向成为中小企业进出口代理“窗口”的转变,重点开拓与发展同中小企业的贸易合作。

四、实现粗放式管理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转变。

1.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和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在资金使用上优先考虑紧销商品的收购,优先考虑主要供货厂和资信好的供货厂,把资金使用与出口规模大小挂钩,与使用效益好坏挂钩,与收汇多少挂钩。坚决砍掉换汇成本高的商品经营,坚决杜绝以出口价格和汇率推算收购价格的做法,严格控制出口放帐业务。

2.加大清理、核对、催收客户欠款的力度,落实催收责任制,实施正常催收与依法催收相结合的追款措施,加快收汇的速度,以减少收汇风险,减少资金占压,增加流动资金存量和降低利息支出。

3.加大节支力度。提倡崇尚简朴精神,树立强烈忧患意识,加强对经营各环节的监督,避免流通渠道上的跑冒滴漏。

4.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以管理保质量,向质量要效益活动。

5.加强国际市场的宏观政策的预测。把各种不利的,可能造成加价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和计算在内,向外报价,以增加经济效益。

五、实现经营方式向出口代理制为主、收购制为辅的转变。

在当前外贸公司普遍资金缺乏和出口退税严重滞后的条件下,必须在外贸经营体制方面加速推行出口代理制。

1.大力推行税款分流,使生产供货企业、外贸公司共同承担退税资金负担,同时,也为全面推行出口代理制铺平道路。

2.为了使工贸双方共同承担出口创汇任务,核定给实行代理制的生产企业的承包指标同时作为有关外贸公司的代理承包指标,即实行“双线承包”,把双方利益捆在一起。

3.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可采取深浅程度不一的代理形式。

标签:;  ;  ;  

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实现五大变革的对策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