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世纪的重大变革——20世纪末叶中国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政府论文,新世纪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行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末叶中国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是迎接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从70年代末即开始以经济体制为中心的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进行了重塑政府形象的全方位行政体制改革。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在政府体制上的组织准备。如何看待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它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行政体制现代化的目标是怎样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哪些应继续坚持的原则和作法?本文拟作概略阐述和介绍。
一、中国进行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巨大的社会改造工程,是迎接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组织体制准备
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和社会处在急剧发展和变革时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关键的年代。
中国在80年代初就确立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二步规定的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增加3亿左右的情况下, 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个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这是一个划时代而又切实可行的宏伟目标。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在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历程,都是以确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制度和体制为前提条件的。19世纪末叶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对经济社会进行比较有效管理的政府行政体制。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威尔逊等人积极倡导行政科学,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走向科学化。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我们逐步认识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对现行的不适应的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中国现在正处在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是中国社会的最重大的变革。中国对社会变革的认识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变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行政体制,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全面进行行政体制改革,重新塑造政府形象,这也是20世纪末叶中国的重大社会变革,是巨大社会改造工程。中国将要通过改革把一个现代化的新型政府行政体制带入21世纪,这是迎接新世纪行政体制的组织准备。
中国人民从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到社会制度及经济、政治行政体制对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在上一个世纪之交,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腐朽落后,经济、政治体制百孔千疮,20世纪初政府体制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但封建余孽丛生,饱受列强欺凌,政府腐败无能,社会混乱不堪。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竞争中,中国却远远被抛在后边。本世纪下半叶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优越的社会制度,但经济、政治、行政的具体体制在运作上仍存在许多弊端,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建立起富有生机活力的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
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但经济体制及其他各项改革,都直接或间接涉及政府行政体制和政府行政行为的变革。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来考察它的内容是很宽的,既包括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又包括政府行政权力机构的分配和调整;既包括政府组织结构的改组,又包括政府人事制度的改革和行政人员培训的改进;既包括政府行政法规的建立和修订,又包括政府行政人员观念、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行政行为及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等等。中国行政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是十分广泛的,是一个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巨大工程。从经济、政治体制角度考察,行政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连结点,是各项改革的“推进器”。中国不少行政学者认为,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契机。
回顾17年来的改革历程,无论是农村改革或城市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都是紧密相连、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经济体制改革是70年代末从农村起步的,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这就必然触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人民公社”不能再直接干预生产的经营,把生产经营自主权交给农民,实行行政权与生产经营自主权分开,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建农村乡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把重点转向发展农村市场,为农民培育创造市场环境,为各项生产做好服务,重新塑造了政府的形象。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全国粮食生产很快由3亿多吨,增长到4亿多吨,农林牧渔得到普遍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兴起,拓宽了农村生产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为1亿农民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 避免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集中,这是农民在改革中的一大创举。从80年代农村改革逐步推向城市的改革,首先还是改变政府管理企业的方式,过去是政企不分,以政代企,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的“附属品”。城市改革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还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简政放权、实行政企分开,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关键环节还在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如政府职能不相应地转变或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势必成为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中国各项改革的全过程都是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国经过20世纪末叶的行政体制改革,为新世纪的政府行政体制造了雏型。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行行政体制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经历17年的实践探索,现已逐步显现改革的轮廓。我们总结中国自己行政体制改革实践,参照世界各国的有益作法,现已能大体勾画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努力目标。概括说至少可列为以下8 个方面:
1.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管理方式,重新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进入21世纪,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政府行政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和许多国家都面临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历史任务。首先要转变观念,重新估量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功能,转变“万能政府”的传统观念,政府不再扮演包揽一切、管制一切、指挥一切的角色。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是以市场为基础,经济运作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市场、企业和生产经营者。过去是政府直接指挥企业,企业是政府的“附属品”,经济运行的模式是“政府→企业(生产者)”。现在是政府管理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的模式是“政府→市场→企业”。政府行政管理走向市场化,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
如何运用市场和政府这两大手段,对经济社会进行更有效的调节,在20世纪各国经历了反复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摸索到适合国情的成功之路,现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根据中国国情,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职能和管理方式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仍需要在许多领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仍需要调节经济发展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规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制定产业和技术政策;有重点组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建设;培育发展市场,确定市场秩序规则;引导协调开展国际经济交流等。现在可把社会比作一部汽车,市场比作发动机,政府比作舵轮。政府是只管“掌舵”,不管“划浆”。政府职能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过去,政府是运用行政手段为主,现在以经济及法律手段为主;过去政府是直接管理企业和生产者的生产经营,现在转向引导经济发展主要是培育市场和建立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市场进行间接引导和控制;过去,是政企不分,企业是政府“附属品”,现在是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自主经营者,等等。政府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我们要把这些职能通过改革实践逐步具体化、规范化、操作化。总之,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正经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
2.重新调整行政权力结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新的行政权力体制。
政府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现代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遇到如何合理划分权力的难题。20世纪社会基本上处在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政府体制基本上是一个权力集中的“层级体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曾发挥了它的优势。但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社会要求日趋多样化,社会民主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原有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实行权力下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中国过去的行政体制最大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已难以为继,自80年代以来推行以权力下放为导向的改革,实行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企业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把原中央所属的企业下放给地方;下放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计划经济实行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改为实行地方“财政包干”的财政体制,继而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扩大了地方财政权、经济管理权和审批权;设立了经济特区、开发区和计划单列市,给予特殊的政策;强调发展区域性横向联合;许多社会管理事务实行社会自治等等,这些权力下放改革措施增强了地方、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行政权力配置过度集中的时候,适当地强调权力下放是必要的。但行政体制现代化并不是单纯依靠权力下放所能实现的。行政权力的过度分散,就会造成中央的权威流失,也不利于统一效率的行政指挥系统的运作。
像中国这样大国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实行权力下放,还不能放松或放弃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宏观管理领域还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权威,以调节全社会总供需的平衡,控制财政金融,搞好区域间协调,制定产业政策,控制发展速度,调动全国力量集中办大事。在中国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集权和分权关系,还需要有一个不断调整和“磨合”的过程。
3.重新调整组织结构,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精简、统一、效能新的行政机构
现代是生产生活高度社会化和组织化的社会。政府行政机构是行政权力的载体,是执行行政职能的实体。每个国家如何使政府行政机构合理化、科学化,这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机构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1983、1988年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精简机构。1993年又拟用3年时间, 在全国推行机构改革。预计中央政府编制机构削减20%左右,地方政府机构和人员分别削减25—30%,对各级政府都分别规定了精简限额。现全国政府公职人员大约为920万,减员大约为200万人。这次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转变职能为中心,有的部门要强化、有的要弱化,加强市场经济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减少专业管理部门,减少中间层次。许多部门要转向商业性服务公司,妥善安排富余人员。从政府机关中分化出新的非行政机构组织形式,协助承担政府管理职能,如国务院有关的部门改为“产业总会”、“专业公司”,县级的许多专业经济管理机构多转为经济实体或服务实体。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组织”也将有很大发展,如行业管理、劳动就业、合同仲裁、外贸代理、律师会计、消费者利益保护及各种咨询服务等,将行业性、社会性和公益性事务尽可能转向“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公众或企业联系的纽带。企业之间联合的“企业集团”将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协调和组织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将呈现多样化、多渠道的新格局。原有的在计划经济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官本位”、“等级制”、“金字塔”式的垂直隶属关系的组织结构将逐渐弱化,代之而起的横向或多向交往的组织结构将会有大的发展。这是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化的行政管理要适应这种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4.改革政府人事制度,推行公务员制度
“为政在人”,中国古代这句名言在现代社会越加显示出它的光辉。现代各国优化政府行政管理关键在人,在人的素质,有了好的体制和政策,需要人去驾驭,去贯彻执行。现代许多国家行政管理都重视聚集精英人才来管理政府治理国家。在近代许多国家的行政改革都是从人事制度改革起步并带动其他各项改革,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优化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台阶。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人员质量,关键在于有一个有效的择优育才的人事制度。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即着手改革政府人事制度,研究制订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4月24日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这是政府机关人事制度的基本法规,在这个总法规指导下,还正在形成一系列单项法规的实施细则,形成一套较健全的人事法规体系。现正在全国推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逐步改进和完善。
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和推进公务员制度遵循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坚持法制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各项人事法规,严格依法管理人事;坚持功绩制原则,建立功绩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将竞争择优机制引入公务员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分类管理原则,建立和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位分类制度;坚持培训优化制度,建立严格的公务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坚持勤政廉政和严格管理监督原则,建立勤政廉政的考核和约束机制;坚持民主监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建立行政监督制度,让群众对公职人员实行监督。中国公务员制度刚刚建立,还需要不断改进,使其不断完善。建立现代化的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
5.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财政、税务和金融管理体制的新格局。扩大开放,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外经外贸体制
20世纪传统的行政学曾把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和财务行政作为行政学研究的三大主题,现在这些主题仍有其现实意义。特别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对经济管理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因此,财务行政在政府行政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它包括的范围更加广阔。财政、税收、金融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国家财政、税收和金融的管理和控制是政府行为,这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即逐步对财税、金融体制推行改革。80年代就对传统计划经济的税收财务体制进行改革,并参照当代各国的经验,90年代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建立了国税局和地税局两个机构,实行分级分税体制现已基本上得到落实。财政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和金融分开,强化金融体制,限制财政不得从银行透支和借贷,强化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功能,使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充分发挥稳定和调控货币的作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开始分离,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开始起步,金融体制作了较大改革。
现在,政府行政管理日趋国际化的趋势,要求各项国际经济交往要适应国际惯例。中国近几年已实行了汇率并轨,实行外贸出口结汇和售汇制及新的外汇帐户管理办法,同时,改进了重要商品进出口配额管理,调整了关税税率,外汇体制也有很大改革。总之,中国政府愈来愈重视财税、金融、外汇等体制改革,逐步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在财税、金融和外汇体制上逐步走向现代化。
6.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社会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行政管理的重点是管理经济,但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社会全面平衡的发展。衡量政府政绩好坏,不能只看眼前的经济指标,而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转变和重新配置政府职能,是要把过去属于生产经营管理,转向经济宏观调控的管理事务,对现代社会事务的管理,政府还要投放力量把它管起来,政府管理的领域从总体来说是更大,而不是减少,只是在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人口控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科技文教、卫生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对外交往等职能要日益增强。对社会各方面事务管理职能和方式也要不断改革,使其适应现代化要求。中国现已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特别是现代世界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政府行政管理必须要将科学、教育提到重要的地位,把科学、教育体制改革纳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范围。
中国过去的科技体制基本上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现在在许多方面已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科技也要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建立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科技和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科技企业,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机构及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要面向市场。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使科技体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育体制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优化教育结构,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企业改革深化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这是政府的行政责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合中国国情,这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需要,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多形式,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7.扩大行政民主,加强行政法制,广泛吸收公众参与行政,建立和健全公众参与行政和监督行政的体制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推进行政体制的民主化、法制化,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推进行政民主化,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机关必须认真执行上级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令和决定,认真接受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同时,要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制定政策及政策性规定要广泛吸收社会公众各方面的意见,吸取公众参与行政管理活动。政府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一是公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的联系,沟通的方式是“公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政府行政部门”;一是公众同政府行政部门直接沟通,即“公众→政府行政机关”。后者是最普遍、最经常、最大量沟通的方式。因此,行政管理活动中更要密切联系群众,扩大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使行政管理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政府公职人员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政府公职人员要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民主政治最生动最重要的体现。中国把建立和不断完善对公务人员监督体制作为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扩大行政民主和加强行政法制是紧密结合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既是扩大行政民主的过程,又是行政法制建设的过程。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世界各国相通的行政法体系正在迅速形成,中国改革的10多年已走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或上百年的行政立法的历程,制定了市场经济要求的大量经济法规,对推行行政民主也制定了许多法律和法规,如制定了“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人员收入申报规定”等等。政府公职人员法律意识也大大增强,基本做到“依法行政”。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建立和健全中国行政法体系,为行政现代化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8.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现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在行政办公中的应用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涉及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倡重视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的研究和应用,吸收各国行政管理一切先进的理论和作法。政府机关也要计量投入和产出,尽量少投入、多产出。减少繁文缛节,简化预算、人事和审批程序,授权职员参与管理,发挥公职人员的创造力,等等。中国行政改革也从不同侧面运用管理科学知识,向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努力。十分重视行政科学和政策科学的研究,发挥智囊参谋的作用。加强行政预测研究,减少管理滞后现象。严格实行首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目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在行政工作各个环节追求效率。
中国重视发扬优良工作传统,行政改革也包含对过去好的工作方法要加以继承,把优良传统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如中国在行政工作中重视领导核心作用,走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一切经过试验,先试点,后推广;树典型,以点带面;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完成中心任务;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工作,官兵上下一致、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同时,还要努力实现办公室自动化,充分发挥电脑、现代通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实现“OA革命”,提高行政效率。在新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办公手段,这也是行政改革和行政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中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中国进行各项改革,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为指导。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绘制出一幅宏伟的蓝图,为中国改革开放指出了方向。我们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体会到必须坚定地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应继续坚持的原则和作法至少有以下几点: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政府行政体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具有从属性、服务性的,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正确衡量各项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能达到“三个有利于”,就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滞后,要成为经济改革的推动力量。
2.改革必须坚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中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变革时期,我们坚持把稳定看成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社会的稳定不可能发展经济和促进改革,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又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改革又是发展的动力,离开改革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难以实现稳定。改革、发展和稳定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抓住机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是整体改革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3.改革要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渐进改革方式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一种历史现象。每个国家各自选择自己认为适宜的转变方式。我们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渐进的“革命”,必须采取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改革渐进推行改革的方式。中国改革是从1979年先从农村起步,先试点,积累经验,再在面上推广,社会震动小,收效较好,实现了农村从旧体制向新体制平稳过渡。1984年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使改革进入全面开展的新阶段。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向教育、科技等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先试点再推广,先搞企业微观的、浅层次的改革,再搞中观、宏观、深层次改革。1994年财税、金融、外资、外汇、物价、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也是创造条件逐步出台的。改革是先从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建立新体制,从政策调整转向体制创新。行政体制改革也经历从单项的精简机构转向转变政府职能,从放权让利到全面建立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从行政机构单项改革到行政体制整体改革。现在,中国已进入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全国转轨的新阶段,更要抓住时机,及时推出体制转换的重大改革措施。
4.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有强而有力的权威去推行,需要政府公职人员自觉的参与,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经济体制改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改革比较容易给参与者带来利益。而行政体制很多改革措施促使权力重新组合和权力转移,往往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更使改革步履艰难。因此,行政体制改革更需要有强而有力的政治、行政的权威,以及权威性政府机构去组织改革的推行。同时,行政体制改革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及其公职人员,需要政府公职人员以行政道德的力量和行政责任感积极参与。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行政改革需要发扬政治民主,实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才能更有力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5.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既定国策,是促进改革、加快改革的成功之路。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此要借鉴某些发达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学习各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学习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时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改革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少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要继承发扬。
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世纪,这将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纪,中国将通过改革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政府行政体制带入新世纪!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体制论文;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