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如何应对“豆类”_大豆论文

我国大豆产业如何应对“豆类”_大豆论文

中国大豆产业该如何战“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该如何论文,大豆论文,中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转基因大豆的超量侵入,重创中国传统大豆产业,在占中国大豆产业半壁江山的黑龙江省,九成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农民放弃种植大豆,更令人不安的是,作为大豆原产地与最大消费地的中国,已失去了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入世”后,大豆市场完全打开,但是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大豆市场体系,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没有拉开差价,面对不断萎缩的大豆产业生存空间,行政干预有违市场化精神,任其下滑,将承受从此一蹶不振中国大豆产业,该如何去战“豆”?

      豆企生产亏损

      裁员停产别无选择

      本该是生产与销售的旺季,这里却冷冷清清。“我们停产一年多了,许多工人被裁掉,熟练工人一走就很难找了,实在是没有办法!”黑龙江哈尔滨中大植物蛋白公司总经理刘宝林的话中透着无奈。他们的现状,正是如今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窘境的缩影。

      据刘宝林介绍,上次企业生产还是去年6月,但也只启动了一半机器。从那以后,一天没有开工。企业原有164名工人,一年正常支出得700多万元,大豆产业不景气,企业只能裁员,现在只剩下四五十人了。

      面对现状,刘宝林很感慨。过去,企业的豆粕能卖到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全国各地,如今却沦落到这种地步,而且看到大豆产业一时扭转无望,刘宝林准备转行做饲料了。

      与哈尔滨中大植物蛋白公司相比,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属于深加工的企业,但他们同样举步维艰。

      “我们现在是欲罢不能,如果企业死掉了,集团其他两家企业都受连累,所以只能坚持。”该公司总经理艾涛说。

      哈高科集团有一条完整的大豆产业链,上游有一家油脂厂,下游还有一家营养品企业,大豆食品有限公司身处中间,处境艰难又尴尬。

      “如果没有集团‘输血’,作为一个独立企业早就黄了。”艾涛坦言。所以他们也一直在进行减员增效,企业原有职工300多人,现在只剩108人,而且又有一条生产线停产了。

      据艾涛介绍,企业因为有集团“接济”还能挺得住,但据他了解,已经有一些大豆加工企业被迫转行,甚至黄掉了。一家曾经在新加坡上市的大豆加工企业,建了6条先进生产线,如今已经退市,从市场上消失了。

      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介绍,现在黑龙江省的大豆加工企业120多家,但是多数都停产了。

      农民弃种大豆

      面积大幅萎缩

      大豆产业效益不佳,也浇灭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

      “今年不种大豆,全都改种玉米了。”黑龙江省富锦市二龙山镇莲花村农民姜志彬说。

      去年,姜志彬在黑龙江省同江市租种750亩耕地,全部种植了大豆,可是大豆市场价每公斤才3.6元,国家虽然实行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规定每公斤的目标价格为4.8元,可是差价一直没补下来。

      据他介绍,在同江、富锦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像他这样租地种的人很多,但是今年除了种不了其他作物的低洼地带,很少有种大豆的了。

      他说,本来大家对大豆保护价补贴政策抱有很大希望,甚至希望在春耕前能补贴到大家手里,以解资金的燃眉之急,但是现在补贴还没有到位,有的地方虽然补贴了,但又没有实现足额补贴,大家原本希望这能弥补一部分亏损,可现在这个结果,又挫伤了大家种豆的积极性。

      富锦市被称为“中国大豆之乡”,笔者从当地的农业部门了解到,当地的大豆产业已今非昔比,2009年时,种植面积达286.8万亩,到2013年时,已萎缩到62万亩,去年,受国家保护价补贴政策的刺激有所反弹,但因效益低下,今年种植面积再次下滑。据富锦市农委相关人士分析,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市场销售不畅。二是比较效益低下,三大作物每公顷纯效益对比为:玉米4210元、水稻6275元、大豆650元。种大豆不挣钱,甚至亏钱,农民弃豆就不足为怪了。

      多因致困境

      挣扎中不愿放弃

      黑龙江省因为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是中国大豆产业最重要的主产区,有专业人士甚至将这里比喻为“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最后的净土”。而中国大豆产业的窘境在此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的大豆产业何以至此呢?王小语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超量进口大豆是最主要的原因。2014年,全球大豆的消费量为2.7亿吨,中国用量达8340万吨,占全球的30%以上,其中国产1200万吨,进口7140万吨。而且进口量仍在快速增长,中国是大豆主要消费国,去除食用、榨油和制作大豆蛋白的1000多万吨,仍多进口了2000多万吨,这对国内的大豆市场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产能过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王小语介绍,现在中国大豆加工产能达到1.45亿吨的水平,实际加工量只有6000多万吨,产能过剩一倍以上。

      这种情况,非常利于国际企业掌控中国大豆市场,大豆价格下跌时,大量进口,及时加工,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同时,在豆油和豆粕市场上,通过停工停产,减少市场供应,提高价格获利,有效地掌控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大豆产销国,失去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不仅为了拯救大豆

      那么,中国大豆产业的出路在哪里呢?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孝忠博士认为,众多跨国企业在中国沿海投资建厂,大量进口大豆,然后进行加工获益。因为国内大豆、豆粕、豆油、大豆蛋白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这自然挤压了国内,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发展空间。

      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豆产业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大豆产业的出路。

      他认为,要找出路,首先要有自省精神,反思我国的大豆产业为何身陷困境,从自身找原因。大豆的竞争实质是国内外产业形态的竞争,是两种农业运行体系的竞争,是大豆产业链的竞争。而我们在此有明显的不足与短板: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市场购销渠道。

      要制定与实施品种布局,就要专种专收。国外大农场能保证是同一品种同一批次,而国内的种植区,即使是在同一合作社内,也很难保证是同一品种。常常是高油与高质的大豆在一起混种,无法实现各取所需,增加了企业的采购难度。还要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在生产与技术上下工夫,提高大豆品质。

      李孝忠特别提到:在新的时期,还应尝试“互联网+”在大豆产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据李孝忠介绍,他们现在正在做的“互联网+”项目,就是在一个地区集中种植一个品种,形成一个数据库,然后直接与加工商和贸易商对接,这样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与市场终端结合,从而降低成本。这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一个示范和提振作用。

      尽管困难重重,李孝忠认为,政策和市场结合,突出我们大豆非转基因的特色,差异化发展,中国大豆产业依然存在逆袭的可能。

      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籽油同样因为超量进口,重创了我国的油菜籽行业,因此,大豆产业的问题已不是个案,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中国大豆产业能在各方的努力下成功突围,实现振兴发展,那么,它的经验将有助于油菜籽等产业避免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  ;  ;  

我国大豆产业如何应对“豆类”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