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预期
林爱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观点,对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借助描述性计量经济学和结构计量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脉络梳理,并对其前沿研究领域和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生态经济学借助描述性计量和结构计量实证工具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及适当做出发展预期。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结构计量经济学;博弈论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在近几年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按照它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为理论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另一个是依托实证研究工具的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一、理论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由于生态经济学本身作为一种跨领域学科,自带生态和经济双重特点,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大多和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绑定。为了研究清楚生态经济学,学者们纷纷转向将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系统相结合,以期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理论结合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生态的关系,典型研究成果之一是格鲁斯曼和克鲁格提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的假设,该假设经不断的验证后得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虽然生态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绑定的,但是学者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一部分学者认为,要维持经济增长和生态的平衡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关键,社会发展不应该继续盲目依赖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的平衡。鲍尔丁(Boulding, 1971)提出人类需要在破坏地球之前就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艾金斯(Ekins,2003)的研究则直接强调持续发展性,即指出资本的投入对于自然资源的替代性是非常有限的,发展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又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人们不应该仍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目标,相对的,有些时候经济的发展应该让位于生态的保护。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很多生态经济学家提出了“负增长”的理论,维克多(Victor, 2008)指出21世纪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无增长”,杰克逊(Jakson, 2009)指出,受限于生态环境等诸因素,负增长将是人类必将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那么,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杰克逊(Jakson, 2009)认为除非人类能够在技术上出现奇迹般的重大创新,人们才能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利益。Martijn G. Rietbergen和Kornelis Blok (2010)则指出,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智能化来实现减排和效率的提升。
(二)供需与生态的关系
巴克(Barker, 2012)研究指出由于环境破坏或者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供给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增长应该诉诸于依靠需求的拉动。但又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需求具有反弹效应,即需求的增加会抵消能源效率的提高。桑德斯(Saunders,2000)和巴克等(Barker et al, 2009)研究发现,在一个需求驱动的世界,增加支出将增加产量,但同时会增加碳排放。进一步的,很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说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基于这点,有很多生态经济学家关注了要素投入、生产率增长与产出增长或者就业扩张之间的关系。泰勒(Taylor,2009)使用1990-2004年的全球数据演示了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人均能源消耗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增长0.6个百分点,说明人均能源消耗增加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明显增长。
内植物大概分为三大类,根据分类有不同的材质:1)关节类:不锈钢、钛合金、钴铬钼、钽金属、陶瓷、超耐磨聚乙烯等;2)脊柱类:不锈钢、钛合金为主,高分子材料(聚醚醚酮)等;3)创伤类:钛合金、不锈钢、高分子材料(纳米人工骨)等。原则上,不锈钢产品不能行磁共振检查,为此,需提供产品说明书或根据注册证材质说明,并严格遵照说明书,判断是否可行磁共振检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时空面板数据建模与分析等大量计量方法层出不穷。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使得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控制个体的异质性,可以更科学地避免因为异质性给研究结果带来有偏的影响,同时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更大的变异,使得研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以及更高的效率。它使得生态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不止停留在静态层面上,还可以研究动态效果,预测实施环境管制政策效果的大小,政策效果的持续期以及各项指标对政策效果的调整速度。当然,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包括调查设计和数据收集不全面,测量误差的扭曲,覆盖面不全,时间维度较短等。
(三)环境管制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Lotc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为生态经济系统间的博弈研究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其后,Tilman(1982 ),Pacala&Tilman(1994)等一大批学者进一步发展了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资源的模型”(Resource-based Model)。早期的博弈研究围绕纳什均衡展开。一些学者们(如Carpenter, Ludwig&Brock,1999)最初假设多个群体共有一个湖泊的使用权,分析探索各个群体的博弈者针对自己的得益如何处理向湖泊中排放污染物以及社会如何进行最优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作为生态经济学中博弈运用的典型代表布罗克和他的合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运用博弈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例如,2002年,布罗克和德泽乌(Brock &de Zeeuw)丰富了重复博弈理论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泽帕帕迪斯(Xepapadeas)以基于资源的模型为研究框架,揭示了在完全自然状态、私人最优、社会最优三种不同状态下多物种生态系统的经济最优控制管理路径不同。近年,布罗克等(Brock et al, 2014a)更是进一步借助博弈演化理论中的偏微分方程空间分配系统模型的思路,对生态经济的研究延伸到耦合空间稳健性的识别上。
实证方法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得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变得丰富和生动起来。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计量经济学(基于数据)的发展,一类是结构计量经济学(基于经济理论)的发展。描述性计量经济学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截面、面板数据、空间面板数据的处理等计量方法,除描述性计量经济学之外的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计量经济学都可以统称为结构计量经济学。
结构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为生态经济学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并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了许多便利。皮尔斯(Pearce)修正了自然资本的消耗,用绿色核算(GNNP)计算收入。Nicolas Moussiopoulos等(2010)建立一套体系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弗雷德(Tony Fried)提出了RSP模型并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践,从“压力-状态-响应”范式出发,构建人类作用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相关指标体系。除了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之外,结构计量经济学还广泛应用于生态经济其它方面的研究。如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姆(William)和麦斯·迈克尔马根(Mathis Wackermagel)提出了生态足迹,反映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系的定量方法终于产生。Ferng ( 2002 )把生态足迹引入环境经济政策分析的一般均衡模型。达弗莫斯等(Dafermos et al, 2017)通过建立STOCK-FLOW-FUND生态宏观经济模型引入金融体系分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计量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经济学的污染物分析、生态足迹、公平分配、金融体系等各个领域。
二、生态经济学与实证方法结合的发展
在探讨环境管制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构思,如生态足迹、生态工业园以及生态城市、碳排放权交易、生态补偿制度等。1992年William Rees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其学生Wackernagel. M在1996年对生态足迹进一步完善,指出生态足迹能够实现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吸收废弃物、具有生物生产力的空间,之后有一部分学者对如何制定维护生态足迹的政策展开了探索。Norton ( 2005 )在研究中强调生态环境政策的适应性。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终生教授John B.Cobb (2007)指出,为了追求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人类的发展模式应当从改变或改善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视角开始,从而回归到合乎生态环境的实践方式来。Andrews Oberheitmann ( 201 1 )指出碳排放权和碳排放交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道路,新兴工业国家可以依据碳排放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实施管制。
(一)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的应用
(2)培训方法:理论知识培训每周二下午进行一次,采取业务学习方式;技能训练集中示范,分散练习,每周进行一次操作考核,由带教老师考核;第3个月下旬由护长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2个操作),成绩合格结束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课程。
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方法的使用,使得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2012年,维克多(Victor)和巴克等(Barker et al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计量经济模型框架,该框架具有凯恩斯主义特性,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环境问题。布罗克和卡彭特(Brock&Carpenter,2012)通过检验生态系统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方差和扩散函数,对环境不确定背景下的生态经济稳态预警方法进行探索,识别生态环境稳态转换的临界点。Cooper等应用有序响应离散选择模型,预测了不耕种意愿下的生态补助标准;Meharty等运用面板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如何配置退耕还林的补偿资金问题。部分学者通过全国范围、省域尺度乃至地市级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李锴和齐绍洲(2011)通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引入贸易开放相关变量研究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随着描述性计量的发展,面板数据得到广泛引用,计志英、毛杰、赖小锋(2015)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环境污染对中国FDI的影响效应。
(二)结构计量经济学的应用
作为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的拓展,结构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受到了更多经济学家和学者的追捧。结构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同样刺激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文献。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作为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15例、实验组1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3~68岁,平均年龄(42.5±2.2)岁,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72岁,平均年龄(42.5±4.2)岁,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说明年龄、性别等资料没有对比意义。
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除了计量经济学之外,还有博弈方法的使用。作为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跨学科新兴综合性学科,生态经济学主要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两大原本复杂的系统之间的交叉重叠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之间的交互作用显得更为复杂,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规律以及宏微观环境管制等内容可以借助博弈方法实现。博弈方法的引入也使得生态经济学的模型研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博弈论的应用
基准值样品采集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万)》执行,采集150~200cm深层土壤,样点布设采用网格法,布置在农用大田、菜地、果园、林地等,避开存在人为污染和搬运的堆积土,使组合的分析样能反映采样单元主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前提下,采样点尽可能布设在了采样单元格中央。基准值样品采样密度为1点/4km2,采集的土壤样品过20目筛,并按4个相邻网格样品组合成一件分析样品,组合样密度为1件/16km2,送样重量为200g。全省共分析组合样品10083件[26-32],各地市分析样品数量见表1~表5。
研究供需与生态关系的学者大多数主张自由市场及其价格调节机制无效理论,倡导政府直接管制。虽然政府管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Porter, M.E., C. van der Linde, 1995),但如果管制成本过高,它也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Jorgenson, D.W., P.J.Wilcoxen, 1990)。
相比描述性计量经济学与结构计量经济学角度的研究,博弈论在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应用却显得薄弱很多。像其它学科的研究一样,博弈论的应用是国内很多研究的弱点,但这也为博弈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工作面内部废弃巷道含水时,含水巷道对应位置区段测点波场曲线相关系数为0.4~0.8,相关性要强于其他位置区段。
三、评论与展望
近几年,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受到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的追捧,生态经济学领域出现很多崭新的探索空间,如生态足迹、生态补偿等等。在此背景下,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领域学科借助对宏微观经济学、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结构计量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的批判和吸收而日益成长,与此同时,生态经济学还与伦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领域交叉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环境管制等领域的研究日趋深入,但是对生态经济学的微观主体,即生态经济个人以及企业的研究略显不足。个人和企业作为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经济人,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生态和经济系统有内生性的影响。作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一切经济水平与福利的测量只有以生态经济人个体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而生态经济学最根本的仍然是生态经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细致化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生态经济人个体既兼顾了个体与社会也兼顾到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才是符合生态经济学发展的更科学的研究对象。更进一步地,可以关注生态经济人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的互动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这些可能为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点提供思路。
作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也逐渐走到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的前沿,利用空间面板数据PSSSVAR模型等分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甚至相对于固定系数模型的使用,可以考虑时变系数模型,以期望能更真实地捕捉生态与经济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互动关系。相比描述性计量经济学,结构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由于其更灵活的特点,预期将成为研究的主流。从早期的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到后来CGE模型、DSGE模型等的应用,结构计量经济学的使用愈发成熟,显而易见,DSGE模型以及它的变形MSDSGE等模型显然对寻找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平衡更有说服力。现在,更有神经网络学、大数据研究方法、算法的兴起等等,相比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结构计量经济学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应用空间显得更为宽广。
博弈方法可以与描述性计量经济学和结构计量经济学等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未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诞生在博弈领域。博弈方法可以分析清楚生态经济学中的行为问题,而计量经济学可以运用经验数据捕捉和验证规律。博弈与描述性计量经济学和结构计量经济学的结合应用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可能是博弈论与实证研究的相结合。尤其在中国,有关博弈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这就使得博弈的研究具有更大的潜力。总而言之,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对于进一步拓展、丰富和深化生态经济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德勇、杨柳青青(2017),《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9):111-123.
[2]杨开忠,杨咏,陈洁(2000),《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15( 6 ) : 630-636.
[3]刘贺贺(2016),《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4]沈满洪(2003),《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4: 45-46
[5]缪言,韩猛,白仲林(2017),《结构计量经济学模型识别研究综述》[J].数量经济研究,1:43-58.
标签:生态经济学论文; 描述性计量经济学论文; 结构计量经济学论文; 博弈论论文;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