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孩子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显得更重要,而家庭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
一、认识家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家庭意识,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热情洋溢、兴趣广泛,却缺乏毅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渴望独立自主,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摆脱幼稚、分清好坏。孩子们的这些不稳定的个性与含糊的观念如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诱。因此,孩子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
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相反,父母自己沾染各种恶习,家庭环境便会受到各种污染,并且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二、家庭环境污染的种种表现
目前,有些家庭由于家长对家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家庭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
表现之一:打麻将成风。
经笔者对某校初中三个年级共370人无记名问卷调查:家庭有麻将牌的占65%;父母经常打麻将的占55%;孩子会打麻将的占65%;孩子正在学打麻将的占10%。另外,有位班主任告诉笔者:有一次班主任去家访,向家长反映其孩子在学校赌博,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家长不但不与教师合作,反而问老师:“我孩子在校赌博是赢钱,还是输钱?”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还有一次,这位班主任乘星期天去一个学生家家访。可一进门,只见学生的父母,学生本人,还有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共四人正在打麻将。因为这个小女孩个子太矮,只得在椅子上面再放上一只小凳子。如此家庭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有用人材吗?
表现之二:播放不健康录像,传看不健康书籍、画册等。
据调查,在370个学生家庭中,有录像机的221家,占60%。本来,这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好事。但由于某些家长在家经常播放不健康的甚至是黄色录像。虽然在播放时不让孩子观看,但录像带仍放在家里。出于好奇,孩子便乘父母不在场时偷放这些录像。据调查,在自己家里与父母一起看过、在同学家里看过、父母不在家时偷放过的共有40多人,占本次调查的10%以上。
另外,有些父母在外经商或出差时,买了一些黄色书籍和不健康的街头书刊、画册等,自己看后,不及时处理和烧毁,带到家里随便乱丢,被孩子拿去观看、传阅。据调查,学生在自己家里、或在同学家里看过黄色书刊的共有91人,占总数的25%。黄色录像、书刊,不但毒害青少年,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
表现之三,孩子在场时,谈论不注意内容。
现在家长们下海的人数增多,社会交往扩大,无形之中,家庭已逐步成为接洽业务的场所,谈天说地的中心、接待亲朋好友的“餐馆”。有些家长在与他人交往中、在同亲朋好友的自由畅谈里,常常不避孩子,大谈如何“走后门”、怎样行贿、怎样拉关系偷税漏税、怎样掺假掺杂短称少两等不正当手段。有时,还大肆宣扬一些对孩子正常成长不利的片面看法,如“知识越多越穷”、“有钱万事通”等。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从小就打上了某些不健康的社会阴暗面的深刻烙印。这怎么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表现之四:频繁的请客,讲阔气比排场。
现在,许多家庭钱多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来客往,互相吃请的“圆桌外交”也随之兴旺起来。不少家庭在经商、办厂、入学、就业、建房、提拨、分配、调动等碰到难题时,就充分利用一切机会邀请有关当权者来家吃喝,靠请客送礼来打通“关节”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脑中,学在心里。
有些家庭遇到喜庆大事,大摆酒席,大收人情。讲阔气、摆排场、比门面的风越刮越烈。这种盲目的奢侈浪费,只会助长孩子畸型的虚荣心,真是贻害无穷。
表现之五:家长浓装艳抹,过分打扮。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年轻父母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只顾自己穿着打扮,过分涂脂抹粉。今天穿这套名牌服,明天又换那件高档衣;上午梳这个发型,下午又梳那个发髻;出门时,戒子、项链、手镯、耳环全付“武装”;回家后,照镜、修眉、搽口红、抹姻脂。有的孩子大胆地向父母指出:“老师说这样打扮不美!”而母亲却却说:“你真傻,连什么叫美都不知道!”这样一来,便模糊了孩子们原来从学校得来的正确的审美观,也渐渐忘记了端庄、朴素、得体、整洁这些美的本质内涵。
上述种种表现,原因大多在家长。
孩子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心理认同作用是很重要的。在家庭中,孩子的认同首先是在与父母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即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并把他们奉为楷模。因为对孩子来说,与父母的日常接触最多,他们以求知的眼光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是在与父母的接触中,形成了孩子的个人角色,并从父母身上获得行为的榜样和模式,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把它们变为现实。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过:“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父母形象,是家庭环境的重要要素。今天的父母的形象,影响中国的下一代,影响着中国的明天。做父母的要下苦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们只有以自己的“身教”、自己的“朱”色感染孩子、影响孩子,不断净化自己的家庭育人环境,孩子们才会在文明、健康、和睦、向上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