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伪语文”现象的剖析与审视论文_房迎迎

中学语文教学“伪语文”现象的剖析与审视论文_房迎迎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255000

摘要:在当前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伪语文”现象,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其中既有教学目标的设置误区,又有课堂教学内容偏离语文课标要求;既有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浮夸或单一,又有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不足和形成性评价不够科学等等。语文学科属于我们的母语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青少年一代对母语的认同感和使用效能,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将母语发扬光大的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伪语文”现象

一、“伪语文”现象的典型形态

(一)说理脱离文本

首先来看“伪语文”现象比较突出的课例《鹬蚌相争》:在上课时,学生发现了一个问题:“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于是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于是这堂课就向课外延伸开去。

应该说,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体现得也很充分,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节课的学生主体性地位。但是,继续深究一番,学生提问和讨论的这些问题,是掌握《鹬蚌相争》这篇课文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吗?课文《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故事的借喻功能,告诉人们生活中的某一道理。我们在寓言故事中经常可以看见“狼对狗说”以及“稻草人摇摇头说”等类似表述,要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目的不是要去研究这些寓言故事的真实性,而是要通过故事去学习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和智慧。

(二)过分拓展课外内容

笔者曾遇到一位老师教授《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学生组成调查专案组,对课文中的事件进行立案调查。具体程序为:全班学生分组建成“别里科夫之死”调查结案组,通过一系列讨论,每小组由一人执笔,写出该项案件调查报告,并每组确定由一人进行宣。语文课上上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或者把握小说主旨,都是离不开对主人公的语言品味和体悟。但本文所举课例非但没有从语言入手,而且只是很粗糙地让学生对课文情节有大致了解后,就设计进入“法律程序”,让学生把心思放在“破案和写作“结案报告”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如说是一堂成功的法律普及课。这样的课堂,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收效甚微,类似这样的“伪语文”课堂,听该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的思考。

(三)知识教学有所偏颇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和语法的传授,于是众多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将视角放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上来,苦于寻求语文知识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案,整个语文教学界将讨伐应试教育的矛头对准了语文知识教学,认为其既占用了语文教学的大量时间,还因考试的指向没能真正让学生形成应有的语文素养和积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基于新课标中“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提法,语文教学出现了“去知识化”的趋势。在语文课堂上,矫枉过正的现象大量出现,语文知识教学在很多学校都被屏蔽在语文课堂之外,语文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法逻辑等都不再提上课堂。至此,语文知识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杜绝“伪语文”现象的对策分析

(一)教学理念要以生为本

上世纪,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先生和张志公先生三位语文大师有个共同的认识:语文课程首先应当为语言文字课,使同学们在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均得到良好训练,全力致力于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应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三位大师的思想理念历久弥香,直至今天依旧是语文教学领域颠仆不变的真理。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应强调语文学习的要素首在语言,一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语言文字这个元素。这一理念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紧紧扣住语言文字这个核心,用心去研读、深刻去解析、真心去品味;同时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突出语言和言语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技能与语言思维技能;并使学生从感受语言上升为触发语感在升华到品味语言,从领悟语感到实践语言再到习得语感,最终实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定位要求真务实

要立足语文教学一课一得,并探究一课多得。观照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老师总热衷于面面俱到,文本的语言结构和主题中心等诸方面纷纷涉及,却全都不求甚解,因为每节课都只能挠其皮毛,不能攻其一点,达到重锤敲击的效果。由于对语文新课标理念提出的“三维目标”没能科学理解,导致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定性不明确,“靶心”立的太多也就等于没有了“靶心”,如此一来自然容易“脱靶”,最终落得什么目标都无法达到。所以,本文提倡语文教师授课要有重点、有重心,立足语文教学规律,抓住语文要素,为学生提升素养设计教学过程。

(三)教学组织设计要回归理性

所谓回归理性,就是说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依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语文课本、语文教材,正所谓“以本为本”。很多语文教师碰面,互相之间交流最多就是上课进度——“你上到哪那一节课了”,却很少关注到教学目标——“你班同学议论文都学到什么程度了?”对此,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案例”,每篇语文课文都是因为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才得以入选教材、成为示范,但绝不意味着语文课堂只教课本就万事大吉了。我们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树立一种全局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单元教学意识、系列教学观念以及专题教学理念。只有如此,才能够设计出科学理性的语文教学组织过程。事实上,这一点在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和写作与阅读的不同特征相一致,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时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由于阅读从本质上讲重在接受信息,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去准确地把握信息,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去敲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后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此不同,写作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写作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萍,伊玉雯.论儿童本位理念下的语文教材观——从《开明国语课本》走红谈起[J].教育研究.2013(03)

[2] 徐萍,曹明海.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钱梦龙语文教学观研究之一[J].中学语文.2009(13)

[3] 陈央君.关于语文学科教学人文性诉求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论文作者:房迎迎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中学语文教学“伪语文”现象的剖析与审视论文_房迎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