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世界经济与中国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增长中的减速与衰退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在减速,并且已进入衰退阶段,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从全球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分析,97年为4.1%,98年为3.5%,99年预测为2.8%左右。其中发达国家97年为3%,98年为2.5%,99 预测为2.3%左右;发展中国家97年为5.9%,98年为4.9%,99年预测为3%。这说明世界经济增长在减速。
其次,从部分国家情况分析,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国家、韩国、巴西等国家从97年以来都出现过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的经济负增长,有的甚至还出现1—2年的经济负增长。如日本98年经济增长率为-2.8%,99年预测也只能在0%左右的增长。整个拉美国家1999 年进一步恶化,预测只有0.5%的增长率。 可见这些国家都进入衰退期或临近衰退期。
再次,从历史的综合分析,在本世纪的1929—1933年,1973—1975年,1982年,1991年都被视为“全球经济衰退期”。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为2.8%,如美国,1998年其经济增长率为3.6%,1999年经济增长率预测能达到3.7%—4%左右;欧盟国家经济增长率从1998年2.8%下降到1999年的2%;英国从1998年的2.2%下降到1999 年的1.1%。200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将会下降到2%左右, 如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为2.6%左右。另外当前全球经济萎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是世界各地失业率上升。就像美国、欧盟等国家也较往年增高了失业率。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衰退阶段。
中国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8%,1999 年从前两个季度的情况分析,增长态势强劲。农业可望连续丰收。工业1—5月份产值增长 9.5%,如个人电脑、通讯器材、半导体等科技含量大的产品增幅都在30%以上,个别产品超过1倍以上。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8%,比年初预定目标提高一个百分点。另外,经济增长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预计我国今年的失业率也将比1998年下降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当前经济增长不但未进入减速、衰退期,而且经济运行正常,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属于领先的国家之一。
二、国际金融危机与反危机
世界金融从1994年开始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初的英国巴林银行事件、1995年9月的日本大和银行事件、1997 年初的英国西敏寺银行事件和阿尔巴尼亚金融危机、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东南亚国家与韩国金融危机,直至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巴西金融危机,可以说影响范围之广,造成的破坏性之大,是本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虽然说美国、欧盟国家和中国大陆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受其波及造成的生产、外贸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从全球来说金融体制都面临着巨大的改革问题。因此,国际金融已不是一般的险情,而是一场严重的危机。
因此,如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建立中国金融的防范危机体系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我想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思量。
第一,我国对国际风险资金的使用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多多益善。国际投机风险资金,我们一般称为“热钱”,又叫“热货币”。目前掌握在投机家手中,国际经济组织又无法控制的这种滚烫资金达2 万多亿美元,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抗衡。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短期资本交易,而使全球惶恐不安。原因正如国际炒家索罗什说的,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制定完备的法规对经济生活进行完全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蛋只要有裂缝,苍蝇就可以吸到蛋白,直至蛋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利用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增加外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并不太高,因此引进外资的规模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偿还能力和消化能力相适应,切不可多多益善。
第二,要加强必要的外汇管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防范危机体系。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各国金融走向全球化必须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国经济实力不雄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刚建立,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状况看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国金融改革应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对外开放必须稳定推进。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防范危机体系:一是各商业银行必须有充足的防范危机准备金,同时采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以加强对金融系统的宏观调控;二是加强外汇管制,采取外汇限额出口,以防范金融危机。
第三,建立区域性国家金融协防组织和联席防范危机制度。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金融相互作用,一国金融发生危机,往往危及它国,尤其是相邻的区域性国家。因此,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的国家金融协防组织和联席防范危机制度,以对付突发性的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8月在上海召开共同防范金融危机会议,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协防措施,对于制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尤其是在香港打退国际金融炒家的进攻,对稳定香港、亚洲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必须建立多元的世界货币。总结本世纪以来各国摆脱金融危机的经验,无不与单级世界货币脱勾相关。例如20年代末的大危机是各国都与世界货币黄金挂勾。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各国随之发生金融危机。到了30年代初,继英国之后,各国货币与黄金脱勾,从而摆脱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20年代末相似之点是绝大多数国家都与美元挂勾,建立美元联系制度,实行与美元固定汇率。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东南亚国家开始还紧跟美元,而后脱离美元,实行浮动汇率,才逐渐走出危机。但在没有实行浮动汇率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相反,欧共体、中国等国家没有与美元采取固定汇率,在这次危机中受影响就小得多。为此,国际金融不能采取单一的世界货币,而必须是多元的,建立多元的世界货币联系制度。最好是三元的,相互制衡,体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世界股市的牛市与熊市
近几年来发生在1997年的日本,随之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各地的股市相继下跌,截至1999年初,这种下跌风似乎难以制止,于是有的人就认为世界股市牛市结束,进入熊市阶段。
对于当前世界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的判断,我认为应当具体分析。
首先,从1997年下半年到1999年初这一阶段看: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国家,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应属于牛市阶段,虽然这些国家股市有涨有跌,但股票价格指数下跌没有超过20%,总的趋势看涨。而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巴西等一些国家股票价格指数下跌超过20%以上,属于熊市。全球股市平均价格指数按加权计算预计下跌13—15%左右,可以说这一阶段牛市暗淡,到达熊市边缘。
其次,从1999年初以来的情况分析: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多数国家经过折磨已进入牛市初级阶段。全球表现最好和最差的股市分别为中国和斯里兰卡。亚洲相当一部分股市报酬率超过100%, 拉美和欧洲股市气势较低。如中国深圳B股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变动率达到120.7%,上海B股达到104.09%创近年来最高水平。日本股市也开始回升。而表现最差的多集中在中南美洲和东欧新兴市场,股市变动率下降超过两位数的是斯里兰卡、哥伦比亚和比利时。但都没有超过-20%, 如股市最差的斯里兰卡变动率也只有-13.34%。因此可以说世界股市并未进入熊市,前景光明,牛气可望冲天。
总结世界股市之所以能避免熊市的出现,中国股市变动率能占居榜首的原因在于:一是货币的不贬值,虽然亚洲国家经过9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货币大幅度贬值,但此风在99年初已经缓解,中国一直保持人民币的坚挺,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二是银行存贷款利率下调。由于人们出于节俭消费、储蓄得息、不愿投资冒险的偏好,造成消费不足,产品过剩,股市呆滞。而激活股市刺激消费的有效途径就是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中国股市的看好就是得益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大幅下调,使企业和公司减轻债务,轻装上阵。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企业或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往往由于经营不善,市场饱和,生产能力过剩。98年以来,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重视审视了本国的产业并大幅调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实现了更新换代,开辟了新市场,重整了雄风。
四、全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简单地说就是价格上涨与下跌达到一定程度的经济现象。一般说来,价格上涨或下跌±10%以内为正常现象,在±10—20%以内为不正常现象,超过20%以上将会给经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居民手中持有的货币由于物价飞涨,购买不到生活急需的物品。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实现价值,投入的资金无法回笼。企业不仅无法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也困难,结果是就业机会的减少,社会工薪层总收入的降低。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收入的减少,意味社会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少,社会生产自然陷入困境。所以通货紧缩也不好。
1997年下半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国家价格指数普遍下跌30%,去年巴西的物价指数下跌还超过30%以上。就美国农业来说,正如美国农业部部长唐·格利克曼说的“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美国农场陷入1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日本商业用地平均价格98年比92年下降了63%。单以这些价格的变动,从表面现象来说,世界通货确实进入了紧缩阶段,因为价格指数都下跌超过了20%以上。但就当前世界通货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以为并未完全进入通货紧缩阶段,理由有三点:一是商品价格指数虽然在97年之后大多数国家下降都超过或将近超过或将近超过20%,但商品价格中的成本价格,如原料、材料、燃料等价格也下降。商品价格指数下降造成的损失并非由某些生产企业负担。二是生产成本价格指数下降,但服务价格指数并未下降。如发达国家除日本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上涨。服务价格在发达国家的成本价格中占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从稳定的角度出发,考虑工资的刚性,服务价格也没有下降,因而社会物价总水平下降并未超过20%。三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动态分析。货币供应量是支撑社会物价总水平的主要因素。当前世界货币供应量有增无减。如美国、德国货币发行量都有增加的趋势。
中国通货营运正常,虽近年来有紧缩现象,但都控制在10%以内。货币供应量虽达到信贷的压力,但已通过削减利率加以调节。
五、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与自由市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往往一讲到加强宏观调控,就忽视自由市场的作用,一讲到发展市场经济,就认为可以放任自由,这是非常错误的。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只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辅相承,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一,自由市场并不意味着不要宏观调控。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对其构成威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采取有控制的自由市场与社会主义国家相抗衡,结果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相处,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如果没有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纯自由市场是不存在的。八十年代末,东欧突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纯自由市场抱着疯狂的崇拜,资本主义国家把自由市场推广到世界各地。西方一些首脑人物总以为对社会主义蜕变而来的国家,采取了自由市场,给予适当的帮助,就能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和现代化的混合经济,那里的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就会提高。结果事与愿违。如俄罗斯就在自由市场的崇拜声中,经济倒退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准与1975年持平。道理很简单,无控的市场与现代经济发展不适应。
第三,自由市场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资本主义存在危机。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着危险性。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就完全证明了马克思的伟大预见性。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俄罗斯原总理普里马科夫,德国财政部长拉方丹和国际金融投机家索罗什也都说过,自由市场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资本主义也存在危机。
因此,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都应作为主要手段,共同作用于经济生活。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异常迅猛,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国际市场变化云诡波谲,因而国家宏观调控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我国如果没有93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加强,在96年实现经济的“软着陆”,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不可幸免。98年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国家如果不采取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我国经济增长就难以保证当前的良好势头。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自由市场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金融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