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零售业态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浅谈论文,业态论文,商业零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50 (2001)04-0017-19
由前国家内贸局组织制定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最近已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将由行业标准升格为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在《零售业态分类标准》中,我国零售业态按不同特性被划分为百货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和便利店等八种。零售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目标选择不同业态,开展差别化经营,有利于推动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零售行业各种业态之间日益出现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其中尤以百货业向其他零售业态渗透的趋势最为明显。
一、零售各业态不断完善、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一)百货店的专业特色化趋势。
百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近几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传统百货店以品种齐全取胜的“大而全、小而全”造成千店一面,这样的百货店已经没有发展出路。只有开展错位经营,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商品短缺时代以品种齐全取胜的百货经营传统观念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今,国际商业的纷纷进入,加剧了业态的分化。传统百货店退出部分品种的经营,不仅仅是业态分流这种形势所迫,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今首都的百货业发展较快的百货店无不是靠特色取胜的。特色经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式。例如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不过是个区域性中型百货商场,但他们把自己的特色经营锁定在黄金上,把黄金饰品经营做得有声有色,享誉京城;受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的启发,国华商场的经营特色是主攻铂金,打出“京城铂金第一家”的招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也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效益。除了上述两家在商品种类上做特色文章的百货商店以外,双安商场也是独辟蹊径,以独到准确的商品档次的定位来开展特色经营的。该商场把经营商品的档次定位在高于工薪阶层而低于高薪阶层的“亚高薪层次”,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除了商品种类和商品档次形成的特色经营外,服务特色则更有吸引力。例如居然家具城则以“先行赔付”在京城赢得广泛赞誉。这些成功的特色经营对百货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百货店的超市化经营趋势。
我国最初的超市是以敞开式销售方式作为与百货店相区别的最主要特征的。那时的超市又被称为自选商场。如今,再用敞开式销售和封闭式售货作为区别百货与超市的标志,显然已经过时。一方面,目前几乎所有的百货店都借鉴超市的敞开式销售方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开设店内超市,把食品、日用小百货直接纳入超市经营范畴。除了百货店本身的超市化趋势以外,百货店直接参与连锁超市经营已不鲜见。西友集团从1995年就开始发展自己的西单繁星连锁超市,经过5年的发展已达到25家门店。今年2月3日,京沪两地三家知名企业——北京西单商场、超市发和国内目前连锁业龙头老大——上海华联超市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年内在北京开办100家连锁店,三年开办500家连锁店。
(三)百货店的会员制趋势。
1997年,“客隆”的鼻祖——万客隆(Makro )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它是经批准第一家开业的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其外方投资者又是国际上首创仓储式连锁店的著名企业。采用会员制可以说是仓储式商店的一大特色。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会员制仓储店有深圳山姆会员店、广州正大万客隆、上海锦江麦德龙、天津加乐美式平价俱乐部。在北京,普尔斯马特和万客隆是目前最著名的两家会员制仓储店。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也开始借鉴会员制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相当优惠的手段吸引消费者中的回头客。例如双安商场、长安商场等近几年推出的荣誉顾客卡,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会员卡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百货店的会员卡是在每年年初消费者一次性购买商品达到商店的最低标准(一般为3000元到5000元)就可办理会员卡(或称荣誉顾客卡),持卡者除了可以获得折扣优惠购物外,还可以参加百货店举办的各种主题促销展销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北京,有8%的大型综合超市将服务定位在服务会员上,这些企业依靠个人会员消费获得80%的销售额;有33%的大型百货依靠个人会员消费获得10-30%的销售额;58%的零售商业企业没有采用会员制或没有统计会员消费。实行会员制,零售企业可以找到潜在的稳定的目标客户,为他们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可使企业获得深入和持续的顾客消费信息,有利于零售企业对市场做出判断。应该看到这是一种个性化信息换取个性化服务的策略。可以说,未来的会员是零售企业最忠诚的顾客。
(四)综合超市是超市经营范围百货化趋势的典范。
我国最初的超市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大多处于居民区或主要街道,目标市场主要是基本商圈以内的常住居民,这就决定了超市所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以居民日常需要的生鲜食品、日常消费品等大众型商品为主体,充分体现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同时,我国的超市发展是在旧的副食店、菜市场逐步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主要吸收了原有副食店、菜市场的功能。因此超市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以吃类商品为主。根据北京市商业信息咨询中心2000年的销售数据统计,北京超市网络22家企业大类商品经营结构中,吃类商品占总销售额的73.9%,用类商品占20.1%,穿类商品占10.9%。而同年北京市42家百货商场网络统计的大类商品经营结构的比例是,用类商品占总销售额的52%,穿类商品占36.7%,吃类商品占10.9%。可以说商品经营结构的差异也是超市与百货店两种业态的重要区别。然而综合超市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淡化这种差异。综合超市通过增加用类商品、穿类商品的经营使超市的经营范围从传统的吃类商品打天下中走出来,经营商品得到极大地丰富。
(五)连锁化成为零售各业态共同的发展趋势。
人们对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兴业态的连锁发展习以为常,认为连锁是这些新业态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对百货业的连锁经营却感到陌生。事实上,百货业同样也可以发展连锁。只要方法得当,百货店发展连锁同样有很好的前景。2000年全国连锁百强中,有青岛立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央商城集团公司、河北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青海西宁市大十字百货商店等4家零售企业是以百货、 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来发展连锁,挺进全国连锁百强的。而安徽商之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特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海拉尔市友谊公司则是以百货店这一单一业态发展连锁,分列2000年全国连锁百强第25、33、83位的。客观地说,百货业单一业态发展连锁难度较大。由传统的单体店经营转向多店连锁,是企业对历史惯性的一次挑战。这不仅需要经营观念上的转变,而且更是对企业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进步程度等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面对新型业态强有力的竞争和市场分割,求生求大的意识逼迫百货店必须向连锁迈步,这也是大百货店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重要出路。
二、对零售各业态发展趋势的客观评价
从目前我国零售业发展总的形势看,零售业态相互渗透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尤其是传统百货业向其他零售商业业态渗透十分必要。首先,相对而言,目前我国零售行业8种业态中, 百货业是发展历史最长、最成熟的业态,因此也是发展空间和盈利潜力最小的业态。因此,百货业向其他零售业态渗透的趋势最明显,渗透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其次,在连锁超市、便利店、仓储市场等新型业态尚未进入我国的年代,在人们的眼里,百货店就是零售商业的代名词,百货店的大量快速崛起成为人们判断一个城市或地区商业繁华程度的唯一尺度。其结果造成百货店的超规模发展,加剧了本已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百货业要发展,也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学习和吸收新型业态的优势与长处。
传统单店式百货业处境艰难,可是以连锁经营为鲜明特点的现代零售业却异军突起。2000年,我国零售企业前10名中,连锁企业已占到 5家,上海联华已取代上海一百,雄居首位。连锁经营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从国际零售业的发展看,连锁型零售业已占据绝对领先地位。面对入世挑战,我国零售业必须调整发展方向,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商业业态,逐步缩小民族零售商业与国外零售商业的差距。在商业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和扩展民族零售商业的竞争实力。
当然,业态渗透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各种业态本身都各具优缺点和长短处。就一种业态来说,无论怎样渗透与改良,都不可能将各种业态的优势兼集一身。目前,百货业的竞争最激烈,急需向其他业态渗透,但这并不说明百货业前景一片黯淡。百货业仍然具有其他业态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这种业态之间相互渗透的趋势一定要适度,切不可为了取得其他业态的长处和优势,丧失本业态的固有优势,只有在保持和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