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接纳是个体愿意面对和接受自己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关注自己的正面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成长小组的方式改善成年人的自我接纳程度,帮助小组成员更好的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悦纳自己,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力。结果显示,心理成长小组的形式对提高成年人自我接纳程度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成年人;心理成长小组;自我接纳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233-02
自我接纳这一概念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Albert Ellis最先提出的,Ellis将其定义为:“个体完全的和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无论他的行为表现是否是明智的、正确的或适当的以及无论他人是否赞成、尊重或爱他。”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接纳是一种自我客观化的能力,是一种洞察力,也是健全人格的主要条件。在我国,丛中、高文凤(1999)等人认为,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身的缺点而自卑。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自尊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情感上、态度上对实际自我的悦纳。
1.自我接纳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认为自我接纳和自尊是同等概念,如,McGill(1989)研究发现,高自尊和高自我接纳水平的被试心理更健康。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自我接纳是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刘华山(1999)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作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之一,将自尊和自我接纳视为同位概念。丛中认为自我评价是自尊的认知基础,是个体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间差别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在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最终表现为对实际自我的接纳程度。自我接纳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态度,是自尊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
本文的研究者认为,自我接纳是个体愿意面对和接受自己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关注自己的正面价值。自我接纳作为重要的心理资源,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使其更加自信与积极的在社会中发展。
2.研究过程与方法
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参加心理培训、心理工作坊、心理督导、成长小组等,以及个人学心理学、体验、领悟等形式来达到。本研究采用心理成长小组的形式改善成人的自我接纳水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
研究过程:
(1)成员招募:在社会上招募关注自我、愿意花时间做自我成长、愿意开放自我、有反思能力、有较强心理成长动机的成员。最后招募上来13名成年人,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2-43岁,职业有:学生、教师、会计师、记者、人力资源、私营业主等。
(2)活动形式:由咨询师带领进行小组互动、分享,在团体互动中看清问题、讨论问题。
(3)活动时间:2016年5月至2016 年8月,每周固定时间一次,共12次。
(4)活动地点:沈阳都市绿洲心理咨询中心团体活动室。
(5)活动内容:学习自我觉察,找到自己,认识自己;学会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更加自信和自尊,提升自我价值;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掌握与人沟通的有效表达;探索内在自我,去发现情绪背后的秘密;面对问题看到多种可能性,做最好的选择。
在12次活动中,有成员偶尔有事缺席,但是出勤率平均达到80%以上。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考察心理成长小组对自我接纳的改善作用。该问卷于1999 年由丛中、高文凤发表的论文《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效度检验》一文中第一次使用,2000年进行过修订,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共有16道题目,分为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在小组的初次和最后一次活动中分别使用该问卷做前后测,得到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 19.0做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自我接纳量表结果在心理成长小组前测和后测结果差异比较。见表。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量表总分在前测和后测中都有显著差异。
4.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中显示了小组成员自我接纳水平在心理成长训练前后测发生的显著变化,即通过心理小组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成年人自我接纳的水平。
通过访谈,成员报告说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大的变化是:“能更好的接纳自己了、喜欢自己,更自信了。”“能很好的觉察自己了,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对别人更宽容了。”“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了。”“对亲密关系有了很好的认识,是关系变得更融洽。”等等。
心理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分享、分享感悟、共同成长。每一个人都越来越认识到自我接纳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没有真诚的自我接纳,没有不断坚持的自我接纳,就无所谓心理健康,无所谓心灵成长。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心理成长小组之所以能够提高成人的自我接纳水平,是因为小组内营造了安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际氛围,激活了个人成长的自愈力。在相互分享和讨论中,组内的很多成员都能给个体提供多种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开拓视野,理解他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他成员的陪伴、支持和肯定,自我接纳的程度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9,8 (1):20-22.
[2]张蕊蕊.对心理成长小组的几点认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3):44-45.
[3]宛媛.乌云遮月心郎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2-3.
[4]焦彩娟.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4):86-87.
论文作者:黎阳1,崔乐悠1,臧晓莉1,孙睿熙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自我论文; 心理论文; 小组论文; 成员论文; 个体论文; 水平论文; 问卷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