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摘 要:校企协同育人是大势所趋,是提升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欠缺实务经验,政府缺乏有效支持,学校与企业间未能进行充分的交流,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及时解决。本文从高等教育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对策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高等教育机构 问题 对策
一、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
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出发,高等教育机构必须重新审视学科设置、课程设计以及终身学习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就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够培育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力与教育资源的浪费,促成校企协同育人的顺利及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机构有其独特的优势,拥有最丰富的研发人力与资源、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可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人才。但由于我国学术界重理论,学者大多数都致力于各种项目的研发以及研究论文的撰写,其研究和论文多以理论为主,欠缺实务的研究。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欠缺实务经验,学校与企业间未能进行充分的交流,我国每年的毕业生均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学校培育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实用技能,未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容易导致毕业生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需要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一方面企业需协助学校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需充分运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使合作的企业能真正受益,增强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对策探讨
1.高等教育机构。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中,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校企双方的互动,双方互动关系良好,彼此互相信任,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增进产学双方的合作关系;应该与合作的企业制订明确的合作内容与目标,以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以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合作;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交流沟通,并且重视合作伙伴提出的意见,进行有效采纳,双方定期交流合作进度安排以及在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可增进双方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合作默契,达成合作理念一致。针对突发情况和特殊情况,对合作的计划和进度安排需及时作出调整,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校企协同育人中双方的地点距离、相互信任程度、负责人间的人际关系互动情况、涉及的技术在行业内的成熟程度、涉及技术领域的多少、技术转移具有的困难度、政府提供支持的优惠政策及优惠力度等是校企协同育人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合作开始前,一定要针对关键因素做好相应的调查,在正式合作前要做好筛选工作,选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合作项目。合作项目一旦开始就尽量不要中止,节约成本,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保证合作的成功。
2.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适时提供校企协同育人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将相关讯息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或其他媒介发布,及时享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校企协同育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促使校企协同育人发挥至最大效益,互相促进,实现共赢。依据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要及时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解决现有问题,避免造成合作项目的停滞,尽可能将损失将至最低;并可规划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法例,规划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给予法律支持,切实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单位。区域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中心,提供各类技术发展现况与未来市场发展动向中有关产业界的资讯并及时公布和更新,使得高等教育机构能及时了解相关讯息,掌握未来市场合作的需求,不断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用;各技术移转中心,向产业界提供各大学的发展情形及重点特色的相关资讯,促使有合作需求的各企业能顺利寻求到适合的合作学校,并可将已开发成熟的技术成功移转至产业界,将已开发的技术成效不断扩大,实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效益最大化,真正达到双方的共赢;各创新育成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将学校的有效资源不断向新创企业输出,协助新创企业的成长,并面向市场大力推广各类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促使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果能获得更多的回馈,尽快弥补成本并获得一定收益,增强企业界对于校企协同育人的信心,以达到全方位、长期的合作。
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较多,那么高等教育机构中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对象也应以中小企业为主。高等教育机构可提供各种专业知识、技术与服务,选择地理位置上较近的中小企业,合作与沟通协调更加方便。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鼓励措施,促使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各种方式中,有育成中心孵化、企业捐赠、合作研发、产业园区等四种方式,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合作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校企协同育人是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宁彬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33。
[2]卢秀容 陈伟 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111-113。
[3]孙慧敏 赵明月 张小村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27-29。
论文作者:刘思兰 胡宝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校企论文; 教育机构论文; 企业论文; 学校论文; 产业界论文; 对策论文; 技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