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_氧化铝论文

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原材料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以来,我国钢材、铁矿等重要原材料进口不断攀升,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逐一分析我国钢材和重要金属矿产的进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我国钢材进口现状、趋势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1.我国钢材进口现状:增速加快,品种集中于高端产品

1995—2004年,我国钢材进口情况如表1和图1。

表1 1995年以来我国钢材进口量值

年份进口量(万吨) 进口额(亿美元)

19951377 65.11

19961584 69.63

19971323 65.18

19981242 62.87

19991486 70.08

1995-1999年平均 1402.4

66.57

20001596 85.36

20011722 89.64

20022449 23.66

20033717 99.16

20042930 207.87

2000-2004年平均 2482.8

141.14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1995—2004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附图

由表1和图1可见,1995—1999年,我国钢材进口比较平稳,年均进口量为1402.4万吨,年均进口额为66.57亿美元;2000年后,进口增势不断加强,2002和2003 年的进口量相继达到2449万吨、3717万吨,分别比上年递增了42%和52%,进口额也相应达到123.66亿美元、199.16亿美元。统计表明,200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进口国。总体而言,2000—2004年,我国年均进口钢材2482.8万吨,年均进口额141.14亿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分别提高了77%和112%。

具体分析品种结构,我国近几年进口的钢材主要集中在档次和附加值都较高的板材管类钢材上。其中包括:重点用于造船、输油气管线、高压锅炉、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平台等行业的中厚板材,主要用于汽车、家电、集装箱等产品,并兼用于建筑业的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镀锌板、彩涂板和特种钢,以及发电设备、机电产品、家电产品等都需要的硅钢片,等等。据统计,在我国进口的钢材品种中,板材管类钢材占90%以上。2003年,我国进口钢材3717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峰,其中有3325万吨都属于板材,其比重占到钢材年进口总量的89.45%。

2.我国钢材进口近年递增原因:国内品种供应的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引起我国近年来钢材进口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内投资增长带动了钢材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2000年以来,国家又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因此,2000—2003年,我国基础设施、房地产、汽车、化工、电子通讯等产业的投资迅速增长,这些产业耗钢量多,极大地带动并激发了钢铁的市场需求。二是国内钢材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优质钢材只能依靠进口。我国是一个产钢大国,1996年至今,我国钢产量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更成为全球第一个年产钢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但在品种供应方面,国内钢材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普钢生产相对过剩,而高档次、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却无法满足需求。统计显示,当前我国钢材总产量的70%以上都是线材、螺纹钢、窄带钢等一般档次的普通钢材产品,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钢材品种,如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国内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这种结构上的产需失衡,必然导致部分高端钢材产品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三是国内市场开放度加大,而国际市场保护倾向有所加强。“入世”后,我国逐步放开本国市场,取消对钢材的进口限制和许可证制度,但在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钢材进口国却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钢材进口,这一局面,致使国际过剩钢材近两年明显出现了冲击中国市场的动向。

显然,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国内钢材品种供应的结构性矛盾至为关键,因为从本质上讲,这也是我国进口钢材90%以上都集中在板材管类钢材的重要原因。

3.我国钢材进口的发展趋势:短期可能下降,中长期增长仍集中于高端品种

国内钢材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我国未来钢材进口。2001年以来,我国钢材的国内供需总量如下表2。

表2 2001—2003年我国钢材供需状况

(单位:万吨)

年份 国内产量 表观消费量 供需差额

2001 1606815500 568

2002 1921819600 -382

2003 2411924725 -606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2001—2003年度统计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表2说明,2001—2003年,我国钢材的国内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其中,2001年供大于求568万吨,2002和2003年分别供不应求382万吨、606万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8月,我国钢材产量已达1.8亿吨,预计年内产量可达2.77亿吨,按年消费约2.8亿吨计算,我国2004年的钢材供需仍保持总体平衡。

但显而易见,数量上的平衡并不代表品种结构也平衡。近两年,我国钢材市场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已日渐突出。如2003年,我国螺纹钢、线材、冷轧窄带钢、无缝管、焊管等普通钢材国内都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板材类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却存在供需缺口3071万吨。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钢材的国内需求量将在2.7亿吨以上,2010年更达3.3亿吨以上;并且,在2005年的钢材消费中,板材类的消费比重将上升到43.46%,2010年则进一步上升到50.18%。这一趋势,一方面加大了我国钢铁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几年,在国内钢材产品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我国钢材的进口品种仍将集中于板材类高端产品。

进一步分析历史数据可知,1998—2003年,我国80%以上的钢材消费是用于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化、家电、集装箱等八大行业,其中,建筑业的钢材消费量最大,在全国钢材总消费量中,其比重占到55%左右。由此可见,建筑、机械、汽车等八大行业(特别是建筑业)的发展和用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在与未来钢材的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投资过热,我国从2004年初开始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抑制国内近两年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势头。这些政策措施推行数月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建筑、汽车等行业的投资增速逐步放缓,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有所改观,这使得钢材产需的增长速度也渐次回归理性。可以推断,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短期内我国钢材进口将趋于下降。从截至2004年12月的情况看,这一迹象已经显现。2004年1—12月,我国进口钢材2930万吨,同比下降21.2%。(注: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EB/OL].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2005—03—04.)不过,从中长期判断,由于基础设施、房地产、汽车等钢铁消费的主体产业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加之我国将继续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放开市场,所以,未来我国钢材进口增加的空间与可能性仍然存在,只是增幅会因宏观调控等影响而有所降低。

4.我国钢材进口现状与趋势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在进口递增的情况下,我国钢材的进口依存度为情况见表3。

表3 近年来我国钢材进口依存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钢材进 钢材表观 钢材进口

口量

消费量

依存度(%)

2001 1722

1550011.11

2002 2449

1960012.49

2003 3717

2472515.03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展望(宏观卷)》(国家信息中心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1—2003年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如表3所示,2001—2003年,我国钢材进口依存度逐步提升,2001年为11.11%,2002年上升到12.49%,提高了12.4%;2003年进一步升为15.03%,提高了20.3%。进口依存度的提高,说明我国在钢材供应方面,比以往更易受国际市场供应量与价格变动的影响,但就进口依存度本身而言,10%—15%的数值并不算高,因为毕竟我国85%左右的钢材需求是由国内市场决定的,更何况根据预测,2004年我国钢材进口增速回落,近年内钢材进口依存度还可能趋于下降。此外,从钢材进口的品种构成看,即使我国有15%左右的钢材需要依赖进口,这部分钢材也主要是在品种结构上,而不是在数量上补充我国市场,因而总体不会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什么影响。

在总体经济安全不受影响的大局下,我国钢材进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集中于钢铁企业本身。其表现包括:

(1)冲击国内高端钢材产品市场,对本国钢铁企业造成一定损害

应该说,进口钢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高端产品欠缺的不足,但从行业角度看,这种状况容易对我国钢铁市场造成一定威胁和冲击。如2001—2003年,国际低价钢材大量进入我国,严重影响了我国钢材市场特别是板材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使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受到了严重损害。当时,面对产销两旺局面,国内钢材特别是板材市场价格却表现得疲软低迷,钢铁企业利润普遍下滑,行业效益大大递减,尤其是一些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和冶金行业,整体几乎无利可图。如果不是我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热轧薄钢板、冷轧薄钢板、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片等进口急剧增长的品种及时启动保障措施,国内市场还会受到更大冲击。据估计,未来几年,随着进口许可证制度的取消,我国原来通过进口许可证进口的那部分钢材的进口成本将每吨下降300元左右,对于国内板材生产企业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竞争压力。

(2)抵消国内新增产能,耗减外汇储备

由于国内供给的结构性原因,我国进口的钢材多为无法满足本国需求的高档次、高品质钢材。在国际市场上,高品质钢材的价格比普通钢材贵3倍。这就意味着,按1∶3的比例计,我国从国际市场上每进口1000万吨优质钢材,就能抵上国内生产并出口3000万吨普通钢材。2000—2003年,我国年均进口钢材2371万吨,这一数字不仅抵消了我国投入巨资增加的7000万吨钢材的产值,而且耗费了上百亿美元外汇。

二、我国铁、锰、铜、铬等金属矿产进口现状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1.我国铁矿进口现状

1997—2004年,我国铁矿进口情况如下(见表4)。

表4 1997—2004年我国铁矿进口量值

年份 进口量(万吨) 同比增长(%) 进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1997 5511 -

16.15 -

1998 5177 -6.06

14.68 -9.1

1999 5527 6.7613.79 -6.06

2000 6997 26.618.58 34.74

2001 9231 31.93

25.03 34.71

2002 1115020.79

27.69 10.63

2003 1481332.85

48.57 75.41

2004 2080940.5127.12 161.73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1997—2004年度统计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2001—2004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从表4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我国铁矿进口量除1998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各年均持续增长。1997年,我国进口铁矿5511万吨,2000年增至6997万吨,其后加速增长。2001—2003年,进口量分别达到9231、11150、14813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31.93%、20.79%和32.85%。表4还表明,2001年以来,在进口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铁矿进口额也不断攀升。2001—2003年,我国铁矿进口额先后达到25.03、27.69和48.57亿美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4.71%、10.63%和75.41%。

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1—12月,我国铁矿进口量已达20809万吨,同比增长40.5%;与此同时,进口额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2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73%。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进口国。

对比近年来我国铁矿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年增长率数据(见表5和图2),可以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铁矿进口额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同期进口量的增长幅度。2003年,我国铁矿进口量同比增长32.85%,进口额却增长了75.41%,高出进口量增长率两倍多;2004年,进口量增长率为40.5%,进口额增长率则高达161.73%,是进口量增长率的近四倍!这充分说明,2003年以来,我国铁矿进口额的增长,除了受进口量增加影响之外,受国际市场铁矿价格上涨的影响也较大。据统计,2003年,国际市场铁矿价格上扬7.4%,而2004年,我国铁矿进口平均单价又比上年上涨了86.3%。(注: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EB/OL].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2005—03—04.)

表5 1998—2004年我国铁矿进口量与进口额年增长率对比

年份 进口量年增长率(%) 进口额年增长率(%)

1998 -6.06 -9.1

1999 6.76 -6.06

2000 26.63 4.74

2001 31.93 34.71

2002 20.79 10.63

2003 32.85 75.41

2004 40.50 161.73

资料来源:由表4数据进一步整理而得。

附图

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情况下,我国铁矿进口仍然持续攀升,原因主要有二:第一,需求猛增。铁矿砂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钢材产量与消费量不断增加,其势头直接带动了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砂等原材料的大量需求。第二,国内供应不足。根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目前已探明铁矿资源储量593亿吨,其中,可开采量仅125.5亿吨,这些可采矿分布广、平均品位低(平均铁品位不到30%,低于世界水平11个百分点),并且多为地下杂矿,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满足内需。

当然,反过来看,国际市场铁矿价格近两年的迅猛上涨,也有我国企业“自抬价格”的因素存在。由于自有资源不足,国内钢铁企业不论大小,纷纷到国际市场寻找铁矿砂,这种购进的无序,无疑放大了我国对海外市场铁矿砂的需求信号,其结果必然导致进口铁矿不断涨价。

专家预测,由于国内铁矿供求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所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铁矿的进口增势仍将继续,只是随着国内钢铁行业投资过热现象逐渐得到遏制,铁矿进口的增速有望放缓。

2.我国锰、铜、铬、氧化铝等金属矿产进口现状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但1999年以来,一些重要矿产越来越依赖进口补缺(见表6和图3)。

表6 1997—2004年我国几种重要金属矿产进口量值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锰矿进口量(万吨)

132 118 106 120 171 208 n.a n.a

进口额(亿美元) 1.24 0.90 0.88 0.95 1.31 1.51 n.a n.a

铜矿进口量(万吨)

94

118 125 181 226 207 267 n.a

进口额(亿美元) 4.21 4.58 4.74 8.06 8.98 8.09 12.91n.a

铬矿进口量(万吨)

89

71

82

111 109 114 n.a n.a

进口额(亿美元) 1.11 0.81 0.74 0.97 0.81 0.79 n.a n.a

氧化铝 进口量(万吨)

109 157 162 188 335 457 561 587

进口额(亿美元) 2.39 3.54 3.38 6.38 6.25 7.53 13.76n.a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1997—2004年度统计数据整理而得。

附图

表6显示,近年来,我国锰、铜、 铬、 氧化铝等金属矿产的进口量逐年递增。1997—2001年,按年进口量计,锰矿从132万吨增加到171万吨,增长了29.5%;铅矿从94万吨增加到226万吨,增长了140.4%;铬矿从89万吨增加到109万吨,增长了22.5%;氧化铝从109万吨增加到335万吨,增长了207.3%。

在图3中,氧化铝、铜矿、锰矿和铬矿的进口总体上表现出不断增长态势。尤其是氧化铝和铜矿,2001年的进口增速分别跃升至78.2%、24.9%。据统计,2003年,我国氧化铝和铜精矿的进口量分别达到561万吨、267万吨,又比上年增长22.6%和29.3%。2004年1—12月,我国已进口氧化铝587万吨,同比增长4.8%。(注: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EB/OL].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2005—03—04.)

3.铁、锰、铜、铬等金属矿产进口现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铁、铜、氧化铝等重要金属矿产的进口之所以在近几年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品种供应上日显不足所致。分析表明,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对一次性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相关矿产需求的增长,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供应形势比较严峻。到2010年,虽然我国多数矿产都能满足需求,但诸如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重要金属矿产,国内可供规划利用的储量缺口仍然很大。调查显示,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2010年时资源短缺,主要依靠进口解决的矿产:铬、钻、铂、钾盐、金刚石等5种;

第二类,2010年时不能保证,部分需要长期进口补缺的矿产:铁、锰、铜、镍、金、银、硼、硫铁矿、石油、天然气等10种;

第三类,2010年时基本保证,但可利用矿区在储量或品种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在国内找矿或靠进口解决的矿产:铝、铀、铅、磷、石棉、耐火黏土等7种;

第四类,2010年时可以保证,并有部分矿种或其产品可以出口换汇的矿产:钨、锡、锌、锑、钼、钛、钠盐、煤、水泥(原料)、玻璃(原料)、石材、萤石、菱镁矿、稀土、芒硝、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硅灰石、硅藻土、石墨、膨润土、石膏等23种。(注:《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对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论证》报告[R].转引自赵英:超越危机——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186—187.)

由上可见,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进口的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金属矿产,大都属于国内中长期“不能保证”甚至是“资源短缺”的矿产。就此而言,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进口虽然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期,有可能加大国际收支压力),但从进口规模与进口结构角度看,总体还比较合理,同时也适应了国内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品种与数量之需,因而是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换言之,这些国内短缺的资源性矿产如果不从海外进口,反而会使我国经济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预见,未来数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重要金属矿产的进口还将继续增加。

然而必须指出,在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同时,铁、锰、铜、铬、氧化铝等金属矿产的进口现状与未来趋势,也为我国经济安全增加了潜在风险,因为这些国内难以保证供应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支柱作用,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以铁矿为例,目前,铁矿石和焦炭是我国钢铁生产最主要的原燃料,由于国内铁矿资源不足而且分散,原矿含铁量又低,因此,我国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只能大量依靠进口。200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1150万吨, 使用进口矿进行生产的生铁占我国生铁总产量的比重为42.12%;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升为14813万吨和47.23%。这意味着,当前我国近一半的生铁生产要受国际市场铁矿供应数量和价格的影响。如果国际供应链因某种原因中断,我国包括钢铁在内的各产业安全就将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我国也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而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资料显示,在国际市场铝价和铜价明显上升的2003年,我国氧化铝和铜矿的进口增长,就使我国在价格因素上分别多支付了4.5亿美元和2.4亿美元,各占当年进口额的32.8%和19%。(注:伞锋.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处于高位期,传导效应影响我国经济值得关注[N].经济日报,2004—07—29.)而2004年1—12月,由于铁矿进口平均单价上涨86.3%,我国因价格因素而多支付的外汇就高达58.88亿美元,占同期铁矿进口额的46.32%。

总之,在近期内,我国铁、锰、铜、铬、氧化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是“稳中有忧”,而在中长期内,其影响可谓“忧中有险”。

标签:;  ;  ;  ;  ;  ;  ;  ;  

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_氧化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