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院 甘肃平凉 7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方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激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2、FSH及LH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2、FSH及LH水平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各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活血化瘀方;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激素水平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64-02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较为多发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大、腹痛、甚至不孕等,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临床实践证明,子宫肌瘤与患者的雌孕激素、表皮生长因子、遗传等因素有关[1]。针对子宫肌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不良反映较多,因此大多患者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活血化瘀方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加、阴道出血、腹痛等,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2],且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个月内服用激素类药物、药物过敏史、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感染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0.32±2.15)岁;病程2~17个月,平均病程(9.65±1.34)个月,瘤体直径1.6~9.8cm,平均瘤体直径(5.21±1.17)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治疗,10mg/次,1次/d,月经干净后第1d开始服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活血化瘀方治疗,组方:桂枝、桃仁各20g,当归、赤芍、丹皮、香附各15g。将诸药温水浸泡30min后,水煎,取药液300mL左右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一剂。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孕激素(P)、空腹胰岛素(FINS)、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等指标变化。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瘤体消失或缩小8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瘤体缩小30%~79%以上;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现代医学认为,其形成和雌、孕激素受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抑制性P、E2、FSH及LH等激素水平来抑制肌瘤生长[4]。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孕酮活性及肌瘤中上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量,使肌瘤逐渐缺血坏死[5]。祖国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属“癥瘕、崩漏、石瘕”范畴,其病因多因胞宫受寒,气机不畅,情志不疏,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痰饮内结,瘀血内阻,久之积块所致,因此应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要治则[6]。活血化瘀方中桂枝温经通脉、疏通血气,桃仁活血化瘀,当归、赤芍补血活血,丹皮活血散瘀、兼清瘀热,香附调经止痛。主要联合应用,祛瘀不伤血,攻坚不伤正,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效[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2、FSH及LH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2、FSH及LH水平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方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各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鲍艳华.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173-174.
[2]王静,许飞雪,杨永秀.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05):115-117.
[3]及霞,高如峰,及跃朋,等.消癥化瘀方联合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2):98-99.
[4]李黎明,杨艳,于静.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88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4):334-336.
[5]王新华,孙静,孙黔.益气活血化瘀法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06):158-159.
[6]杨红耀.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3):100-101.
[7]田志松,任华益.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肿瘤药学,2013,3(02):115-118.
论文作者:李应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桂枝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