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业增收潜力与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潜力论文,建议论文,政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收入一直是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的85%来自农业,19 91年这一比重降到65%,到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50.4%。1997年以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 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更为缓 慢,纯农业户收入出现滑坡。在此期间,1998年农民纯收入中农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4%,19 99年和2000年分别下降4.6%和3.7%。农业收入下降是农民收入增速放慢的重要原因。从目前 总的情况看,农业对农民的就业吸纳力和自身的盈利性都处于较低水平。以占农作物总播种 面积70%的粮食作物为例,1999年1亩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一年两熟),吸纳的就业量为25.6个 工,农民可得工资性报酬收入269.4元,扣除各种税费后的经营利润仅为54.2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增加农民收入要“跳出农业的狭 小 视野”,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农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事实上,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和畜 牧、水产业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表明,农民通过农业增加收入大有可为。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笔者对1999年1亩耕地用于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生产的 就业吸纳能力和经营利润状况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显示,1999年1亩耕地用于蔬菜生产平 均 可提供46.6个工的就业机会,是种粮食吸纳就业能力的1.8倍,其中,种大棚黄瓜创造的就 业机会高达93.2个工,相当于种粮食的3.6倍。经济作物中的药材生产对农民就业的吸纳力 更强,如种1亩普通人参能吸纳206.5个工的就业。就业机会的倍增无疑带来农民工资性报酬 收入的成倍增长。此外,经济作物的经营利润一般也大大高于粮食作物。1亩苹果能给农民 带来431.5元的经营利润,1亩柑桔的经营利润高达624.8元,分别相当于粮食的8倍和11.5倍 。
畜牧、水产业相对于粮食生产具有更高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盈利能力。据专家介绍,按目前 最普遍的技术层次,1亩土地面积的鸡舍或牛棚可存栏蛋鸡1万只或者奶牛10头,可提供就业 2900个工或657个工,产生经营利润5.26万元或2.12万元,分别是在这1亩地上种粮食(一年 两熟)所提供就业机会的113.3倍或25.6倍,是种粮食经营利润的970.8倍或390.7倍。
我国是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是在有限的耕地上 更有效地组织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尽管近年来 农 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但2000年粮食作物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仍高达69.4%。挣钱 多的经营少而挣钱少的却生产多,农业增收潜力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是粮食自给观念的制约。世界上谁也养不起中国,中国粮食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这已 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但立足国内的粮食自给观念,却被误解为完全自给自足,并且各地区 要自求平衡,陷入了自然经济的误区。农民在各种行政手段和传统观念的压力下,不得不将 土地继续用于已无利可图的粮食生产,而就业机会更多、经营利润更多的经济作物却无地可 种。同时,在粮食短缺时期开征的农林特产税也限制了当前非粮食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二是资金门槛过高的制约。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生产比粮食作物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 投 入,如种1亩蔬菜平均所需物资费用是种粮食的3.1倍,在1亩地上养10头奶牛所需资金更是 种粮食的291倍。由于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近年来农户自我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能力有所 弱化,尤其是2000年农民的再生产能力比1999年下降将近8%。显然,目前农民没有足够的资 金实力来调整家庭经营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或畜牧、水产业。同时,引入外部资金帮助农民 调整生产结构也困难重重。1999年,我国农业占GDP的17.6%,但财政支农比重仅为10.7%; 在当年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用于农业的贷款也仅占5%。
三是技术和市场风险大,出口不畅的制约。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生产往往是用新的技术 生 产新的农产品,准确掌握技术至关重要。而我国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又 整体上处于困境,导致产品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如有的农民不考虑气候、土壤条件 ,盲目引种新的作物,结果导致减产或绝收;有的农民超量施用农药,结果不仅导致减产而 且形成大量农药残留;有些农民只考虑增产,大量使用人工激素,致使畜牧、水产品激素含 量严重超标,不能食用。可见,这些高效益的农业也蕴含着很大的技术风险。而且,经济作 物和畜牧、水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粮食,在营销渠道上也与粮食等大宗产品不同,加之 这些农产品比粮食更难保存。此外,技术风险也常常加剧市场风险,正是因为我国一些蔬菜 、水果的农药残留超标、一些肉类水产品药物激素含量过多,尽管在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却无法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出现经常性供过于求。总之,经济作物 和畜牧、水产生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的发生概率高,控制难度大,一旦出现技术和市场风险 ,比粮食生产高得多的资金投入将血本无归,这是资金实力弱小的农民家庭经营方式所无法 承受的。
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度低的制约。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1 以 上,我国只有0.43∶1;我国肉类加工率只有5%,水果、蔬菜加工率也很低。发达国家的农 产品商品化处理率很高,如水果的处理率达到了100%,而我国包括简单手工分级在内的商品 化处理量还不到产量的1%。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高素质、高效率、 上规模的加工企业太少。我国的食品轻纺企业多为生产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特别 是国 际市场营销能力低下,加上这些企业产品以农产品为原料,其增值税进项抵扣税率低于其他 加工业,企业的实际税负较重,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不足,新的企业一般也不愿意进入。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生产的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品专用性差,很多产品不适于加工,特 别是水果,如我国苹果产量很大,但基本上只能直接食用,专门用于生产果汁的青苹果很 少。农产品加工转化度低,农业产业链条短,使我国的水果、蔬菜以及畜牧、水产品与粮棉 等大宗农产品一样经常出现卖难,并因属性鲜活而更易因滞销而腐烂变质,导致损失惨重。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面对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 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农业增收的潜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革新观念,推进农业区域和品种结构调整。在坚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突破 以地区自求粮食平衡的传统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 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以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为主体的效益农业的发展。东部经济发达 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和创汇农业;中部地区要继 续发挥粮棉油主产区的生产优势,改善品种,提高质量,保证国内市场需要;西部地区要有 重点地发展棉花、水果、蔬菜、花卉、烟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同时,要大力建设农产品 市场和技术信息体系,恢复和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经济作物和 畜牧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努力改善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生产的资金条件。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充分利用WTO 的“绿箱”、“黄箱”政策,提高对农业的实际补贴水平。调整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投 向,发放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充 分释放其增收潜力。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的能力。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取消对发展粮食以外农业生产的限制,尤其要研究减免 农林特产税,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增加“以工代赈”资金规模,提高开发式扶贫的技术 水平,加强与经济作物生产配套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小额信贷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增强扶贫资金在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中的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吸引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先进的现代 企业形式重组和激活农业生产要素。要探索和总结推广适合各地不同条件的农村土地使用权 流转形式,大力发展企业加农户等多种方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共同体,更多地由企业来承担和化解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生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认真 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建议对龙头企业实行与软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 企业同等优惠的信贷和税收政策,以吸引工商企业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加快培育 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品的加工 处理率。同时,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价格,扩大市场需求,拓宽农产品转化增值 渠道,缓解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品的低水平过剩。
——大力促进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要抓住加入WTO的 机遇,充分运用WTO的各项规则,要求WTO成员国和地区对我开放农产品市场及其制成品市场 。国内动植物检疫检验体系要加快与国际接轨,有关国内机构要尽快申请加入相关国际组织 。同时,推动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允许有条件的重点地区以特区名 义申请加入国际机构,先行接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窗口,突破一些国家的非关税 壁垒和技术限制。要以最大的热情和最优惠的政策,积极吸引国际农业、生物和食品行业的 优势企业来华投资,以此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技术档次,通过国际优 势企业的营销渠道,使我国农产品及其制成品迅速走上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