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论文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叶 主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类型,既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农村社区教育如何服务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课题,侧重从理论层面厘清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地位及其逻辑关系,又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从实践层面总结剖析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研究提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选择,从而有效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新成效。

关键词: 社区教育;乡村振兴;农村人才;策略研究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类型,既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村社区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发展策略和路径及成效,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主要问题。

我想起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阿基利斯与乌龟》,主人翁真知寿只顾自己追求艺术,不理孩子,老来一事无成,疯疯癫癫。成功总在一步之遥的眼前,却怎样也无法达到。因此,“追求艺术和被人认同,就像阿基利斯追赶乌龟一样,眼看就要追上了,却还是追不上。”

一、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在农村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其有效实施的根本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在于农民主体的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在于职业技能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而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居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国际国内社区教育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实践经验表明,两者逻辑关系的原始点,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满足人的不同的教育需求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社区教育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社区教育”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家杜威(Deway)提出,基于“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使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满足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为社区服务。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对社区教育定义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人口7亿多,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占农村劳动力的3.3%。农村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的振兴,其实质是人的转型,是人的振兴。[1]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整体国民素质提升的基础,新农村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实现农民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2]社区教育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的要求,探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改变“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农村人才现状,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素质整体提升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3]总而言之,兴村先兴人。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绿色引擎”之一,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有助于厚植农村人才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二)社区教育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而且应该更加重视新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开发农民这一巨大的人力资源宝库。[4]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的振兴和乡村组织的振兴,要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努力调动农村的自组织能力,增加其基层社会的活力。[5]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社区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居民参与集体行动,有助于培养自主、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6]从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的关系看,其内在逻辑就在于教育作用于人而厚植乡村人力资本,通过良好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通过促成文化的繁荣与价值观念进步,通过实现劳动者知识更新与技能的形成,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7]由此可见,农村社区教育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无论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还是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健康养生和闲暇体验活动等,在激活农民发展潜能、满足农民发展需求、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研平台上的众包项目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可以说是纯粹的民间创新平台。随着广东省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加强,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为这些项目找到最佳的实施者,也是科技主管部门每年的重头戏。众包平台上的悬赏机制为解决企业发布的各种技术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渠道,那么对一些应用型的财政资助项目而言,是否也能够借鉴这一发包方式,确实值得思考。而对于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在符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审计要求的前提下,将其中一些子课题放在平台上发包,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科研渠道。此外,对于财政资助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拿到科研众包平台上来实施转化,更是检验科研成效的最好方式。

22份麻疹患儿粪便样本中,分离到18株MV,所有PCR阳性产物经与GenBank中的BLAST分析,均为MV基因。18例患儿中,男女各9例;最小年龄4月16天,最大年龄7岁3月,其中<8个月有5例,8个月~5岁有12例,>5岁有1例;仅1例来自安徽霍邱;3人有明确的麻疹疫苗接种史(3 d、1 d及48 d前)。所有患儿MV抗体IgM均为阳性。

(三)社区教育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

现代乡村不仅是现代化农村产业的承载之地,也是文化丰富生活舒适的宜居之地。[7]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提升农耕文化、普及推广互联网应用技术、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重任,在培养农村人才、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营造优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教育特有的作用。[1]坚守帮助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有助于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现代人文素养的提升、乡风文明环境的营造,促进广大农民提高新境界、发扬新风尚、拥抱新生活。

二、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湖州实践

浙江省湖州市作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利用浙江大学及地方高校等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民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农村社区教育品牌工程等,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

(一) 建立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机制,合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农村社区教育不仅是乡村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社区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梳理和总结湖州的实践,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启示。

坚持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近年来组织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等宣讲队伍,开展农民讲习所各类宣讲活动,建设一批“六有”规范化基层党校,大力培训农村党员3万余人次;培育百姓宣讲“名嘴”、优秀百姓宣讲工作室,组织开展最美湖州人等“四大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兴办农民文化节,开展文化走亲、“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展览讲座下乡”“百名文化专家基层行”等系列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在培育文明乡风民风方面,深化村镇文明创建、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在小城镇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项行动,全力打造“生态引领、全域创建、成风化俗、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湖州模式”。制订实施湖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创业大讲堂”“农民素质大讲堂”等活动,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具有比较小的收缩量。如果里面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影响,从而造成路面整体变化过大,并且路面收缩还会使路面出现裂缝,所以在进行路面的沥青材料设计时需要控制其收缩量的大小。

(二) 依托高校资源搭建湖州农民学院平台,大力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电流变化率的测试:将输出电流设定在2 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记录不同输出电压下的充电电流。电流变化率计算方法:当U1=36 V时,充电电流记为I11;当U1=30 V时,充电电流记为I1;当U1=24 V,充电电流记为I12,则变化率为

(三) 推行“三分五统”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分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当前临床认为糖尿病随着血脂上升的主要机理是因为[5],糖尿病可能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出现问题,造成胰岛素水平降低,另外外周靶组织在脂肪组织中和肝脏内部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6],让在正常水平下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无法获取够量的葡萄糖,特别是对于肝脏、肌肉以及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较为敏感的组织结构来说,无法摄取到适量的葡萄糖导致肝葡萄糖输出抑制效果差[7]。

图1 湖州市“三分五统”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表1 湖州市“双创型、分段式、导师制”中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四) 发挥乡镇成校功能作用,培育实施农村社区教育品牌工程

农村成人教育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育、思想理念转变、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8]浙江的乡镇成校承担着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是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州市各县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内容上因需而教、形式上灵活多样、面向上体现全体、功能上作用多元等优势,把社区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以城带乡共享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一乡镇一品牌”活动,农村社区教育日渐成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2014年以来,湖州市作为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整市推进市,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涉农、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农民学院、社区大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指导机构,负责全市面上培训方案及培训标准的制定和业务工作指导,各县区按要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培训。在调研的基础上,分蔬菜、水果、粮油、茶叶、竹笋、花卉、水产、蚕桑、畜牧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实际,以培养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实施了“产业分类教学、学员分层培育、教学分段落实,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三分五统”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见图1),培训时间要求不少于15天,培训内容由通识课程、实践技能、创业创新教育等教学模块构成,按农时季节分段组织实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截至目前,全市培育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11000多人。2017年根据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关于“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的要求,湖州市在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在水产、蔬菜和茶叶三个产业开展了“双创型、分段式、导师制”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突出融合发展与创业致富实践技能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生力军(见表1)。

近几年来,湖州市各县区社区教育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了各自特色。德清县农村社区教育着力在“突出地域特色、满足农民需求、服务民生福祉、形成品牌效应”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以科技项目培训提升农民致富能力、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实验项目引领提升社会教育品质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既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共同体打造、文明素质讲堂普及,还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形成了武康镇“游子文化节”“欢乐邻里节”、新市镇“蚕桑文化节”、三合乡“防风文化节”等活动品牌,乡土文化气息浓郁;长兴县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学·品·游·享”载体,形成了泗安镇园林绿化培训、夹浦镇轻纺技能培训、林城镇蜂业培训、水口乡紫笋茶艺及紫砂制作体验、煤山镇红色文化体验等特色品牌项目;南浔区和孚镇等地乡村探索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等组成的“五老”协会(或乡贤工作室),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道德公评公议、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较好地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传承区域文化、促进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湖州社区大学注重发挥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功能,开发建立了“农民大讲堂”等课程菜单100讲和共享师资库,根据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需求,送教上门,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田间地头。

三、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启示

2005年以来,湖州市利用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制定实施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协调小组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组织、教育、农业、文化、体育、人社等部门协同发力,围绕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和谐乡风民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重点工作,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分解落实部门责任,合力推动工程实施。2008年,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挂牌设立湖州社区大学,专门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宣传(文明办)、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农业、财政、人社等党政部门、工青妇群团组织以及地方高校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和湖州社区大学,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 构建党政主导的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开放性、基础性、公益性的特征,不仅涉及党委宣传(文明办)、组织(人才)等部门,也涉及政府科教、人社、文卫、财税、涉农等部门,各类群团组织,以及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由于教育培训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正外部性,完全由市场提供容易导致供给不足问题。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具有保障教育培训提供的重要责任。[9]新型农村社区教育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需要高效明确的政府管理,要改善现在很多地区多个部门管理造成的“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问题;要明确主要负责机构,并协调其他部门,有效管理与引导。[10]

一是注重思想理念引领。尤其要加强对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两山”理念的宣讲,并把宣传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导向、美丽乡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新思想新理念,贯穿于农村社区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思想武装和实践教学,让农民架天线,促进观念转变,让互联网+、生态+、美丽+、品牌+、素质+等“三农”发展新模式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二) 实施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引领策略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成长”。适应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更加精准地聚集乡村人力资本,立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不同年龄社会群体生存、生活的教育需求,着眼乡村发展实际进行教育培训的多样态供给,形成现代化的乡村特色教育体系。[7]乡村振兴是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的战略升级,农村社区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如何精准发力?我们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助力人的成长发展和全面进步,结合当地实际,强化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找准工作重点,积极搭建教育讲台、活动平台、文化站台,不断引领农民在思想上跟上发展新理念、在生产上掌握发展新技能、在生活上提升幸福新品质,引导他们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延迟拒绝(Delayed Rejection,DR)抽样算法中,目标分布为π时,对密度为的候选值θ*,其迭代接受概率为:

由此可见,构建党政主导的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承担着服务提供者、资源整合者、质量监管者的重任。一是明确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和政府科教部门共同牵头抓总,全面统筹多方资源,整合各自优势,形成组织(人才)、人社、文卫、财税、涉农等各有关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合力。二是党政主导的工作重点是把方向出政策、系统抓强合力,其主要职责为编制农村社区教育规划与制定政策,建立完善沟通协调与资源整合机制,分解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协同推进的检查落实等。三是建立税收和财政激励机制,提高各方面主动参与乡村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城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

四是提升服务标准引领。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既要寓教于乐,也要防止娱乐化,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地方社区教育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项目方案制定、立项、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监管,不断提升社区教育质量,避免图热闹、走过场。

三是加强文化活动引领。乡村振兴核心在于提升内生动力,内生动力离不开文化正能量的哺育。乡村振兴能否与村民形成良性互动,根植于村民内心的文化自觉起着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利用各村“文化大礼堂”“幸福大舞台”等载体,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农民组织起来,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中原有的优秀内核,让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起来,让村民的精神文化充实起来,使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文明友善成为乡村文化的源头活水,使集体观念、生态保护、文明风尚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自觉行为,使更多的农民实现“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铁锹成文人”的转变。

二是强化培训项目引领。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以一带十”的效应,也为乡村发展繁荣播下了一颗颗星火燎原的种子。各地可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把社区教育与职业农民培训、生产技能培训、文明素质培训、普法教育培训、乐活社区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形成以学文化、提技能、优素质、乐生活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培训品牌,引领农民素质提升。

五是强化政策保障引领。结合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制定加强农村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网络、强化人员及资金保障、建强教育阵地等方面,加大力度,优化导向。

(三) 坚持以城带乡的社区教育资源开放共建路径

新型农村社区教育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大教育,但是现阶段运行机制松散,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的平台。[11]对此,对于相对薄弱的农民社区教育而言,如何统筹城乡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湖州社区大学在各乡镇成校设立教学点,把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广大农村基层延伸,扎根大地办农民教育的做法,既说明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也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以城带乡的启示。

2010年4月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湖州社区大学)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农民学院,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电大学历教育项目,大力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工程,培养急需型、高端型、领军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引领推动农村农业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已经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大学生6200余名,目前在籍学员达3033人。湖州农民学院自筹建以来,按照“政府主导推动、名校名所支撑、地方高校主体、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务会议制度。农民学院管委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农办、湖州职院、浙大农生环学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副主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农民学院院务会议由湖州职院、市农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浙江大学湖州南太湖农推中心等单位分管领导参加,院长由湖州职院党委书记担任,办学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同时各县成立湖州农民学院分院,各乡镇依托成校设立教学点,全市形成了“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分院、乡镇农民学校”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形成了“学历+技能+创业”的农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把提升农民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形成农民大学生创业基地74家和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实践基地37家。目前一大批农民大学生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湖州农民学院已成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基地”“研究生、博士(后)实践研究基地”。

一要树立统筹城乡的教育资源观。把农民社区教育纳入城乡社区教育的整体规划,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上强化资源统筹,加大对中心镇村的投入力度,推动融合发展,在补短板上下功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观”。唯有破除在封闭体系中发展农村教育的狭隘观念,立足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对农村教育加以合理定位,寻求农村教育变革,才能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12]

二要建立城乡结对帮带机制。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与镇村、企业党组织与村级组织、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含乡镇成校)的结对帮带机制,确立帮带项目和目标,形成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和帮扶资本向农村基层集聚的帮带机制,助力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3)提出了风速、降雨量、液态水含量超短期预测方法,并以风速、降雨量、液态水含量预测值为基础提出了超短期覆冰趋势预测方法;

三要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由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利用、整合和开发各类线下和线上资源,搭建共建共享师资库、教材库、体验基地库、线上课程资源库、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库、资助项目库等平台,积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助力乡村发展。

(四) 形成社区教育融入乡村治理的发展新格局

社区是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矛盾问题的集散地,社区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对社区教育有效融入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课题。这就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找准社区教育推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结合点,创新内容、载体、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融合度、有效性。

一是社区教育融入乡村治理,与乡村社区文化结合。围绕打造乡村善治文化,总结提炼和传承好具有浓郁乡村地域特色的传统和美文化、孝善文化等,同时通过设立诸如“乡贤参事会”“最美表彰会”“幸福春晚”等载体,加强针对性的文化教育引导,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化解不良情绪、形成文明风尚、营造善治氛围。

二是社区教育融入乡村治理,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以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诸如“民风学堂”“道德公堂”“普法讲堂”等途径,在培养和谐心态、强化道德规范、树优法治思维等方面下功夫,引导村民群众从社会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三是社区教育融入乡村治理,与扩大群众参与面相结合。尊重村民群众在社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以群众自治为主的社区协调组织,发动热心公益的群众,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和义务宣讲队,积极参与到改善村庄环境、垃圾分类、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爱老敬老、政策宣讲等社区事务中来,增强价值认同、目标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形成乡村善治的原动力和内动力。

参考文献:

[1] 方拥军,陈乃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职教论坛,2018(04):109-114.

[2] 明庆华.农民社区教育与农民的社会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85-90.

[3] 杨淑君.乡村振兴筑牢人才基石[N].浙江日报,2018-04-26.

[4] 方丹敏.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之社区教育功能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97-99.

[5] 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49-55.

[6] 陈相云.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实践困境、价值亲和与专业突围[J].理论月刊,2018(04):151-156.

[7] 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6-81.

[8] 姜明房.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4):18-19.

[9] 廖楚晖,侯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金资助机制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7(07):35-42.

[10] 吴锦程,刘海燕.城镇化进程中福建省农村社区教育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36-40.

[11] 冯瑞明.刍议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模式构建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05):93-95.

[12] 葛新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究竟能做些什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82-87.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Servic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A Case Study of Huzhou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Ye Zhu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China 313000)

Abstract :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talent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ural community, but also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deals with how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e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to clarify the supporting statu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s logic relationship. Taking Huzhou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ypical practice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then studies and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ath sele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make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alents, 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87(2019)02-0051-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收稿日期: 2018-12-18

作者简介: 叶主(1966- ),男,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责任编辑 余惠先)

标签:;  ;  ;  ;  ;  

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