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_为人民服务论文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_为人民服务论文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与时俱进论文,以人为本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12)04-0041-05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实现了四次飞跃与升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执政理念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项建设工作中,落实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历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时期,实现了四次飞跃与升华。为了民族独立,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为了国家富强,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执政理念;为了人民幸福,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执政理念;为了人的自由,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这四次飞跃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发展。

(一)为了民族独立,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维护和发展广大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深刻了解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本。在领导民族独立运动中,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的执政理念。毛泽东深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P1031)。1943年,毛泽东首次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科学论述,并将其提升到党的认识路线的高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的重大命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1](P1004)此后,“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理念出现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并提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实践中,既要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正确的群众工作路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为了国家富强,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执政理念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建设中,使“为人民服务”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更加丰富的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党和国家拨乱反正,把执政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进一步思考了“为何执政”的问题。为了国家富强,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为人民谋利益思想的主要体现。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人民共同致富”[2](P172)。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3)他再三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之所在。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上升为国策,消灭贫困成为最紧要的工作。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盛,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共同富裕”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无不体现着人民利益。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

(三)为了人民幸福,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执政理念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推进“共同富裕”执政理念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的核心理念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P162)”,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忠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党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江泽民还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并对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人民利益做了科学的诠释:第一,人民利益是全面的。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二,人民利益是具体的。一是能给予群众以种种实惠;二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能受惠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江泽民再次表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4](P181)他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三个代表”执政理念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幸福。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大创新。

(四)为了人的自由,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实现“三个代表”执政理念的基础上,为了人民更加幸福,为了人的自由,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P1)。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6](P849-850)“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就是要通过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在政治民主道路上,尊重人权并保障人权,也即尊重并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及文化权利;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社会建设上,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解决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为何执政”的问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创新。虽然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表达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但它所要解决的“为谁执政、靠谁执政、为何执政”价值追求却是内在统一的。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从斗争、建设、改革到发展,是党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在执政任务上的演进,相应的,在执政理念上也与时俱进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斗争哲学的主宰下,将人泛化、类化,不顾人民的利益甚至牺牲人民的利益,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方针的片面理解,致使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甚至陷入GDP崇拜,“见物不见人”,忽视了群众的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领导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行了求真务实的探索,确立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丰富、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在价值取向上的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从字面看似乎变化不大,但实际上“人民”的概念,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讲,都已随着实践而日益进步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最初阶段,在阶级斗争理念统领一切的情况下,政治诉求是“人民”一词的核心内涵;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的内涵刻上了很强的体制烙印,我们曾隔离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并对其进行“围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的内涵极大丰富,党对“人民”一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强调人民的集体性到关注人民中公民个体;从满足人民的整体利益,到关注人民的多元化需求;从只强调人民的政治诉求,到关注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诉求相统一。伴随着“人民”内涵的加深,它的外延也在拓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出现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外资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等新的阶层,他们同样是“人民”的组成部分,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确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表明党的执政理念在价值取向上的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了全新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新突破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体现了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其最终实现,将推动党的执政方式的发展与突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的重要内容。科学执政,就是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勇于和善于探索执政规律、社会建设与发展规律,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科学的制度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科学执政的实现需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支撑。民主执政,就是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执政的手段是依靠人民,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民主执政的实现需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指导。依法执政,就是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建立法治国家,做到立法、守法、执法相统一,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执政的实现必须以“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为前提。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要尊重社会规律,同时也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既要尊重国家的意志,同时也要尊重人民的意志;既要依法办事,同时也要做好党的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同时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新突破。

(三)以人为本实现了党的最高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执政价值目标可以分为最高目标和阶段目标。一个成功的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将最高目标与阶段目标既分立又统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努力使二者在具体的执政过程中统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但是,实现这一最高目标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需要借助于诸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推进其实现。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形成阶段性目标和纲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时期,都制定过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也是党的最低纲领,同时也是共产党在执政上的阶段性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最高目标至上,党曾满怀豪情地希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改革开放伊始,凸显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任务的重要;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执政理念,使发展目标逐步贴近民众生活。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现阶段能够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并使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充分涌现,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党的最高目标。它实现了党的最高目标与阶段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全面实践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但是,“以人为本”决不是口号,而必须将其付诸实践。理念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执政理念的执政实践是盲目的,而缺乏执政实践的执政理念则是空洞乏力的。要全面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项建设工作中去,落实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去。

(一)以人为本,在经济上就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办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一贯追求。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的“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都体现了对经济建设一如既往的重视。经济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但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画等号,二者既统一,又对立。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同步提高,就必须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实际情况看,做到“快”不难,实现“好”极不易。要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工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但这种增长属于粗放型的。以高消耗换来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抓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跨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实现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在政治上就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长期稳定的保证。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自始至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民主政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政治本身。民主包含一定普适性,比如人民享有国家主权以及人民权利必须得到保障的理念。然而民主也有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有其特殊性。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直是民主政治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起,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民主而奋斗。虽然在执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但是,建立、发展与完善民主政治的努力从未止步。进入新世纪,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此更加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民主政治从建立到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间不长,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付出很大努力。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是一项重要而艰辛的工作。民主的实现要有相应的形式。民主政治建设从一定程度讲,就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目前阶段我们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中,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实现;加强民主监督,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只有这样,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三)以人为本,在文化上就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强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关注文化就是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化最大的作用是“化人”。没有现代化的文化,就没有现代化的人,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经济政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和军事实力上,而且更体现在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上。文化建设历来被中国共产党所重视。毛泽东的延安整风、邓小平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江泽民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虽然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应当警醒,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建设的关键。因此,文化建设必须崇尚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总之,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实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四)以人为本,在社会建设上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各项改革扎实稳步进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但是,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如贫富分化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就业问题、社会秩序问题等,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改进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的创造力充分释放,推动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提升教育质量,拓展就业渠道,完善保障体系,增强人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安定,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五)以人为本,在环境上就是实现生态文明

以人为本,前提是使人有一个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适宜居住的良好的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虽然经济增长难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但将“地球变得无法呼吸”绝非人类的初衷。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文明,就是要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一问题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非常明确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本世纪初,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2006年,国家出台了20多项环境保护政策。2006年4月,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党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性转折。与中央重视环境保护的做法相呼应,各地方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但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在环境保护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做到可持续发展,让一个拥有蓝天碧水、青山沃土、鸟语花香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标签:;  ;  ;  ;  ;  ;  ;  ;  ;  ;  ;  ;  ;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