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全程护理模式应用论文_张志双

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300052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实行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名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上实行全程护理干预,针对两组在各治疗阶段上消耗的时间和患者的病情转归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危重症患者从患者入院前就实行全程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帮助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全程护理模式;急诊危重患者;运用

急诊科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并且是对患者开展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量较大,时间较长,风险极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一旦出现延误,将极大的影响抢救治疗,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出现医疗纠纷[1]。针对危重症患者来讲,最关键的是要争取抢救的时间,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相关科室的进一步治疗赢取宝贵时间。而传统的急救模式很难适应目前患者的需求,必须要建立一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护理模式,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此,我院在急诊科对危重症患者实行了全面护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名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对照组中男29人,女16人,平均年龄30~68(56.3±6.1)岁;其中消化道出血6人,脑血管意外10人,多发性外伤15人,心肌梗死8人,药物中毒4人,其他2人。观察组男26人,女19人,年龄29~67(55.1±7.2)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0人,消化道出血3人,多发性外伤14人,心肌梗死6人,药物中毒6人,其他3人。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常规诊断流程实行急救和病情处理。

观察组接受全程护理,构建全程护理规划小组,分析过去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总结性分析,全程将患者作为中心,制定全程护理措施,自接诊开始直至送达相关科室的过程内,全面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急救。

1.2.1建立120信息网

构建120指挥系统,监测救护车开展实时动态,掌握车辆时间和形成,强化同120的沟通,了解现场救护的状况,掌握患者情况,结合患者的病情,通知有关临床医生到急诊科会诊,充分做好各项抢救仪器,及时做好急诊以及应急准备。

1.2.2分诊

设置专业分诊室,由经验丰富护士承担该项工作,对120控制中心发送的信息,先要做好预诊,并且安排护士快速的准备各种抢救的器械,如氧气、抢救床和推车等,安排接诊护送人员在预计时间内到达医院门口做好迎接,急诊过程中,态度温和,一边护送患者,一般掌握患者的状况,开展全面评估,并且对患者实行分类,安排不同抢救室进行抢救。

1.2.3急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有效和准确的开展各项急救措施,迅速确定急救措施,确保吸氧的畅通,搭建静脉通道,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有效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做好药物抢救和设备准备,严格记录抢救记录。并且在抢救过程内,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安慰和疏导患者。

1.2.4全程陪同护理

急诊患者利用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之后确定病情,设置专人陪护,检查中,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呼吸道通畅,切实掌握患者的 病情变化,一旦得知患者的病情有所变化,必须要及时做好抢救物品。针对转运患者,要设置专人陪同,将患者送至对应的科室,告诉对应病区做好准备,做好患者病情交接,安排专人跟踪随访,切实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状况。

1.3观察指标

抢救成功率:经过抢救生命体征稳定、正常,送入病房。

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进入病房后由家属评价护理状况,并统计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是97.8%,对照组是88.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全程护理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完全改变了过去简单和单一的护理模式,实现优质护理在治疗过程内的贯穿,保证患者获得了及时和全面的护理服务,并且确保了整个治疗过程的全面化、专业化和全程化,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达到了患者的期望值,提升治疗满意度[2]。全程护理是从120电话的接入开始实行,联系出诊护士,掌握患者的基本状况和院前急救,在接到患者后,科学评估其基本情况,及时做好各项急救药品及设备,一经确诊,立刻抢救。结合患者的病情开展分诊治疗,做好对应安排。并且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慰和缓解患者情绪等工作,提升患者的信任度,使得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心态[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针对危重症患者从患者入院前就实行全程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帮助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秋娥.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7):59-61.

[2]顾俊杰,黄金燕.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0):46-47.

[3]杨浩琦,郑晓丽.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3):72-74.

论文作者:张志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全程护理模式应用论文_张志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