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差下的中国贸易条件分析_贸易条件论文

双顺差下的中国贸易条件分析_贸易条件论文

双顺差下的中国贸易条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顺差论文,中国论文,条件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33(2006)05-0127-03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10月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见表 1)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72.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97.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98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万美元)

项目差额 贷方借方

经常项目

6726350.9

40574564.8

33848213.9

资本和金融项目 3829793.1

21458385.5

17628592.4

储备资产 -10045338.0 58800.0

10104138.0

净误差与遗漏 -510806.1 0 510806.1

注:2005年上半年数据。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可以归因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然而,Anderson和Lindroth(2001年)研究却发现,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受发达国家的主宰,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向发达国家出口资源,引起国内生态环境的退化。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是否依然处于有利地位?为出口创汇所消耗的国内资源是否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就是说中国是否存在生态贸易赤字问题?

2 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基本分析

关于国际贸易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每一个国家将出口什么商品?一国的出口与从其贸易伙伴那儿换取进口的比率将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比较利益”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贸易条件”问题。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表示出口一单位实物可交换回多少单位的国外商品。公式为:

贸易条件(TOT)=出口商品的价值量/进口商品的价值量

如果TOT>1,该国贸易条件不好,该国出口越多,对国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越大;如果TOT=1,贸易条件不变;TOT<1,贸易条件好,出口越多,对国内的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问题,人们讨论的最广泛的理论之一是普雷维什—辛格(Prebisch,1950年;Singer,1950年)假说,这个假说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的贸易,前者的贸易条件呈现出结构性的恶化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中国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并对经济产生负面收入效应。从1998-2003年,中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12%,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2000-2003年相当于当年损失1%~112%的GDP。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1995-2003年中国的贸易条件见表2。从表2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1995-2003年我国的贸易条件呈现出剧烈的波动,主要是受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第二,中国不存在贸易条件恶化趋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存在贸易条件改善的趋势,但由于其极不稳定,这种趋势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并没有增加国内生态环境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表2 1995-2003年中国的贸易条件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TOT1.42

1.35

0.51

0.38

0.81

0.91

1.24

0.94

0.87

贸易条件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一国贸易获利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优劣。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国若忽视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很容易陷入“贸易条件恶化论”所阐述的不利状况中。所以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从而为制定贸易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观我国的贸易条件,虽然从1995-2003年不存在恶化趋势,可能还有一定的改善,但近两年来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有恶化的趋势,只是总体上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较轻。

3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3.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趋势不变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看来是趋于下降的。这是因为: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是不断下跌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逐渐恶化,贸易利益的分割对他们越来越不利。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提高了生产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进一步降低了初级产品的价格。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波动很大,但长期是下降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口价格急剧下降,所以,他们不得不出口更大量的初级产品才能换回一个既定数量的进口制成品。目前,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结构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依然是恶化的。不言而喻,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的贸易条件存在着恶化的趋势。

3.2 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低端

在国际分工中,各国的比较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沿着资源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密集型—熟练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研发和技术密集型的阶梯由低到高进行升级。我国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品逐渐转移到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仍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下端,只能出口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的商品。这些产品大都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另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等,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采取了价格竞争的手段。特别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盲目出口、竞相压价,以致“价格战”硝烟四起,出口上增量不增价的现象就普遍出现了。2004年在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中,蔬菜、干豆、煤、丝织物、无线电话机、录放像机等产品的数量增长比例均超过了金额的增长比例。虽然这些产品价格的变动受到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每年受影响的产品种类也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其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同时,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喜人,特别是在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转换升级、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的情况下,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我国贸易条件大幅改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贸易条件出现了一种先升后降,总体趋于恶化的趋势。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产品的生产方式是从境外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在境内加工后销往境外,所以出口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进口价格上涨引发的。

3.3 相关法律处于滞后状态

法律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我国在法律制定方面还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地方保护主义法、反倾销法等方面,还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在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我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地提供相关的国际规则说明、技术要求解释、市场价格咨询等服务。当然,我国外贸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严重缺陷,如企业往往不重视产品技术更新、管理体制创新,片面强调出口数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在缺乏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的保证下,在传统的“薄利多销”观念指引下盲目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切均阻碍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此外,世界市场上随处可见的“MADE IN CHINA”标签,引起了不少发达国家的恐慌,把中国当成了“世界工厂”。这种情况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不仅使我国贸易利益因受到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反倾销制裁等而受损,而且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4 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对策

我国贸易条件虽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中,但这并未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即我国并未陷入“贫困化增长”的局面,这就有可能使我们忽略了贸易条件恶化的经济意义。我们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使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贸易条件将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我国政府与企业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以防止这一局面出现,维护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4.1 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

为了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我国应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国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出口竞争力高低最终也将取决于其产业结构。我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继续依靠低级制成品进行数量扩张型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当务之急是培育出新的主导产业作为外贸新的增长点。结合我国要素禀赋状况、产业技术水平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首先要做的。

4.2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以促使外贸企业有序竞争

外贸体制改革使外贸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但一些外贸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竞相压价倾销,使我国一些传统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同类产品的国际价格。因此,我们除了要继续放开外贸经营权外,还要促进外贸企业的规模经营,鼓励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型外贸企业组建大型的贸易集团,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建设状况,形成规模经营优势,以发挥企业集团的“龙头”功能,使企业避免以价格竞争为主而采取综合竞争手段进军国际市场。在这当中不仅要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实业集团,也要为民营企业实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使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走上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4.3 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必须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健全各种组织制度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首先,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我国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立法监督,规范外资企业行为,防止其实施“转移价格”策略而对我国贸易条件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建立情报信息系统,收集世界市场价格和跨国公司资料,实施“比较定价”策略,以防其歪曲出口价格,对此可建立举报制度。

其次,推进关税体制改革,优化关税结构。要分批分期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特别是要规范加工贸易关税减免政策,尽量把加工贸易引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而在区外的加工贸易项目则按保税工厂、保税仓库进行管理。应针对整个产业实施关税优惠政策,而非针对单个企业、项目;应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而非歧视民营企业,却对外商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要完善反倾销反补贴税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我国的产业利益。

收稿日期:2005-11-07

标签:;  ;  ;  ;  ;  

双顺差下的中国贸易条件分析_贸易条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