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_教育论文

积极推进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_教育论文

积极推进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工科论文,大学论文,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强理工科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加强全面素质培养,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其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参与竞争、把握机遇所必需的,更是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素质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发展之本。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走向,决定着伟大祖国在下一个世纪的地位、前途和命运。

加强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所强调的“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因素。加强文科教育,也适应了日益明显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综合的趋势,有利于形成适应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和造就能够文理结合、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之精华和汲取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和阶级内涵。加强文科教育是理工科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善之地所必需的。

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大领导座谈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着重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除了强调教育工作要解决“适应”和“提高”这两个重要转变外,江泽民同志还重申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并殷切希望在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中涌现更多的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我们应当努力站在政治家、教育家的高度,来看待文科教育,使其在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适应”和“提高”两个转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内涵

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是指以全体理工科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为教育内容、以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方针的教育,旨在从认知、情感和意志上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诸多素质,进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统称。

为准确把握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内涵,应辩证地理解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主要目的

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义,远不止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并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感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不是一种仅仅停留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授层次上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关注于学生综合能力即综合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能力培养”,更是一种重视那些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实践中真正成才和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具有基础性、共同性、长期性和潜在性特点的内在因素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主要目的。而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则是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有别于西方大学的文科教育

我国理工科大学教育既有同西方大学文科教育相通的东西,又有很大的不同。最根本的区别有两点:第一,我们的文科教育是广义的说法,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艺术与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基础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比西方大学文科教育的内涵丰富得多。第二,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坚决反对利己主义和腐朽低级的资本主义情趣作为主旋律。

3.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有其特殊性

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在整个文科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表现出与专业文科教育不同的特点。首先,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群体,而不是那些今后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或科研的专门人才;其次,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任务是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是侧重于未来科技人才“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全面素质培养,而不是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育;第三,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具有鲜明的文理渗透、工管结合的学科交叉综合的特征,这决定了其实施途径办法的特殊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第四,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循着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综合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是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最后,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既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又要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当然,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必须遵循文科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必须借鉴专业文科教育中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应当防止和克服用理工科的习惯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指导和要求文科教育。

4.四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历来为我们所重视,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脱离实际的一般化说教过多,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问题;业务素质教育中容易忽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挥。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文科教育涵盖了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两者都带有基础性质,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上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虽然人文素质教育可能无法直接解决政治方向或思想上的具体问题,但其所确立的文化根基和审美根基,会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学生自然的选择。真善美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是难以分割的,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美、潜移默化的特点,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甚至会收到一般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并对心理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四大支柱,必须依托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来开展全面素质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很好地统一在文科教育过程中。

三、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功能

我们认为,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1.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

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关键,这是评价我们大学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普遍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浅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永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教育等,达到“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的目的,使学生循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个台阶进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清醒的阶级意识和正确的政治信念、坚定的阶级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判断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在当前及今后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加强文科教育并使之坚持正确的方向,是学校在反渗透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提高以哲学修养和哲学思维为核心的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家的哲学修养是作为一种广泛的思维背景在起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并明确指出,一个民族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类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研究和运用任何其他科学方法的前提和指针。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必然的趋势。著名物理学家板田昌一就指出:“现代物理学已经到了非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不可的阶段”。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自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针,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以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和逻辑方面的教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都是未来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才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3.促进伦理道德修养的加强

加强伦理道德修养,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文科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培养其高尚情操,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做出正确选择;使学生自觉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习俗,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清明的理性、高尚美好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学生道德素质的最低标准是“关心他人,集体为先”,最高标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婚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4.树立科技、经济与社会系统观

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应在加强已有的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入科技与社会、社会工程学、技术社会学、技术经济学、科技法学(如知识产权与专利知识等)、科学技术发展史等内容,促进学生科技、经济与社会系统观的树立。争取做到: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和最新国际科技动态;让学生突破自己专业领域的限制,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具有多学科视野;让学生懂得科学至上、技术至上、经济至上看法的片面性所在,从多因素、多目标来分析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科技计划或规划、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树立科技活动必须与国家目标结合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程序和有关科技活动方面的国家法律及国际公约的规定;让学生树立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学生了解有关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职能及与它们交流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政治等对工程决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让学生懂得科学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与人和社会的条件相结合的道理。

5.加强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修养

第一,人文修养的加强。通过大学的文科教育,使学生打下较为坚实的文史哲基础,使他们对人类及其文化具有理性的认识,对人的价值及精神表达具有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树立起以整个人类文化的继承、批判和综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人文精神。按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汲取祖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养分,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传递嬗变所形成的基本特点以及许多有价值的人文哲学和科学思想。要向他们讲述百余年我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讲述我们的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高尚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传统。

第二,文学艺术修养的加强。文学艺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其艺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表现为精神力量和美的魅力,对大学生精神性格的陶冶,对学生的科学创造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等有巨大的渗透力和潜移默化作用,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形成科学、艺术、哲学三大领域相互交叉,文理相互渗透的发展态势。目前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不被重视,普及程度较低,这种状况亟待改进。

第三,心理健康和健康人格修养的加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和健康人格教育极为薄弱,远不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国大学文科教育必须引入系统的心理健康和健康人格教育和指导,一方面,要建立或办好心理咨询机构,扩大心理咨询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咨询、重视咨询、参与咨询,并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基础上尝试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要开设如青年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社会学、心理发展与指导等系列课程或讲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对在社会生活、考试、求职、婚恋、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达到心理预防的作用。也使学生能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自我调适,会运用转移、渲泄等方式方法,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主动参与并配合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四、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要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必须正确认识:

——转变教育观念是加强和改进文科教育的前提。全体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转变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大学文科教育在全面素质培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地认为大学文科教育就是几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或者将其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应在全面认识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功能,正确认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按照教育规律办好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加强和改进我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点应毫不动摇。

——实践表明,搞好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关键是学校党委、校长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必须各级领导直接抓,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支持力度,才能搞好文科教育。

——建设好一支小而精、高水平的文科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文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的各个部门、所有教师应从加强素质教育这个基点出发,整体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解决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问题,找准结合点,落实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文科教育。既要保证文科教育的教学效果,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我们认为,加强和改进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主要有如下具体途径和方法。

1.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着手实现重点突破

从总体上说,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状不容乐观,搞得不好就会制约大学文科教育的顺利开展。由于过去认识上的偏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成了理工科大学文科的代名词。而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对大学文科教育产生了误解和误导。因此,必须从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入手实现重点突破。必须辩证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现状的形成,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呆板影响教学效果的一面,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冲击的一面,对于后者不能低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要全盘考虑,将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对社会大环境中实际问题和学生思想热点问题的针对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强调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教学融合在一起,自觉地将自己最新的心得体会生动而易于接受地传授给学生,使教学生动而充实;既要防止所谓“学术化”和“知识化”来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也要防止走上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老路。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搞好“两课”改革,带动大学文科的整体发展。

2.完善理工科大学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国外许多理工科大学的文科课程已占学生总课时的20~25%,远高于我国的8~17%,其中哲学、历史、文学为必修课。加强学科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提高现有课程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有计划地开设新课程,是十分急迫的任务。完善的课程体系要在综合化(课程结构整体优化)、小型化(压缩、重组讲授内容,通过优化课内达到强化课外的目的)、边缘化(开设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个性化(突出课程特色,凝练且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系统化(全部课程保持连续、协调)上下功夫,并且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等环节实现。可尝试设立文科教育的核心课程来进行课程改革。同时要注意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问题。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既要形成所有学生应有的共同基础,又要从低到高,层次分明,并能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继续丰富和完善选修课的门类,扩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着重于提高课程的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提高文科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3.加强教材建设,开展“三应教育”

搞好教材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适用于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教材较少,以教师自编讲义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国家教委、学校都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投入,鼓励和支持大学文科教育的教材建设,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使之能紧密配合文科课程建设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在鼓励教师编写有特色的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确定指导性的课程目录和教材指南。教材建设中应强调应读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搞好理工科大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普及应读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制定理工科大学生“应读书目”和“应知应会艺术作品”。经试点予以完善后,用教学行政手段予以推行,纳入教学计划,以学分制来调控。实施“三应教育”的关键是加强领导和学者专家的指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把课程建设特别是选修课建设、教材建设与三应教育结合起来。

4.大力支持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有领导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文社会科学讲座与沙龙活动;开展与人文素质培养有关的讲演、征文活动;举办各种高质量、高水平艺术演出、展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大学校园内的学生艺术社团和文化艺术社团协会活动;积极开展多种文娱体育活动,发挥这些活动的文化塑造功能;树立校园中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文化示范作用;开拓营造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各种形式、各种渠道;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文科教学与学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到文科教育的组织管理中来,广泛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文化活动,办好大学生自己的文化刊物,给予可能的物质上的帮助,使学生成为“校园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与“学校精神”培育的主动参与者和创建者。

5.发动各级领导及全体教师共同做好文科教育工作

理工科大学的所有教师而不仅是从事文科教育的教师,都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素质,并自觉地投入到文科教育中去。经验表明,文化素质的培养不仅靠课程与活动,还需要教师的“身教”,教师在“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却是强大的。我们的教师应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渗入人文社科内容,而且要在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方面给学生以更深的影响,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条件,让那些取得较大科研成就、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专家和学者走上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讲台,用自身的成长历程形象地开展教育,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会收到极佳的效果。

6.加强大学文科教育中的实践环节

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紧密联系我国国情的理论教学是理工科大学开展文科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必须在坚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把理论和实践、外部“灌输”和自身体验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得以消化和吸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觉悟,转化为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两者的有机结合符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必须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要加强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大学文科教育过程中设立许多实践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要注重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文科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会背景和“大气候”的影响,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同时文科教育不能局限在校园内,更不能消极回避,要主动出击,利用社会这所大学以社会教育的形式,促进学生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全面真实地了解社会,为辩证地分析社会各种观念和思潮打下基础。同时,如果整个社会重视全面素质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那么优化的社会大环境从校园外部对大学文科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对中小学的文科教育形成正确的导向,从而减轻大学文科教育负担并且促进其不断向提高的方向健康发展。

7.健全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大学文科教育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的统一的宏观管理,把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育作为专门的问题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对各个学校的文科教育发展模式应因校而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各个学校也要健全其文科教育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要亲自抓文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学校的各级职能部门特别是行政管理部门中,凡涉及文科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成立专管文科的职能部门,或者在有关职能部门中划出专管的部分。

8.加强文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文科教师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每年减员数量较大,甚至入不敷出,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加强和改进大学文科教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在考虑文科的教学机构设置、开课规模和保持一定工作效率防止忙闲不均的前提下确定文科教师队伍的数量。要采取措施稳定文科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在编制、职称等方面要给予适当的必要的倾斜,重点支持,逐步建立理工科大学文科水平的独特评价标准,树立文科教师特殊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科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凝聚力”是稳定的、高质量的文科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队伍建设的一切措施、步骤都要有利于凝聚力的增强。

9.加强大学文科教育各种支撑条件的落实

要加强文科教育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文科教育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时的必要的配套投入,优化文科教育的硬环境。

要保证对文科教育的必要的经费投入,包括科研经费、学术著作和文科教材的出版经费、学术交流经费、学生举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活动的经费等,这部分经费只是自然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的零头,关键是认识和重视程度,如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支持也就不力。现阶段可采取拨出专款专用的文科经费、设立文科出版基金、制定不同于理工科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办法、预留文科教师编制等有力的措施,积极扶持文科发展。

10.促进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与专业文科教育的交流和合作

既有学校间的正式交流,也有学生间自发的沟通与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实现学分互换、双聘教授、相互兼课、共同开设学科、学生交叉培养、共同开展活动等。基础较为薄弱的大学应加大合作的力度。要积极发挥各文科基地对理工科院校文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以上途径和方法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总之,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与时代意识,深化改革,努力使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  ;  ;  ;  ;  

积极推进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