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怀芳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B5病区; 214001)
【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价值,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6 年 10月-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 110 例脑梗死患者,并综合具体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55 例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饮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 55 例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 2 组脑梗死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占比率以及负性情绪评分、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占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 P 均<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情绪、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整体上促进患者治疗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脑梗死 认知功能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02-02
脑梗死集中多发于年龄介于 50-60 阶段人群,是心脑血管科常见性疾病代表,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递增趋势以及年轻化表现。脑梗死疾病患者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成功抢救后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身心负担。相关资料指出,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占同期患者半数左右,并直接影响治疗配合度、效果、预后情况[1]。基于心理情绪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以及预后的明显影响,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2]。相关资料指出,心理护理干预符合脑梗死患者护理需求,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整体上促进治疗预后[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 11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 2016 年 10 月-2018 年 6 月,总计 110 例。纳入标准:(1)经 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患者意识清晰且有一定认知能力;(3)参与患者、家属对实验方案知情同意;(4)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病史患者;(4)实验不配合、中途退出患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综合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例数相同。对照组:55 例,男性 32 例,女性 23 例;年龄区间 50-78 岁,年龄中位数(63.55±3.60)岁;文化程度:小学 13 例,初高中 23 例,大专以上 19 例。观察组:55 例,男性 30例,女性 25 例;年龄区间 52-78 岁,年龄中位数(63.60±3.35)岁;文化程度:小学 12 例,初高中 25 例,大专以上 18 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性别、学历以及年龄均值等资料对比,P>0.05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用药、饮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组脑梗死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脑梗死疾病的突发性,患者一般无心理准备,护理人员需耐心诱发患者、家属主诉、提问,并认真、细致解答,注意自身的态度、面部表情,普及脑梗死发病原因、机制、表现、并发症等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识的基础上稳定自身情绪。(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变化,明确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安慰以及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稳定患者情绪,引导患者客观、正视疾病,建立治疗、康复信心。(3)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和家属沟通叮嘱家属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患者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到温暖以及来自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合理满足患者需求,通过家庭支持建立患者康复信心。(4)社会支持。组织集体活动通过患者之间的互助以及经验交流进行相互支持、鼓励,共享经验、共担压力,提高社会认同感、归属感。(5)康复训练。综合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尽早组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保证康复训练效果,需结合患者身体条件、心理状况,提高自我自理能力,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脑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疾病知识、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占比率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干预期间改善情况。
1.4 指标评分标准[4-6]
1.4.1 负性情绪评分标准
参考 SAS 以及 SDS 焦虑、抑郁情绪量表进行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评价,分数越低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情绪状态越佳、越稳定。
1.4.2 认知功能评分标准
参考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分数越高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状态越佳。
1.4.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参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价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明显。
1.4.4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标准
参考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佳。
1.4.5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
参考改良 Barthel 指数评价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1.4.6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参考 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价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说明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经软件包 SPSS19.0 完成 110 例脑梗死患者实验观察指标统计学计算。计数观察指标疾病知识、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占比率以%表示、X2 检验;计量观察指标情绪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 x ? s 表示、t 检验。相同观察指标结果若为 P<0.05,证明脑梗死患者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数指标占比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在干预 4 周后相关计数观察指标占比率情况见表 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占比率均较高,P<0.05。
2.3 相关指标评分改善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干预期间 MMSE、NIHSS、FMA、Barthel 评分改善情况见表 3。干预后脑梗死患者 MMSE、NIHSS、FMA、Barthel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当前,脑梗死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疾病后遗症明显,脑梗死患者脑部位、神经结构受损,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患者身心负担较重。基于疾病的危重性、致残性以及特殊性,脑梗死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且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脑梗死后脑功能恢复以及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属经济负担。相关资料指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心理素质、主观能动性,降低患者心理负担。所以,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需考虑其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护理,通过端正患者疾病客观态度、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7]。心理护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康复锻炼成功激发患者社会、家庭责任感,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依从性、配合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8]。李萍,马晶晶,盛佳等人研究指出,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生活质量[9]。结果显示:2 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后计数指标占比、计量指标评分对比,P<0.05。和刘奇玉,徐锡春,刘燕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加行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 SDS、SAS 评分较干预前以及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表现,P<0.05[10]。
综上所述,基于脑梗死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整体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卫娜娜.规范化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8):1525-1526.
[2]杨 晓燕 .心理护 理对脑梗死康复 期负性情绪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 [J].医药前
沿,2014,(21):172-173.
[3] 车 俊 芳 .脑 梗 死 患 者 负 性 情 绪 给 予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的 效 果 [J]. 中 国 农 村 卫
生,2012,(z1):197.
[4]王春华.伴有负性情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4):2117-2119.
[5]沈丽华,邵丽芳.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1012-1014.
[6]何海玲.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自理能
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205-207.
[7]王传凤,车手梅,闫璐璐等.愉悦因子输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
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111-112.
[8]黄乐珍.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北京医
学,2014,(6):502-502.
[9]李萍,马晶晶,盛佳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
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86-88.
[10]刘奇玉,徐锡春,刘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84-786.
论文作者:濮怀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功能论文; 认知论文; 性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