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忧思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思论文,中国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放的中国正以巨人的步伐向本世纪的终点线冲刺。在短时间内,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中国开放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令当今世界最显要的政治家、企业家眼馋耳热、垂涎欲滴。为在这个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最大市场上分一杯羹,各国政府、企业界不遗余力、费尽心机,各种各样的代表团如走马灯似地穿梭来往。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内的国企,在这个市场上的世纪竞争中,却处于一种很不利的地位,国企很难同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相抗衡。国企负担沉重,面临入关的声声紧逼,其境况愈发令人担忧。在中国向未来二十一世纪奋进的途中,谁来为中国守望?开放的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开放的中国呼唤守卫中国市场的擂主。
从一首儿歌说起
眼下,有一首广泛流传的儿童音乐朗诵诗歌,其歌词是这样的:《猪八戒》
猪八戒、睡大觉,得了懒病说感冒;
去医院、看医生,正好碰见孙悟空;
猴王懒病不给治,老猪请来圣斗士;
圣斗士,叫紫龙,森林里找来蓝精灵;
蓝精灵,本领高,身后带来机器猫;
机器猫、猫猫叫,一休大师也来到;
小一休、脑子灵,变型金刚忙不停;
唐老鸭、米老鼠,还有杰瑞和汤姆;
大家都说八戒懒,给顿天马流星拳;
打得八戒捂肚子,懒病只能这样治。
这首儿歌写得非常精彩,深得少儿朋友的喜欢。朗朗上口,构思巧妙,富有音乐节奏感,内容为少儿熟知,是儿歌为孩子们喜欢的原因。很多幼儿园甚至用它来作少儿游戏的伴奏带。磁带的发行者肯定因为号准了市场的脉搏而大发利市。
然而,我们却对此深感忧虑和不安。在这首不足150 字的儿歌里,作者使用了11个人物的名字。也许这并不使人感到吃惊,使人吃惊的是这11个人名中,洋人竟占有9个之多。尤为惊奇的是,这9个洋人并非什么陌生人,它们全是少儿朋友们极其熟悉的卡通动画人物。
生于这块土地长于这块土地的中国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怎么会是洋玩艺儿呢?
现代社会,电视成为对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影响的先进媒体,对孩子们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城市,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也许没有他们呆在电视机前的时间长。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各方面在计划体制下被压制了的需求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形成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市场,产生一个又一个消费热点,出现一个又一个商业机遇。而单靠中国本身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这汹涌而来的市场强劲需求的。无论中国企业界意识没有意识到这市场这机遇对他们是多么重要,这些市场一旦失去保护,很快就成为发达国家的盘中餐。中国政策上每一细小和重大的变化都为他们密切注视,他们刻意也有能力来占领即满足这个市场。精明的日本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向中国大批输入电视机电冰箱录音机录相机,还看中了对市场产生特殊影响的媒介——电视。这正是日本的片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特别多的原因,尤其改革开放初期,更是如此。当然,制作精美的节目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看。其实,又何止是孩子们呢?成年人不也同样喜欢看吗!成年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这首歌为《猪八戒》的儿歌即是明证。也许我们会埋怨传媒搞拿来主义。但也实在怨不得传媒。就算它不搞拿来主义,我们本身又有什么现成的东西能满足这个市场呢?市场的需求总是需要满足的,我们不可能自己满足不了,也不要别人来满足它,这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是很难办到的。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你不能占领它,肯定有人要来占领它。
然而,日本人也太居心叵测了。其目的显然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其文化的影响,从而为其占领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服务,它们的眼光真是太“长远”了。媒介传播之后隐藏着很深的市场动机。舶来品攻占我们的市场,倾销其产品,还用心深刻地来同我们争夺孩子,争夺我们的未来。不仅如此,君不见,具有新兴工业标志之称的中国电脑工业,已被美国等西方大公司挤得溃不成军,市场丧失殆尽;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控制开关竟然操纵在美国人手中;被誉为经济血液的金融业,也日益感受到了外来资本的压力,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上海外滩、沿海,并跃跃欲试,拓展内陆,挺进中原;邮电、电信、汽车、能源、医药、电子、轻工、化工等等,方方面面,无不面临着西方资本的挑战。这是一种多么惨不忍睹的现实啊!
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但是,我们又是怎样面对自己的市场呢?改革开放,从闭关锁国至门户洞开,中国市场凸显了几十年来沉淀的机遇,使经济迅猛起步。经济发展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机遇,使得中国成为独具魅力的新兴大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如此巨大,以致于最高明的经济学家也难以预测其发展中的变量。难得的机遇,利益的驱动,使得国际风险资本蜂涌而至。完全可以这样说,那些大胆而先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中国人本身也大受其惠。有意思的是,曾几何时,中国人以拥有舶来品(比如进口彩电等)而自豪和欣喜。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占领市场,我们缺了市场学这一课。
终于有一天,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当外资纷纷来占领中国市场、当我们不再吃政策饭、搭优惠车要靠市场来发展经济、当我们由对洋货求之不得而变成洋货泛滥从而对我们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当我们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时,这个市场已被先行抢占了。
我们总觉得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因此我们经常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但是,我们很轻易地忽视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样一个事实。而国外却一直虎视眈眈,费尽心思精心策划着要来抢占这个市场。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景象:卡迪拉克、丰田车在中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上奔驰;波音飞机和空中客车在蔚蓝色的天空遨翔;人们吃肯德鸡、嚼汉堡包、喝可口可乐、用夜巴黎香水、穿皮尔·卡丹服装,抽555香烟、脚蹬老人头皮鞋,在松下电视机前看NBA总决赛、用富士、柯达胶卷留下动人时刻;连儿童动画片也全是“拿来”的:从铁臂阿童木到一休、圣斗士、忍者神龟、变型金刚、蓝精灵、麦克老狼、汤姆和杰瑞、地球超人、大力水手、白雪公主以及七个小矮人,等等,等等。就是电影市场,也是中影公司搞的十大进口巨片最火爆。总之,从衣食住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舶来品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们充斥了中国市场。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当世界由于信息全球化而变成一个地球村时,谁能最优地利用技术、资源、资金和管理的优势,谁就能迅速地抢占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态势。因此,企业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和不断地发现市场并迅速去占领它。纵观当今世界,抢占市场已经成为一场没有地域标识、跨越国界限制的超级大行动。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导的世界态势下,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最优先考虑的事情,经济战、商战成为国际竞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和最常用手段。
也许我们曾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也许我们的市场意识还很淡漠,也许我们看到了市场却显得力不从心,也许我们的“拿来”是理所当然,但我们不可能永远“拿来”,我们已进入市场,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我们只能义无反顾。
市场是无情的,它成功地造就新宠和幸运儿,也无情地淘汰掉弱者。市场经济,就是无情的竞争,那末,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角——几十万家国有企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负重的国企
从计划到市场,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强调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是十几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一直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尤其是乡镇企业,得风气之先,不等不靠、白手起家、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私有、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异常活跃。面对乡镇企业、私有甚至个体经济的风光火爆,曾为老大的国有企业却极不适应这体制的转变而步履维艰。
国企的状况同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实际上,自1978 年以来, 国企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是一个下降的趋势:1978年国有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2%,到1993年已降至52.2%,1994年降至43.7%,不到一半。也许,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国企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体制中,它的比重下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现有国企的经营形势却十分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企大体上有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三分之一盈利。受企业停产半停产影响的职工,全国达2000多万。
是什么使中国的脊梁——国企在迈向市场经济的征途中步履蹒跚呢?
是什么使共和国的长子境况如此窘迫?
的确,国企正象成年的长子一样,一直在负重前行。
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根据财政部报表算过一笔帐:1980年至1993年,国有企业平均税负86%,剩下14%的企业留利还不够职工的医疗费。他以北京市为例,1994年北京市国有企业共留利2.5亿元, 但职工全年的医疗报销就达2.75亿元。企业留利连医疗费都打不住,更何谈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
中国国有企业税负之重,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美国370 万户企业1994年上交税利仅占利率总额的31.8%,企业留利68.2%,除去给股东分红的20.8%,净留利高达47.4%。香港企业所得税仅16.5%,企业0利80%以上。政府低税收,企业高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看,国企的资金来源90%以上是银行贷款。资产负债比例太高,银行利息负担沉重,企业辛辛苦苦一年,除去支付银行利息外,所得了了,实际上是在给银行打工。
国企虽然双脚踏入了市场,但却得肩负计划体制的重负。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很不健全,国企要对职工的生老病死负全责。这就使得国企不得不把很多闲人养起来。而真正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又留不住。相比之下,“三资”及乡镇、私营企业,对于它所急需的人才,它们可以出重金来挖国企的墙角,而非技术性的一般职工工资却可以很低。同时,合资及乡企享受国家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实际上,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国企同乡企、外资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国企在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种竞争劣势如果得不到改善,国企的状况将更加令人担忧。以两个转变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针更使国企难以再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新大力呼吁:“对企业要普遍减轻税负,放水养鱼,与竭泽而渔的做法彻底决裂,逐步将企业税负由86%减少为50%。同时加速折旧,使折旧率由目前的7%增至14%,为企业注入新的资金。
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是极其严峻的,我国的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与国际企业界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市场竞争力方面,都很难与之相比。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置于全球竞争的大环境背景下来考虑。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国际企业界竞逐的头号热点地区。西方经济大国纷纷调整战略方针,把争夺中国市场作为其重要战略目标。西方各种机构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了进占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拟订战略措施。对华投资态势逼人。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面对着激烈的国际性竞争。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这种逼至家门口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白热化。
实行什么样的战略对策,发展壮大国企,保卫我们的市场,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
几十万家国企不可能再受到计划体制下国家的一统保护,不仅如此,只要条件许可,我们还会以更快的步伐向市场迈进。对国企来讲,转轨是一剂不得不服下的苦口良药。然而,国企毕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没有强大的国企,不要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自家的市场都守卫不住,眼瞅着让别人来瓜分占领。我们需要强大的国企,我们不能让国企在转轨的痛苦中再疼上加重,我们要为国企松绑减负,让它轻装上阵。唯其如此,国企在走向市场的国际竞争中才能迅速膨胀,超越发展,才能成长为商海中的超级航空母舰。才能为中国市场守卫一片蓝天,瞭望一方净土。 国企中的最优秀者将代表我们的国家参与国际竞争,面临入关的声声紧逼,国企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确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入关与开门
“雪拥蓝关马不前”。用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诗句来形容我国面临的入关形势是再好不过的了。
自从大清帝国的衰落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清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曾占世界经济的1/4 ,是当时的头号强国。伴随它的衰落,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列强却用武力来逼迫它实行门户开放。从清帝国的衰落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经济从世界头号强国走向了灾难。这期间,无论是大清帝国内部的洋务运动和戌戍变法,还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抑或是蒋介石短命的22年的统治,都没有阻挡住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滑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世界各国的敌视和包围,中国不得不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相对锁国政策。毛泽东长达27年的开国之治也没有从经济上扭转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由于世界经济相对加速发展而使这一下滑降至谷底。改革开放政策及其实施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回升。中国在经济上作为一个大国的态势已初现端倪,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
作为这一密切关系加强的标志,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我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要求。
从这一要求的提出直至1995年元月1 日起关贸总协定易名为世界贸易组织,复关的谈判举行了一轮又一轮,然而,终因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复关的要价太高,而使中国复关未果。甚至在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一年之后,中国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内仍然只是它的观察员。
对世界来讲,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对中国来讲,过高的难以承诺的入关条件是不能接受的;对中国和世界来讲,入关的谈判是一个至为艰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其中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隐藏着谈判各国巨大的经济利益。
入关固然可以获得巨大的贸易政策上的优惠,取得宝贵的发展经济的机遇;但开门——开放市场却要使中国经济付出沉重的发展代价。入关和开门是一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的两个方面,是一柄双刃剑,固有其锋利的有利一面,也有其伤人的不利因素。
十几年前,中国实行的还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使中国过渡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并逐步从生产产品至发展“商品经济”最终实行市场经济政策。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当然,十几年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发展使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来讲,中国依然是个相对贫穷落后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不能为入关而牺牲太多,也牺牲不起。
彼使我入关不易,但彼让我开门更难。面对过高的代价,中国情愿在关前徘徊而裹马不前。然而,世界需要中国,诚如中国需要世界一样。
经济增长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场所。据统计,美国1994年42.6%、日本49.4%以及西欧大约47%的出口都流向了发展中国家。西方市场的饱和使它们对发展中国家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美国商务部估计,未来世界贸易增长有75%将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印尼、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土耳其、波兰等十大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强劲也使发达国家深为不安,它们一方面要攻占发展中国家市场,压其让步再让步;一方面又想方设法设置新的贸易壁垒,以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美国以种种措施阻挠中国、遏制中国,放缓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进程,为其成长设置障碍以减少其在世界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是最使中国恼火的事情。要让中国在世纪之争中,拱手而让,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在汽车、半导体、电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现代工业领域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现代技术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因此,中国需要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发展管理经济的经验。然而,从本世纪末至下个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将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这些地区为大规模开发当地丰富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等、为建设基础设施,如交通电讯、能源等,需要引进大量资本、设施和先进技术。中国的发展,恰恰具有吸纳资金、商品和技术的经济潜力。“九五”计划末期,我国进出口额将达40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我国五年内的进口额将达到8000 亿美元以上,有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至于中国未来15 年内的远景规划,更加宏伟,强劲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大的购买力,无疑对世界更具有吸引力,发达国家对趋之若鹜,中国成为令人神往的大市场。中国发展的经济成为同世界讨价还价的最强有力的筹码。
机遇与挑战同在,风险与利益共存。我们面临入关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入关就意味着要开放市场,开放市场就必然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是令人痛苦的。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不付出代价的经济成长。这是发展必由之路。
因之,在1995年11月份结束的亚太组织首脑非正式大阪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郑重承诺:
中国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降幅达30%以上。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对此进行了补充说明:
这次降税范围涉及4000多个税目,占中国6000多种关税税目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再次取消进口商品170 余项的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占中国现行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30%以上。
国际舆论称中国这一举措使亚太经合组织的伙伴们相形见绌。说这是16年来中国对其市场采取的最重大的自由化措施。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最重大的飞跃。
紧接着1995年底,中国政府再次宣布,把中国关税税率平均降至23%的历史最低水平。
江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所作的这一承诺,是中国开放市场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的明证。中国既入关就肯定会开门,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以后还要放得更开,中国正在逐步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们深信,在入关与开门这场国家与国家之间各种复杂因素的比权量力中,开放和发展的中国不会输给任何其它国家。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不输掉这场智与力的竞争呢?我们一定要为中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提供一个有序的、可以预测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学会生存,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壮大。
市场呼唤擂主
如果把中国市场比作大擂台的话,那么谁是守卫中国市场的擂主呢?
市场呼唤擂主。
中国市场呼唤守卫中国市场的擂主。
中国市场呼唤走向世界的擂主。
一位日本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他又对自己的预言很茫然。作为一个日本人,他希望日本能在未来亚洲世纪中担任主角,但他对日本又缺乏自信,然而他又不情愿中国去担任主角。然而,美国的经济学家去坦率直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我们情愿于相信美国学者的直言。在世纪末的最后五年内,港澳回归祖国指日可待,百年耻辱,洗雪于一旦。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开端,我们相信这头东方的醒狮将会震惊世界。
然而,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面前是无数的难题:我们坐在家门口就面临着国际性的激烈竞争,转轨中负重的国企、入关和开放市场的压力、科技开发的落后,管理水平的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健全、增长方式的粗放、资源相对贫乏,人员素质不高,就业压力巨大、人口老化等等都有待于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一个个地解决。
我们又处于一个真正科学进步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全球化;开放的市场;地区、区域性经济集团和自由贸易投资区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世界经济真正进入了地球村时代——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然而,我们也看到保护主义危险的抬头,竞争更加剧烈,大银行,大跨国公司在一夜之间宣布合并的消息此起彼伏。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如何使自己在未来和眼下的竞争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市场的开放、投资贸易自由化、信息业异乎寻常的发展,使发现、开发、占领及管理一个新兴的市场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其衰败也在一瞬间,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可捉摸的竞争局势。那末,中国,你何以在二十一世纪独领风骚?
造就真正的世界级的大企业。
大企业的大,并非是冠以某某集团的名称或联合几个企业组成某某企业集团就能实现的。然而,为什么又要造就大企业呢?
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帝国。1994年,我国500 家最大的工业企业排定座次,大庆石油管理局荣居榜首。这500 家大企业在数量上仅占全国国有企业的0.22%,但其资产却占全部的37%,占净资产总额的49.31%,占实现利润总额的78.39%。这500家企业被称为“中国的脊梁”。正因如此,中央才提出抓大放小的策略,即“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就是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形成规模,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大型集团。有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危困企业的调整余地也就大了。”
拥有跨国大公司的众寡成为当代世界反映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1994年 500家大公司的年销售额达4万亿美元以上, 相当于美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5%左右。排名榜首的通用汽车公司1994年的销售额达1500多亿美元,是我国的龙头——上海市1994年全年工业总产值的三倍。正是这些大公司成为美国较长时期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重要依托。也难怪美国有这样一句话:没有通用汽车公司,就没有美国。美国被称为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同样,培植和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大公司也成为二战后德国、日本经济恢复、崛起和持续增长的支柱,也是韩国“四小龙”等一批亚洲新兴国家迅速崛起的原因。德国的“西门子”和日本的“松下”公司年销售额均接近上海市一年的工业总产值。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没有一批具有超级实力——通用公司比某些欧洲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高——的巨型跨国公司,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我国的大企业同世界级的企业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500家大企业的首席大庆石油管理局,1994 年的销售额358.84亿元,折合美元约42.22亿;1994年全球500家大企业的末位是日本的TOYO SEIKAN,年销售额78.44亿美元。两者相比,大庆几乎矮了半截。如果同全球500家大企业的首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销售额1549.51亿美元相比,连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零头都不如。
横向来比,世界最大500家公司中原油开采只有两家, 末位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居第298位,其销售额是118.52亿美元,是大庆的2.8倍。汽车工业,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年销售额241.15亿元,排我国第四位,折合28.37亿美元,仅为通用的1.8%,与世界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最小的汽车工业公司日本的AISINOSEIKI相比,也仅是AISINOSEIKI的35.7%。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国的工业巨人同世界级的工业巨人还没法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汽车、电力、石油、钢铁、能源、电子、电气设备、计算机、航空工业领域内,尤其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高含量的领域内,差距就更大。
中国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全球最大的增长市场。国际上大公司都瞄准了这块“肥肉”,全力以赴抢占,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国际上的巨型跨国公司为了迎接更加不可捉摸的竞争局面,刮起了兼并风。跨行业跨领域的合并屡见不鲜;赫赫有名的娱乐业大王迪斯尼公司斥巨资以190 亿美元买下了大都会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的全部产权;而著名的西屋电气公司则买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时代—沃纳公司。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兼并不只是为了改善经营,降低成本,而是为了加强高技术投资,扩大经营范围,以提高应变能力,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面对这个变化太快而又变幻莫测的世界,连世界级的巨人们都是如此心惊胆颤而未雨绸缪,我们这根本不是个的大企业又该作何感想呢?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旨下,伴随着区域经济贸易自由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并行不悖地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日趋于一体化而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市场能早日酝酿产生世界级的巨人,做为中国市场的擂主,在世界市场这个大擂台中大展拳脚!诚如一位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中国市场能否出现世界级的大企业将是本世纪末最富有竞争性的课题,我们希望能早日产生中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我们尤其希望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中国的新一代企业巨人。
市场就是战场,商战就是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 商战是比战争来得还要艰苦的竞争。中国市场呼唤世界级的巨人,中国市场需要世界级的巨人,中国市场能够缔造出世界级的巨人,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