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与确定_审计计划论文

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与确定_审计计划论文

如何在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中选择和确定评价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项资金论文,评价标准论文,效益论文,如何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一种方法:以资金为线,从评价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出发,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1.从项目特点出发,确定效益评价范围

结合“政府用财政资金开发就业岗位”这个项目分析,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政府用财政资金拨付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另外是政府用财政资金拨付区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安排的临时工(或合同工)就业。2004年度,区级政府投入这两部分内容的财政资金共计1528.99万元。

分析项目的特点:

(1)“政府用财政资金开发就业岗位”项目的三部分组成要素,一是财政资金、二是失业人员、三是就业岗位。

(2)政府投入成本的依据是中央、北京市的政策和文件,主要目标是维护社会安定,使政府资金用于有效解决本地区失业人员再就业。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政府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属于公益性行为,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产生经济效益。效率性评价主要指评价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尽管对于产出成果不能以货币金额和实物数量来计量的活动,可以按照其实现的功能来分析,但对功能的分析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每项功能所涉及到的成本有时不易确认和区分。因此对此项目而言,不适宜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率性,但可以通过评价劳动局相关职能科室、区社保中心、劳服中心、街道社保所、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等专项资金管理环节资金运用、管理情况和资金的受益人的反映来评价资金使用的效果性。

通过分析项目的特点,审计评价将重点放在评价资金的经济性和效果性。以此为出发点,在项目开展中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2.经济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经济性:主要选择目标是评价财政资金。我们选择了以下作为评价标准;

(1)投入资金的经济性评价

公益性就业组织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是否经济节约;

是否有不合理的分配、挤占浪费了专项资金;

资金是否及时拨付;

是否有大量的资金结余;

公益性就业岗位专项补助占再就业资金总额的比例;

比较本市其他城区制定的岗位补助标准(在没有现成的政策、程序、手册的情况下,通过找到与被审计单位类似的机构,如本市其他城区开发就业岗位的情况,确定审计评价标准);

比较其他城区分配给就业人员的月工资额(通过参考其他城区分配给就业人员的月工资额,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我区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如果岗位补助标准一样,而人员的月工资额相差很多,进一步分析原因,看是否存在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2)投入岗位的经济性评价

严格控制岗位资源的占用,严格审查符合条件的人员,确保不用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浪费岗位资源。如进入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失业人员必须符合城市最低保障条件和失业1年以上且为“3540”人员或是属于“4050”人员等严格限定。

3.效果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此项目的效益评价主要考虑“稳定”的因素。这是宏观的指导性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其促进了社会稳定呢?审计人员不容易找到具体的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安全情况,人们满意的程度等多项因素。在缺少现成的标准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择和确定评价效果性的标准:

(1)比较法

通过对比自谋职业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等,对比不同政策政府投入的资金量、安置人员的数量、对政府再就业率的影响程度等因素,以此作为审计评价标准,总体评价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政策的效果。

(2)测评和访谈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走访公益性就业组织、就业人员,测评就业人员对此政策的满意程度,测评岗位运行中的关键环节,衡量项目最终取得的社会效益。

公益性就业岗位社会效果评价采用的指标;

指标衡量结果:

您对参加公益性就业组织是认同还是排斥认同;

公益性就业组织的服务是否让您满意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

您的年龄35-50岁;

您本人的户口所在地北京市东城区;

您目前是否享有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或否;

这些指标的确定,有效帮助了我们找到审计评价标准。

通过与相关管理人员沟通了解到,安置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占每年安置失业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对于全区再就业率的影响比例,这两个指标也可以帮助我们评价项目的效果。这些指标的确定也帮助了我们确定审计评价标准。

(3)阅读分析法

通过阅读分析北京市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给区劳动部门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了解到,其中规定要使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95%以上在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就业。因此,审计人员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安置率作为了评价项目效果的一项指标。能够完成指标,说明项目管理和运行的较好。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指标,则须进一步分析原因。

4.公平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一般效益审计着重于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率和效果。针对此项目中政府角色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除了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外,还要特别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平性。为此,我们选择和确定了以下条款作为公平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区政府应积极落实中央、北京市再就业相关政策;

区财政资金应全力保障;

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

政策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科学管理失业人员;

政策应以人为本,体现尊重人权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

政策应体现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公益性就业岗位应有效解决城市管理方面的困难;

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应达到促进社会稳定的效果等。

以上是我们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出发,在审计实际中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以资金为线,按照资金流向,从决策层到受益对象,从项目涉及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出发,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政府用财政资金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活动涉及、财政部门、劳动部门及所属劳服中心和社保中心、公益性就业组织、相关就业人员等,从项目涉及的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确定应该审查哪些方面,进而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评价的标准。

▲政府、决策层

通过与政府决策层沟通,了解政策背景、政府关注的重点、项目运行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1)项目运作前期应有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中期应有项目运行情况报告和发展规划;

(3)应建立起解决困难和矛盾的体制机制。

▲政策执行层中的财政部门

确定将《预算法》中关于资金预算的有关规定;京劳社服发【2003】92号文中关于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作为审计评价的标准;

本级财政部门应根据预算按计划、按进度、足额拨付资金;

本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上报上级财政,申请市财政资金;

上级财政资金应根据相关要求及时拨付到位;

资金安排应体现经济性。

▲政策执行层中的劳动部门

确定将京劳社服发[2003]92号文及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等政策文件中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作为审计评价的标准:

资金结余量及比例应符合规定;

应按规定认定特困人员;

应按规定程序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政策受益部门——公益性就业组织

确定将京劳社服发[2003]92号文及其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等政策文件中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作为审计评价标准:

应按照规定基数为就业人员交纳社会保险;

应按规定审核特困人员档案;

应健全自身运作的管理控制。

▲政策受益人——公益性就业组织就业人员

确定将调查问卷的测评结果、现场走访的调查结果等作为审计评价的标准。

这样,我们就以资金为线,按照资金流向,从决策层到受益对象,从项目涉及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出发,在审计实际中选择和确定了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二、根据被审计项目的目标,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被审计项目往往有自身的目标。即要达到的状态和境地,这就是审计评价的标准,借助这个标准,可以衡量被审计项目和有关活动的业绩。但有时项目的目标是泛泛的和笼统的,如“改善就业环境”、“促进社会稳定”,使得在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反映工作特征和成果的指标,评估其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较为困难。

政府用财政资金开发行政事业单位临时就业岗位,这项活动所投入的成本中最重要的是岗位资源。政府对于这部分资源最初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原来的目标定位只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问题,如今又多了一项目标,即解决本区的下岗失业人员,提高本区的就业率。

从项目的目标出发,我们确定了以下审计评价标准:

临时工岗位应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临时工(或合同工)岗位应尽量使用本区失业人员;

确定评价标准后,我们针对第二个标准又设计了考核的具体指标,即本区失业人员占临时工岗位总数的比例,通过发放调查表、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到“岗位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但目前这些岗位资源基本被非本区人员占有”的实际情况。

我们通过对比实际情况与标准的差异,作出了审计评价,即政府投入的资金和岗位资源在解决本区再就业方面没有真正体现出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在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价时,有时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项目,设计出能反映项目工作特征和成果的指标作为审计评价标准。

三、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区别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

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是内涵不同的两种概念。

标准是衡量被审计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依据或标杆,是绩效应达到的水准。而指标是衡量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方式,是反映评价客体实际状况的量化指标。由于客体的实际状况很难达到最高的标准,因此,评价指标很少等同于评价标准,指标只是一种帮助审计人员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的一种可以被量化的载体,常表现为百分比或比率的形式。

(二)注意运用特殊方法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连接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的纽带。根据目标,我们在效益审计中确定了评价标准;根据目标和标准,我们确定了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正常的程序是,先确定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然后根据审计评价标准,确定合适的效益审计方法。

但在目前尚未出台规范的审计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也可以变换一下思维方式,先确定审计方法,再反推审计评价标准。因为理论界关于效益审计方法的研究较多,引进国外的经验也相对较多,审计方法相对好找到切入点。确定审计方法后,可以逆向反推,看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审计结论,其相应的制约标准应该是什么,这就是审计评价的标准。比如:确定采用调查法后,可以反推采用调查问卷会得出什么样的审计结果,这些结果应具备的制约标准便可作为审计评价标准。

(三)注重搜集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的证据作为评价标准。

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的证据是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一项重要来源,但其客观性常被认为不如其他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根据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手册》,绩效审计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应同时从有关人员和文件材料两方面来收集证据,因为有用的信息并非总能记录下来,而书面材料很可能会过时。从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和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等外部相关利益主体获得的审计证据,与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获得的审计证据,具有同等的参考价值。

相互佐证的审计证据,即问题和结论来源于多个渠道的多种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这种结论比那种仅凭分析单一渠道的审计证据得出的审计结论要可靠的多。

因此,作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重要来源之一,相关利益主体提供的证据,尤其是相互佐证的证据,可以被确认为效益审计评价的标准。

标签:;  ;  ;  ;  ;  ;  ;  ;  ;  

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与确定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