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晓玲

李晓玲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 017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分组护理制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4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均为47 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模式为分组护理制度,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分组护理制度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分组护理制度;消化内科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68-02

临床消化内科属于大型科室,涉及类型多样的疾病,病情快速发展且复杂度高,若未对其病情进行快速控制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消化内科中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且避免病情快速发展,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分组护理制度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且加快康复速度。该制度即将某个病区患者划分为小组,同时也对应划分相关护理人员,使其可以在护理工作中各司其职,将自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促使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均得以全面快速提升[1-2]。因此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分组护理制度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文为具体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现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94 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心肝肾重要脏器严重障碍疾病、精神异常、不认可本研究者,且纳入患者需具备一定的书写与表达能力。按照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均为47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模式为分组护理制度。对照组中28 例为男,19 例为女;年龄为20 至65 岁,平均(42.5±8.1)岁;12 例为消化道出血,20 例为胃溃疡,7 例为胰腺炎,5 例为肝硬化,3 例为其他。观察组中30 例为男,17 例为女;年龄为21至67 岁,平均(44.7±8.9)岁;11 例为消化道出血,22 例为胃溃疡,6 例为胰腺炎,4 例为肝硬化,4 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护士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对于存在负性心理患者需行针对性疏导,将不良情绪消除;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认知自身疾病,避免由于未知产生恐惧焦虑感;营造优良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确保患者身心舒适;开展饮食指导,注重饮食疗法,补充营养,禁辛辣刺激类食物。

观察组行分组护理制度,具体步骤如下:1.2.1 对病床进行分组分管 结合病区床位数量与护士数量将病床分组,可分为4 组或者5 组,每组组成人员为组长1 名与责任护士1 名,且每位护士分管床位数量为4 至5 个。在患者住院期间该护士需负责患者所有治疗与护理工作,组长主要工作职责在于不仅要对部分病床进行分管,还要对下级护士开展监督与指导,使其优质高效完成自身工作,同时定期开展书写护理记录书、技术培训以及其他护理操作培训等,还需严格检查与考核护士落实与执行情况。且组长还将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纳入自身职责范围内。

1.2.2 对不同级层护士任职要求与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对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予以构建,在构建过程中需严格依据任职要求,且主要基于护士长领导下,主要组成人员为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护士等,对其岗位职责予以划分并确保每位护士充分了解与掌握,工作形式主要为小组管理。

1.2.3 对流动护士工作站予以创建 流动护士站主要应用护理工作车充当,需将护理与治疗必需物品比如治疗盘、血压计、输液物品以及听诊器等放置在车上,且定期清点数量,及时补充。

1.2.4 优化服务模式 在消化内科传统护理中护士工作十分被动,多为患者呼叫护士才会提供服务,因此需将传统被动服务模式向床边主动服务模式转变,护士需增加巡视次数,且将工作多数时间用来巡视,及时发现患者所需并尽量满足,尽量减少患者红灯呼叫次数,且对于护理文书也需及时细致书写,对患者病情予以严密监测与随时观察。

1.2.5 确保责任到人 对于责任护士而言其工作内容不仅为自己职责范围内病床患者住院期间所有护理治疗措施,还应负责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比如饮食指导、生活帮助比如清洁口腔面部、床上擦浴洗头等,同时还要结合患者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避免影响病情与医护操作配合度;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争取更多社会与家庭支持,确保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合理休息,使其享受到最佳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意外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达标率、书写护理文书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压疮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等。

同时还要比较两组护理效率,包括铃声呼叫次数与病房往返次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软件SPSS21.0 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用于组间对比;用标准差(x ±s? )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 检验,若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n(%)]

3 讨论当前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医院护理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疾病为中心,而是将患者作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由此促使护理水平大幅度上升。消化内科疾病主要特点为起病急、治疗时间长、病情复杂以及反复等[3],故而有较大护理难度。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患者多为遵医嘱提供服务,没有全面认识疾病,易出现护理隐患。分组护理制度相较于常规护理系统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更强,可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分组护理制度即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开展包床到户分工,可增强护理质量。护士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且患者享受到护理服务更加优质全面。在分组护理制度模式中基础护理工作得到强化,且组长起主要监督管理作用,严格考察护士护理操作规范性、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以及其他操作落实与执行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交流于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患者解决难题。且护理责任到人,护士对于自身管辖病床范围内患者责任心强,可避免护理对象不断轮换后出现的责任不明与患者不适应继而不配合现象。此外,开展分组护理工作制使护士充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内容,可避免护士在护士工作站滞留等待铃声呼叫,而是加强巡视,主动服务与沟通于患者,且护士均分管病房,明确责任后可促使护士工作成就感与责任感得以提升,为患者尽心尽力提供服务。且构建流动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拿取所需物品[4],避免反复往返病房,提升护理效率,还可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促使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减轻。

本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分组护理制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0,低于对照组6.38%;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与压疮现象,观察组护理文书合格率为97.9%,基础护理达标率为97.9%,观察组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0%,铃声呼叫次数为(4.12±1.05)次,病房往返次数为(6.34±1.97)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袁利娜研究结果相近[5]。综上所述,分组护理制度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率,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王琰,刘雯.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62-663.[2]张占红.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06(12):157-157.[3]王丹.试论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组护理制度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540-4541.[4]郭玉荣.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4):259-260.[5]袁利娜,温揽月,王亚楠等.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43.

论文作者:李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