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_王梅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影像中心 510510

【摘 要】目的:探索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3日至2014年5日收治的100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影像技术诊断,分析颌面部骨折在CT影像技术中的临床表现以及CT影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误诊率。结果:颧骨颧弓骨折CT表现为线样骨折,且呈现为M型错位骨折,下颌骨骨折表现为粉碎性、斜形、纵行、横行性骨折,同时CT影像技术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P>0.05)。结论: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CT影像技术;颌面部骨折;诊断;应用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导致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上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术前通过精确定位和正确诊断可降低手术风险性,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性,防止漏诊现象发生 [1]。本文旨在探索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00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在2012年3日至2014年5日收治。男性/女性颌面部骨折患者之间比例为:56:44,年龄26~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9±3.48)岁。其中32例患者为颧骨颧弓骨折,34例患者为下颌骨骨折,34例患者为上颌骨骨折,致病因素:35例患者应高空坠落所致,32例患者应硬物打击所致,33例患者应交通事故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咬合紊乱、开口受限、颜面畸形、面部肿胀、疼痛;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X线平片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机检查(由日本东芝生产;Astioen 4)将其层距控制在130kV、120mA、1mm,层厚设置为1mm,对眶上缘至下颌骨下缘周围扫描,结束后将其数据传至相关工作站,并进行重建处理(选用Vtrea2.0软件处理)。

对100例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将移位情况和骨折线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术中根据报告的移位情况和骨折部位结果,进行手术复位、切开,帮助患者重建牙颌组织,恢复咀嚼功能。

1.3 观察指标

分析根据CT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分析颌面部骨折在CT影像技术中的临床表现。

分析CT影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误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根据CT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100例患者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复查CT,结果显示100例(100.00%)患者骨折部位均恢复良好,99例(99.99%)例患者颌面部基本对称,95例(95.00%)患者在Ⅰ期完全愈合。

2.2 分析颌面部骨折在CT影像技术中的临床表现

CT可清晰观察碎骨片移位情况、鼻窦受累情况、上颌骨粉碎性骨折位置等,且利用CT旋转功能可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外伤后畸形和骨折线走向,同时CT影像技术可显示上、下颌复位、骨折咬合错位现象。

颧骨颧弓骨折CT表现为线样骨折,且呈现为M型错位骨折,同时经CT影像技术可区分内陷性颧骨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同时下颌骨骨折表现为粉碎性、斜形、纵行、横行性骨折,且经CT检查,结果显示以颏部最多骨折线。

2.3 分析CT影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误诊率

100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中,90例患者确诊为颌面部骨折患者,CT影像技术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分析CT影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误诊率

3 讨论

由于颌面部结构较为复杂,而当其出现骨折现象时,无疑是加大治疗难度,而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畸形、眼球运动受限、开口受限等症状[2]。尤其对于多发性、陈旧性、粉碎性骨折患者,因缺乏明显骨质断段和解剖标志,从而加大治疗难度,将一项有效的检查方式应用于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可判断骨折片类型、大小、形态,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性[3~4]。

本次研究中发现,术前经CT影像技术检查的10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中,95.00%患者在Ⅰ期完全愈合,术后99.99%患者颌面部基本对称,100%患者骨折部位均恢复良好,由此说明传统CT扫描可提高疾病诊断率。且通过近年来三维重建技术的形成,其可将患者骨折解剖结构和骨折移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直观、可靠治疗,同时将其层厚设定为适宜范围,可提高分辨率,明确骨折线走行方向和骨折结构、部位[5~6]。CT影像技术重建主要作用在于:了解、掌握患者颌面部骨折分型,随后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多方位旋转探查,确定患者塌陷位置[7]。

经研究表明,下颌骨骨折表现为粉碎性、斜形、纵行、横行性骨折,颧骨颧弓骨折CT表现为线样骨折,且呈现为M型错位骨折,术后95.00%患者在Ⅰ期完全愈合,术后99.99%患者颌面部基本对称,100%患者骨折部位均恢复良好,同时CT影像技术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

总而言之,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提高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降低误诊率,所以其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PR、V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32):96-97。

[2]赵海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0-221。

[3]马丽,吴恩余.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109-1110。

[4]李章一,陈刚.动态三维CT处理软件OsiriX在颌面部骨折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8):8968-8972。

[5]李志晓,张金亭,刘伟等.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C].2014:67-70。

[6]王翔,郭家平,王虎中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7):423-425。

[7]刘娜,何丹.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7):417-419。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分析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_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