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园设计是城市改善环境的又一手段和设施。好的公园设计,不仅能改善这一地带的生态环境,还能营造宜人的亲近空间和景观,并且能有新的亮点。海淀科技公园的落成,采用的方法就是景观融入科技,科技与景观互动,并不要单纯的吸引眼球的小品堆砌与罗列,而是在需要的地方融入科技的力量。使得它区别与其它公园设计,其目的是在改善环境及景观融入科技的设计方面作出积极的尝试,让蓬勃的科技产品与人们日常休憩时发生互动。该项目以“生态优先、景观随后,以人为本、科技互动”为设计理念,以景观+科技为创新模式,实现景观小品的互动化。而且在科技元素的带动下,通过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设备控制等功能为公园赋与新的能量与能力,实现能源清洁化,景观互动化,设施共享化,环境感知化。当前,做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已越来越成为行业共识,通过龙湖海淀科技园项目设计施工,找到方案与施工图及施工的完美切合点,让景观更立体、设计更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其设计成果可以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科技
绪 论
龙湖科技公园紧邻中关村环保科技园,该区块是海淀未来发展的战略腹地。项目依托北部地区科技创新基地、生态环境一流新区等重大机遇,以及周边的华为、百度的办公科研基地的辐射效应,为这场景观实验奠定了其科技创新的基础调性。基于这些最潮流最先进的周边环境及背景命题,业主(北京龙湖景观团队)给予项目全新的定位高度:一个完全区分于一般公园的绿色智慧公园,让公园能够体现出科技之光。目的是希望这些科技内容能够完美并巧妙的结合到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景观元素和设施中。因此,是否足够了解每个科技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景观载体成了景观设计伊始的挑战。我们最终是想做到环保可持续性,科技智慧性完美粘结,由此迈向绿色智慧公园。
一、景观+科技概述
就自然与艺术作为主导因素的景观而言,其对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有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正由于此,景观着力于整合和优化源于自然的设计与人居环境间的关系,并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径,在景观人的理想幻化成现实期间,所经历的设想、肯定、否定、再肯定、再调整,这些都是对景观的一种严谨态度,一种敬畏之情,景观人热爱景观,也希望能完美诠释景观之美之实用,景观与周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本文中,我想探讨的是景观的实用性,目的性,可操作性……
1、景观之源
中国的景观之源可追溯到商朝的囿,其借用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又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供奴隶主享受。汉武帝刘彻时,利用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为苑中有宛,苑中有宫,苑中有观,重要的是利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园手法:“自然山水,人工为之。”所以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各方面来看,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在中国园林史上,重要转折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当时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而明清是园林艺术的巅峰,最为代表的就是北方富丽堂皇、气势雄伟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其次就是以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如苏州留园和拙政园。
2、科技之光
科技是发展的,我们受限制与景观的传统性与对科技的不熟悉性,要想在景观基础上迈出科技的一小步,确实是需要思考、沟通、了解科技产品,让科技与景观互融。
3、景观+科技的设计思路形成总结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追求浑然天成,传统艺术上更是崇尚与赞美自然。我们将个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了解融合到造景中,以此构成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遵照“以人为本”的信念,要遵循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理念,为我们构造一个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让景观自身的魅力赋予周围环境动力,让景观改变视野,让景观改变生活品质,景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这样的前提下,让景观与科技产生关系,让景观与时俱进,给人更好的景观之旅。
二、景观+科技设计(实例分析)
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公园,常常是以看和游憩为主,“看”遍园区内的设定景观,“游憩”园区内提供的场地与设施,所以传统公园限定性较强,我把它定义为Park 1.0。
而我们所尝试的景观+科技模式,是想把Park 1.0升级,让人与景观的关系由被动升级成互动,让人在景观中找到传统景观所不能给予的乐趣,使景观与科技浑然一体,作为一种完整的体系呈现在大众面前,所以我认为这种互动关系,正是未来公园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可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未来之路。未来公园的体验核心价值在于,在人体除感官体验外,强调使用者的主动性-通过肢体和心理与自然界交互,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我把它定义为Park 2.0。
1.项目背景
海淀科技公园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路,毗邻G-PARK龙湖•云域超5A甲级商务区,该区块是海淀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腹地。
2.项目分析
海淀科技园红线范围面积是10626平米,设计要满足的前提条件:(1)现行国家颁布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规范、规定与标准。(2)甲方提供的基地现场有关现状基础资料。(3)体现科技之光的景观精品。
3.设计内容
海淀科技园设计内容有四大设计特色:(1)特性景观科技设计小品,(2)能量互动转化,(3)自我持续系统,(4)绿色办公体验。
作为一种探索创新的尝试性科技与智慧公园,既然为创新,就会应用一些智慧科技元素。
图3-1鸟瞰全园
(1)特性景观科技设计小品
在园区内,特性景观科技设计小品包括:①智能数字水帘,②负离子发生器及传感器,③入口景墙,④静水池,⑤ 景墙
①智能数字水帘
我们选用的这款智能数字水帘,创造性地嵌套了报时系统,即每一分钟整报时一次,加入了时间的趣味性。
②负离子发生器及传感器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与自然现象“打雷闪电”时产生负离子的现象相一致。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这种用人工产生空气负离子的设备就称为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或负离子发生器。
③入口景墙
入口景墙采用了热镀锌方钢龙骨外包3厚热镀锌钢板,外喷瓷白色氟碳漆,整个墙面看起来素白纯净,而入口景墙在植物晨光芒的掩映中,趣味十足。
④静水池
静水面环绕着太阳能廊架,站在静水面边,感受天晴时西山倒映在池中,有种人在画中游的错觉。
⑤景墙系列
园区内的景墙系主打瓷白色,交叉在绿地与铺装间。即起到了协调空间感观的作用,又起到了引领路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这些墙体线条优美,与智能数字水帘相连,与太阳能廊架相连,让游客感觉到是一个整体,
(2)能量互动转化
海淀科技公园的能量互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电地板采集的电能应用,一种是无处不在的太阳能薄膜发出的电能,不仅可以使自身成为照明系统,还可以传输给对应的喷泉,触发交互水景。所以神奇的发电地砖和无处不在的太阳能薄膜将转化成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并入公网,为园区供电。
本项目能量互动转化括①跳跳泉与雾森灌溉系统,②太阳能的自我持续系统,③一体化的中控系统,④ 雨水收集装置及自动灌溉系统。
①跳跳泉与雾森灌溉系统
集电地板与跳泉和雾森系统进行结合。当行人踩到地板上,就会触发跳跳泉,极大的提升了游人的参与感。这两种形式一个提供了园区维护的必要性(灌溉),一个提供了更多的园区使用的趣味性(互动)。
②太阳能廊架
赋予新的使命的太阳能薄膜下的廊架,太阳能积累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传送给园区内各个景观小品。
③一体化的中控系统
廊架下镂空的钢化玻璃窗安装有中控系统的显示器,是首次尝试“背光LCD”屏幕与钢化玻璃嵌套,充分利用太阳的直射方位,实现了透明屏幕中成像的奇幻效果。即全息显示器,用来实时记录发电量、产生的经济价值和减少的碳排放。而控制它的正是全园的心脏,即中控机房就隐藏在离着太阳能廊架不远的景墙折弯处,全园的人体动能和太阳能传输到中控机房,通过逆变器并入公网所,发电量为园区各设备供电,同时监测所有设备的发电量和耗电量,为最优匹配提供支持。
④雨水收集装置及自动灌溉系统
雨水蓄水模块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一部分,能有效的将雨水进行收集、存储,形成了一个地下储水池,然后把收集的雨水用来浇灌区内植物,而且静水池及跳跳泉的管网排水后的水量也直接回流到蓄水模块中,这样促进园区内的水循环,不浪费水资源。人的行为将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为园区带来活力。运动是一种力量,在园区内可以用运动的方式来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自我持续系统
自我持续系统是指景观可以自产自销运营和维护所需的能源。在本次设计中应用在了太阳能廊架顶部(此在前文说太阳能廊架时已有描述,在此不做重复赘述),①太阳能伞,②智能垃圾桶,③太阳能长杆灯及草坪灯,④ 太阳能汉路,⑤觅跑健身盒子等景观构筑物上,这些迎光面好,且不易被人轻易触碰到的界面,即达到了美观,又保证其耐久和使用性。
①太阳能伞
太阳能伞是太阳能与遮阳伞相结合的一款新型太阳能应用产品,它的原理是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经控制器控制将电能输入蓄电池存储,供用电器使用。我们选用的这款太阳能伞产生的电能可同时可连续照明10小时;同时为4部手机充电。
②智能垃圾桶
智能垃圾桶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太阳能板供电,同时还具备语音播报和防盗的功能,并自动感应开盖,方便人们使用。
③太阳能长杆灯及草坪灯
智能照明系统是利用自动感应周围的光环境从而调整发光强度,也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器识别人的行为,继而提供有效照明,减低能耗。
④太阳能汉路
太阳能道路是将柔性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封装在透光路面材料内,防水等级大于IP67,单点可承重2吨。白天吸收能量,夜晚通过光控启动彩灯,根据不同温度变换适合的氛围灯色彩。尤其是当冬天路面积雪时,表面加温融化冰雪,更方便游人通行。
⑤觅跑盒子
人的行为将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为园区带来活力。运动是一种力量,在园区内可以用运动的方式来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绿色办公体验
公园引入了户外共享会议室,增加了绿色办公体验。位置是在整个公园的东北角,放置的一个白色的共享办公盒子,可以提供5-10人的team meeting和个性化办公场景,而这两侧的玻璃不是普通玻璃,它们是静电雾化玻璃,自然状态下呈现磨砂质感的不透明状态,而通电后又形成了透明状态。因此,无论是开敞使用还是私密使用,这里都能提供舒心的户外办公场景,也为公园使用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多元的选择,拓展了公园的日常使用边界。
三、景观+科技回望总结
任何一个景观项目的诞生都同时伴随着各种问题,所以在景观施工过程中才会有图纸变更,海淀科技公园是我们首次尝试景观+科技的一次设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有些许缺陷,所以会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
1、数字水帘与钢架构的结合问题
数字水帘保证其自身要求下,也必须满足景观要求的钢构架形态轻盈,并且为了满足隐藏上下水及电缆,钢构架整个空间是空的。
2、太阳能薄膜与廊架的结合问题
廊架顶与太阳能薄膜的结合,要考虑结构,比如立柱,比如镂空部位间距的横梁与龙骨尺度,,镂空部位安装的玻璃尺度,廊架顶的光伏设备与廊架顶衔接问题,廊架顶镂空部位有隐藏的LED灯带,灯带的电线连接走向。
3、跳跳泉,雾森与路面的结合问题
跳跳泉,雾森借用人工踩踏所产生的力转换成电能而进行运转,在完整的地面上安装集电地板,为了防止集电地板外围灌水,从而泡坏集电地板的装置,所以在集电地板下方设置了排水管,直接把排水管引入地下。
4、景观管网与各专业小品的结合问题
在本项目中,景观给跳跳泉、雾森、静水面、数字水帘预留上下水,专业厂家在预留部位接线接管,景观最后要核实管线是否否打架交叉,排检是否有管线漏项,这些问题,对于并不太专业的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工作的新模式。
结 论
总的来说,海淀科技公园的设计与落成,是景观融入科技,科技融入景观的一场感观与视觉的盛宴,是探索【景观+科技】的智慧未来。景观所要呈现出来的设计,不是单纯的吸引眼球的小品的堆砌,也不是科技小品的罗列,它是我们在模型上模拟过多次,又多次与专业厂家沟通可行性后创造出来的一个城市公园。【景观+科技】这条路我们虽然迈了一小步,却是景观设计思路拓展的一大步,我们认为场地本身只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容器,它提供的是一个生态的本底。在本底之上实现能源清洁化,环境感知化,管理智能化,景观交互化,设施共享化,现实虚拟化。从而实现集约高效的管理和智能交互的服务。
相信在未来公园中,景观不再是静态的,而可以跟人“对话”。未来的景观不再限于设计师原本的设计,而鼓励使用者的再创造,由使用者和设计师共同创造最适宜的体验。当下的公园往往重视前期的设计而相对忽略后期的运维。我们也是在海淀科技公园建成后时时关注问题所在,希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以后进行此类项目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约翰.O.西蒙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2] 刘亦农 试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 2002.02
[3] 徐欢,李红,姜泰昊 城市公园不同活动空间PM-(2.5)浓度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研究 中国园林,2018.03
[4] 《湖社会科学》 2004年 蒋小兮
论文作者:刘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景观论文; 科技论文; 太阳能论文; 公园论文; 互动论文; 园区论文; 海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