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路径的研究论文_海军

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路径的研究论文_海军

银川市环境监测站 宁夏银川市 750011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社会化已经成为环境保护改革的一大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发展现状,从加大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大型社会化监测机构等方面提出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路径。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路径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及改善需求不断增长,为进一步测准、说清环境质量状况,仅仅依靠有限的政府部门监测力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1]。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潜能,解决政府监测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环境监测供需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环境保护新路子的一项有益探索[2]。但由于环境监测工作的特殊性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干扰,探索研究相关监测机制社会化质量监管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社会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部分省市开始引入一些有监测能力的社会化监测企业承担监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3]。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环境监测社会化还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化监测机构发展规模偏小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有关环境监测社会化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尤其是在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准入、服务范围、收费标准、质量控制监管等方面存在欠缺。市场准入条件不做规定和约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数目,使得市场存在恶性竞争或者市场垄断,社会化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利于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北京、重庆、山西等地纷纷出台了有关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管理办法,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申报监测范围、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流程等作出了规定,有助于规范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监测活动,提升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但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注重的是技术方面的监督,由行政干涉、利益关系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则缺乏有力的监督手段。

(三)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用于指导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此后几年,国家部委层面、地方根据意见精神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多数针对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工程等领域实施优惠,侧重于环境监测行业的优惠政策略显不足。社会化环境监测事业在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困难很多,急需政府提供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使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得到快速发展,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挖掘和展示。

(四)环境监测社会化尚未形成规模

目前,多数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规模偏小,大型龙头企业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数从事监测业务的小型企业受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程序控制相对较差,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或者缺失,其监测能力、监测范围与监测质量仅能基本完成要求不高的监测活动,业务拓展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未来我国环境监测任务更多、监测技术更高的要求。

(五)社会化环境监测人员技术水平、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社会化环境监测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职业素养要求较高的工作,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设备、监测过程控制以及评价标准均由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具体落实,因此,社会化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和结果。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建设项目以及经济投资领域进行监管,一部分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按正常程序和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的有关要求,履行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等要求,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人才梯队;也有一部分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聘用一些并无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的人员,在进行短期培训后上岗从事环境监测活动,致使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监测结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探究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路径

(一)加大环境监测社会化专营力度

当今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带来的极大压力,需要一些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分担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从而使监测业务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为维护市场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态势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当今社会应加大环境监测社会化专营力度,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深入落实[4]。

(二)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促使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有据可依

我国作为法治大国需要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进行保护与监管,从而使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与创新均符合国家法律范畴相关规定,为提高监管力度保证监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三)政府应加大环境监测社会化扶持力度

由于环境监测社会化是基于政府监测力度有限,无法有效完成社会和人民群众期望的环境监测活动,因此需要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制参与到环境监测的大家庭中,促使环境监测质量得以有效提高,而政府则应从资金、技术、税收、人才等方面着手,给予环境监测社会化基本的发展动力支持,推动环境监测多元化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

(四)落实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大型社会化监测机构

细分环境监测领域,进一步完善财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帮助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成长,推进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培育。考虑到社会化环境监测服务对监测技术、监测能力范围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应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基础、具备开展相应业务水平的大型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同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强化社会化环境监测资质认证与行政监管,为大型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加速并购、占据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五)提高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有效保障环境监测社会化监测质量的技术人员,应确保其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化的环境监测质量奠定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6]。由于国家环境保护发展趋势急需环境监测社会化人才,因此相关组织部门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并定期向该专业招聘专业过硬的技术人才,为环境监测社会化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培养经验丰富的岗位型人才。虽然,有些环境监测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学习,但是却因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成为行业翘楚,为了使技术型人才可以更具社会化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相关企业可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向岗位型人才讲授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型环境监测技术,从而使社会化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具备最新的环境监测知识,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供不竭动力;三是落实奖励机制等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社会化若想保障监测质量,需要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奖励机制等制度,使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更加明确发展方向以及责任义务,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7]。

参考文献:

[1]付保荣.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4):62-66.

[2]叶远崇.刍议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环境与生活,2014-11;113;115.

[3] 王奇,马君. 关于推进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探讨[J].环境保护,2015(13):38-40.

[4] 李娟.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4):9-11.

[5] 陈兆佳.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策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137,144.

[6] 刘佳.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低碳世界,2017(16):25-26.

[7] 郑钊.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探讨[J].城市地理,2016(6):207.

论文作者: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路径的研究论文_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