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霞
(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儿科 744300)
【摘要】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0例,按入院次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3ml/kg,每日1次,5天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 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红素下降值(136.12±35.86)umol/L,高于对照组(89.11±34.26)umol/L,黄疸消退时间(5.4±1.3)d,短于对照组(7.4±1.9)d,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是有效的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药物治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应用;高胆红素血症;婴儿,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32-01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 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 临床现象。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85%以上的早产儿[1]。新生 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延长,轻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 育,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造成婴儿伤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本 院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03/2013- 12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 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胎龄37.6±4.0周,出生体重 2800±400千克,病因(ABO溶血病4例,感染16例,头颅血肿2例,母乳 性黄疸18例,其他5例,)入院日龄9.3±3.8天,平均(4.6±1.9)天;病程 1~20d,平均(7.8±1.2)d; 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胎龄37.3±5.5周, 出生体重2880±440千克,病因(ABO溶血病5例,感染18例,头颅血肿 3例,母乳性黄疸16例,其他3例,)入院日龄9.5±3.5天,平均(4.8±1.7) 天;病程1~20d,平均(8.8±1.8)d;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方面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儿科学》第7版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 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患 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或者染色体疾病者;(2) 不配合治疗要求出院者,如不愿意接受蓝光照射要求自动出院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均除治疗原发病外给予保暖,支持, 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片口服,溶血患儿给予静脉丙种 球蛋白,白蛋白,腹泻患儿加用枯草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及醒脾 养儿颗粒等综合治疗[3]。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 粒[4],每次1/4包,每日2次,5天后即进行疗效判定。
1.6 观察指标 入院当日抽静脉血测胆红素浓度,同时用经皮 胆红素测量仪测胆红素浓度,治疗5天后抽血测胆红素浓度,记录黄 疸消退时间(经皮测胆红素降至60mg/L以下的天数),观察记录可能 出现的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完全消退,血清 胆红素或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正常;(2)有效:治疗5天患儿皮肤黄染减 轻,血清胆红素或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未完全消退;(3)无效;治疗5天皮 肤黄疸无明显的变化,血清胆红素或经皮测胆红素指数下降不明显[5]。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 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t=11.93,9.46,P<0.05。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胆红素消退时间(5.2±1.7)d,对照组消退时 间(7.4±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 P<0.01)患儿胆 红素消退时间及总疗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副反应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很多,包括有:(1)感染因素:主要有新生儿 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脐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损伤,肝结 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2)非感染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 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皮肤薄弱,免疫 力低下,易于感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黄疸以肺炎和败血症为多,其发 病机制是感染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高 胆红素血症。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推广,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上 升,其原因包括两方面: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生后早期奶量不足,肠 蠕动慢使肝肠循环增加,血清胆红素增加;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母乳 中含有较高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其分解结合胆红素产生未结合胆红 素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肝肠循环所致。围产因素则以窒息和早产多 见,窒息之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高碳酸血症,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 毒可抑制肝脏葡萄糖酸转换酶的活力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新生儿黄疸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胎黄”或“胎疽”的范畴,其基本 病因为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而发病,病位 在脾,胃,肝,胆[5]。以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原则。喜炎平注射液为国家创新中药,系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之功效,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该药具有解热,消炎,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保肝,利胆,故我们今天应用该药配合蓝光照射及肝酶诱导剂口服,收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黄疸消退时间,疗效观察及总疗程上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任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胆红素论文; 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注射液论文; 母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