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经济快速复苏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难题论文,快速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去年菲律宾经济几乎陷入了停滞甚至衰退的境地。尽管如此,菲律宾政府对今年经济摆脱停滞、衰退困境并较快地走向复苏却显得相当乐观,起初就制定了较高增长目标,即GNP 实现2.5%~3.5%的增长,GDP增长1%~3%,后来,又进一步调高为GNP增长3.0%~3.7%,GDP增长2.6%~3.2%。最近,菲官方公布了今年首季经济增长情况:GNP增长2.0%,GDP则增长了1.2%。这使菲政府官员感到振奋,有些官员认为今年菲经济肯定能实现增长率上限目标即GNP增长3.7%,GDP增长3.2%;更有官员认为还可能实现超越上限增长率目标的增长。
对于菲政府官员的乐观预测,我们既表赞同又表怀疑。赞同的是今年菲经济很可能摆脱衰退走向复苏,但对今年菲经济能复苏到实现增长率上限目标甚至超越上限目标则表示怀疑。
我们之所以认为菲律宾有可能在今年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并走向复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今年初以来菲经济已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复苏的条件,如股市逐步攀升、货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外汇储备回增、银行借贷利率已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外国资金如贷款流入增加。二是菲政府采取了和准备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如继续深化金融改革,解决银行呆账问题和进行资本调整,调整财政政策,将前期的紧缩财政政策转变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调降银行借贷利率,增加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已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它们的实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经济走向复苏。三是今年首季菲经济已恢复了一定的增长,这为今年实现经济复苏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但是,今年菲律宾经济要实现快速复苏并达到政府所制定的增长率目标甚至超过上限目标,看来并不容易。因为它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或障碍。
(一)资本投资(以资本形成衡量)减少
因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菲币比索大贬,银行利率劲升,自去年开始菲律宾资本形成总额便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从1997年的2351.3亿比索减至去年的1948.2亿比索,减少了17.1%。同期,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也从25.3%降至20.9%。这种状况今年未见好转,首季的资本形成总额在GNP中的比率仍呈下降之势,从去年首季的占25.17%下降到20.77%。众所周知,资本形成是制约经济增长、 扩充未来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去年以来菲律宾资本形成总额的不断减少及其在经济中的比率持续下降,其影响所及不会只限于去年,对未来几年菲律宾生产能力的扩充以及经济增长都将造成影响。
(二)私人直接投资衰退
继去年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包括协议投资与实际投资)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之后,今年初以来这种状况继续呈现恶化之势。今年首季投资署批准的私人协议投资只有113.47亿比索,比去年同期的246.15亿比索减少了53.9%,另据菲投资署署长沙拉刹说,今年头5 月投资署批准的私人投资实际上约为400亿比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0.1%。 问题还不只限于此,更为严重的是到今年3月底为止,已有8家跨国公司宣布将关闭其在菲律宾的制造经营活动。一旦这些跨国公司撤离菲律宾,其负面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公司,如在菲律宾已经营11年的日资跨国公司尤尼登菲律宾公司,为菲律宾1000家大公司中第82位的大公司,到去年3月为止资产总额27.94亿比索,营业总收入53.84亿比索,销售净额52.82亿比索,年出口额约1亿美元,雇有员工2800名。现该公司已因经营成本上涨、竞争力下降而宣布停止在菲的经营活动。类似尤尼登公司的跨国公司的停止经营,对吸引私人资本投资本已呈暗淡的菲律宾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总之,近两年来国内外私人资本在菲投资的大幅度减少以及最近一些在菲经营的跨国公司刮起的停业风,将影响和削弱菲律宾的生产制造能力,不利于菲经济的快速复苏。
(三)消费需求萎缩
菲律宾政府寄望于今年实现经济快速复苏的要素之一是要扩大消费需求。然而,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经营环境恶化,全菲有三四千家公司企业关厂停产或紧缩生产,因而导致了失业问题恶化,如去年全菲失业率平均达到10.1%,比1997年的7.9%上升了2.2个百分点;半失业率几近24%,比上年的约21%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 全国失业总人数达到314.4万人。 失业问题的恶化导致了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和贫困率上升。据估计,菲贫困家庭的比率已从1997年的32.5%上升到去年的33.5%,全国贫困家庭超过400万户。据菲官方统计, 今年首季居民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在这种情况下, 菲律宾个人消费开支总额增长率已趋缓,从1997年的5%减缓为去年的3.5%,而到今年首季已进一步减缓为只增长2.5%,为1993年以来最低增长率。 菲律宾传统上依靠消费以引导经济增长,但在消费需求疲软、消费增长减缓的情况下,依靠消费以刺激经济快速复苏的作用将是有限的。
(四)工业仍未摆脱衰退
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和市场消费需求的萎缩,使得菲律宾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迄今仍未摆脱不振的困境。菲制造业在1997年虽仍实现了6.1%的增长, 但去年增长已衰退为-1.1%,今年首季其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和总增加值都继续出现负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5%、5.8%和1%。建筑业在1996和1997 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去年跌至-8.1%, 今年首季其总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3.9%。 工业部门生产的不振使得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1996年首季工业部门在菲GDP中占35.1%, 到今年首季其比重已降至只占31.6%。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菲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也是菲经济实现快速复苏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部门持续不振的情况下,菲经济要实现快速复苏将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和牵制。
(五)银行呆账增加、放贷减缓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菲律宾银行不良债权或呆账额大量增加。到今年3月,菲商业银行呆账额已增至1956.35亿比索, 比到去年11 月止的1786亿比索增加了9.5%。 呆账额的不断增加也推高了呆账在贷款总额中的比率,商业银行的呆账比率已从金融危机前的约4%上升到今年3月的13.2%。据预测,今年年中该比率可能升至17%。呆坏账是金融体系多种不健康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菲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急待解决的是金融体系能否尽快恢复健康运行问题。菲虽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推出了多项金融改革措施,但要达到预期效果尚待时日。因此,呆坏账问题对经济快速复苏的制约是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呆账比率的上升和盈利率的下降(菲银行盈利率已从1996年的16.3%降至1997年的12.4%和1998年估计的6.6%), 已使得菲银行对发放贷款变得日益谨慎。因此,菲央行为推动经济复苏多次调降利率以引导银行界增发贷款的举措迄今仍未见明显效果。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菲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余额为13080亿比索, 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4%,原因是全菲52家商业银行中,只有17 家发放贷款总额出现了增长,而其余的则都出现了减少。银行放贷谨慎影响所及是经济的生产力部门所获得的贷款大幅度下降,如今年1 月制造业的信贷下降了21.1%,农林渔业信贷下降了20.1%。信贷是经济的晴雨表和调节杠杆。当前菲金融机构实行的信贷紧缩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进而将制约经济的快速恢复。
(六)出口增长率减缓
自90年代初开始,菲律宾出口业即以较强劲的速度增长,1995年的出口增长率曾高达29.4%。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菲币贬值,进口成本上升,原先一批依靠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等从事出口产品加工、装配的企业大量地削减了进口,这种状况反过来削弱了出口的锐势。因此,过去几年菲律宾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弱。去年菲出口增长率已降至16.9%,比1997年的22.8%下降5.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出口增长继续趋缓,今年头4 个月出口增长率进一步放缓,为12.0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87个百分点。 这种出口增长减缓的状况在今年4月份尤为明显, 该月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长了2.67%,成为过去四年半来单月出口增长率最低的月份。菲经济要实现快速复苏,如果没有强劲的出口支持,就将失去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七)公司企业尚未摆脱困境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菲币的贬值和利率的上升,使得菲律宾企业经营成本大为增加,加上市场需求疲软,更使企业界陷入困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不得不紧缩生产或削减生产能力,如水泥企业因建筑业不景气,水泥价格暴跌,只好削减生产能力,全菲水泥业界原有年产23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被削减至2000万吨,削减了13%;另一些企业则压产或停产。据统计,全菲去年总计有3072家公司企业停产或紧缩生产,该数字比1997年的1155家剧增了166%。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困难,已使一部分公司失去了偿债能力。去年全菲有34家公司要求延缓偿还债务,涉及债务总额963.4亿比索,比1997年的127.7亿比索剧增6.5倍。一些公司在无力偿债的情况下, 不得不采取了以债务转换股权的做法,1997~1998年,涉及债务转换股权的商业交易额大为增加,平均每年约为160亿比索,比1990~1995年平均每年只约40 亿比索增加了3倍。由于经营环境恶化,菲律宾不少公司净收入下降。据对65 家上市大公司的调查,去年虽然这些公司的合计营业总收入达到7894.3亿比索,比1997年增长了14.5%,但它们的合计净收入却减少了13%,从1997年的774.6亿比索减至去年的675.35亿比索。而从今年首季的情况看,不少公司的营运状况不仅仍未见好转,甚至还呈恶化之势。这可从已公布的首季财务状况的69家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看出来。这69家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在销售净额、营业总收入以及净收入上都出现了衰退或减少: 今年首季它们的合计销售净额减少了8.3%,从去年同期的1327.5亿比索减为1216.8亿比索;合计营业总收入减少了6.2%,从1538.5 亿比索减为1442.4亿比索;合计净收入总额减少了23.2%,从212.6亿比索减为163.4亿比索(在这69家公司中有48家公司的净收入出现了下降)。今年首季又有615家公司因经济原因而关闭或缩减生产规模,1.3万多名工人因此而被解雇。显然,如果这些营运困难的公司没能强劲反弹,也就谈不上菲经济实现快速复苏。
(八)缺乏充裕的财力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今年菲政府采纳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准备加大赤字开支。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因素如逃漏税等的影响,菲律宾政府的财政收入却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如到今年4 月为止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640亿比索,比原定目标1830亿比索少了190亿比索。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压缩或削减部分开支,以避免财政赤字过度膨胀,如政府原计划到今年4月为止开支达到1970亿比索, 但实际开支只达到1860亿比索,比原计划开支目标压缩了110亿比索。但是, 即便如此,到今年4月为止菲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已达到220亿比索的水平,比原定目标148亿比索超过了72亿比索或增加了49%。显然, 对于菲政府来说,尽管今年计划加大赤字开支以刺激经济复苏,但却面临着没有充裕的或强有力的财源基础以支持加大赤字开支的难题。因此,政府加大赤字开支的力度是有限的,其对经济快速复苏的刺激作用也将是有限的。
(九)经济快速复苏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正面临考验,日本经济起色仍不明显,美国经济也显露出一些增长放慢的迹象。这些都将对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近国际清算银行在该行举行第69届年会之际发表的年度报告也认为,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危机阴影,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问题多于答案。该报告指出,许多新兴市场经济最近出现的问题说明,宏观经济不稳定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使是先进的工业国家也不能幸免。尽管许多人预测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将加快,但由于当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日本企业调整步伐加快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欧元启动对全球金融结构的影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就业的影响、亚洲各国银行的调整进度等,因此这种预测可能存在很大的误差。除上述一些不确定因素外,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外贸形势严峻。一年多来,世界贸易增长缓慢、地区内部贸易减少妨碍了包括菲律宾在内的该地区国家的出口增长。由于目前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通货紧缩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和地区市场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因此今年的出口形势可能比去年更为严峻。
基于对上述及其他诸制约因素的考虑,我们对今年菲律宾经济增长的初步预测大体是:GNP增长2.0%~2.5%,GDP增长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