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心理战研究
文静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2)
【摘要】 心理战历史悠久,几乎伴随着人类战争史的发展。心理战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心理战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与过去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湾战争作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心理战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对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开展的心理战行动进行探析,有助于清醒认识美国实现政策目标的多样性手段。
【关键词】 心理战;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档案文件的逐渐解密,关于美国心理战问题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面世。主要集中在冷战期间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宣传战和隐蔽行动的研究,也涉及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史澎海的研究集中在冷战初期,涉及美国对西欧、东欧、中东的心理战略行动研究,还涉及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及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政策研究,此外,他关于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及其心理战机制的研究也有其独到之处。于群、廖东升、石海明等对美国心理战的深刻研究也值得重视,主要是关于美国对日本、法国及心理战的组织架构的研究。海湾战争作为一场高技术的现代化战争,心理战被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但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意图从心理战的角度解读这场举世瞩目的信息化战争。
一、何谓心理战
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也称心理作战,最早由英国历史学家和军事分析家富勒于1920年公开使用;1935年,美国学者拉斯威尔、卡塞和史密斯三人合著的《宣传与心理动员》,标志着心理战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美国学者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中提出:“心理战是有计划地利用宣传工具,必要时辅之其他手段,对己方、敌方或中立方的舆论、感情、态度和行为施加影响,以利于达成既定目标的作战方法。”[1]他提出了心理战的宣传手段,说明了其对象,并指出了直接和终极目标。英国《当代朗曼英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通过无线广播散布恐怖、不安和不同政治利益所采用的削弱敌人斗志和忠诚的行动”。[2]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在必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支持下,利用宣传来反对敌人,这种宣传一般是为了瓦解敌人,使其丧失斗志”。[3]我国《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4]《军语》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5]
心理战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定义众说纷纭,上述把心理战作为一种手段、社会斗争活动、特殊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说法,都有其理论依据和合理性。
二、美军对心理战的应用
美军的心理战,实施并贯穿于整个战争进程,在军事打击结束后也仍继续进行。美军在对战争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部署时,将心理战的内容和目标考虑在内,并作为整个作战行动的一部分加以实施,使心理战手段发挥了极大效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朗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健康老人步行的疲劳极限距离(450~500 m)[13]与我国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基本一致,因此可在此范围的核心位置配置小区级养老设施;数个小区级生活圈构成服务半径为800~1 000 m的居住区生活圈,在此区域的核心位置配置居住区级养老设施,据此,建立居住区级—小区级两级配套体系(表2),形成符合老年人生活圈活动规律的高效利用养老服务圈.
(一)战前
4.利用高技术手段
这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战地喊话宣传活动,也是美军海湾心理战的鲜明特色。
(二)战中
美国把宣传心理战称为“三色宣传”,即白色、灰色和黑色宣传。《美军心理作战条令》规定:“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信息来源;黑色宣传隐蔽真实的信息来源。”[8]在海湾战争中,美方主要实施了灰色与黑色宣传,辅之以白色宣传,对伊拉克士兵和民众展开心理攻势。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其中,资产重组原理包括最佳化原理、均衡原理、成本最低原理和优化配置原理。
3.严格控制媒体
美军整个战区的每个战术机动旅,都编有高音喇叭小组,由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心理战专家联合组成,随部队进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使用扬声器用阿拉伯语广播,喊话内容与投撒的传单内容相似,当时,“美军仅在科威特战区就投下了涉及33条不同内容的传单2900万张”。[9]主要是鼓动伊军士兵投降,让他们知道投降后会受到人道主义和公平的待遇,否则将遭到轰炸。他们通常先播放一段飞机和坦克的轰鸣声,再喊话伊军,投降后将受到善待,充分享受安全、和平和医疗照顾;但抵抗则面临死亡。美军还用直升机搭载会阿拉伯语的人用扩音器到战场上空喊话。后来许多伊军战俘称,他们听到了高音喇叭广播后,因害怕受到轰炸而投降。
美军也很重视己方将士的心理状态,为鼓舞士气做了许多措施。首先,通过书刊、电视、广播等大肆报道伊拉克政府的“暴政”和伊军的罪行,加强国内对萨达姆政权稳定性的怀疑,减少对伊的支持。其次,美国军政要员,上自总统和副总统,下至各军队长官都到部队慰问,节日期间与前线官兵共同庆祝。美国前陆军上将沃尔特斯在为前往海湾的美军官兵送行时,回顾了自己在1935年与希特勒作战时的情景,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士兵。美国副总统丹奎尔在圣诞节那天,视察了美军驻扎在沙特的阵地。最后,利用宗教理论来加强军人的作战意愿,是美军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团结心理战的重要内容。美国军事教士学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教士的职责远远超过宗教范围,他们细心观察士兵的精神士气和政治情绪,并试图促进士兵养成军队所需要的政治精神素质。海湾战争中,美军派了大量随军牧师奔赴战区,利用临时教堂组织宗教活动,对沙漠炎热的气候、艰苦的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悲痛、对战争尤其是化学战的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减少因士气低落造成的战斗力下降。
2.广播宣传
美国开设了“海湾之声”的无线广播电台,对被围困的伊拉克军队和民众进行策反宣传,及时传达战争态势,宣扬萨达姆为了独裁统治不惜“将人民拖进战争的深渊”。每天播音长达18个小时,持续近40天。除“海湾之声”外,1990年12月,美国还开设“自由伊拉克之声”,用伊拉克语向伊军民广播,称萨达姆是国家的头号窃贼,呼吁人民推翻他,更不要为他火中取栗。
为确保伊军士兵获取到宣传内容,美国向伊境内和占领区内,空投和偷运了9000多台袖珍收音机,同时空投了大量的录音带、录像带,以使伊拉克人能不间断地知晓多国部队的战况报道。
1.喊话宣传
为了适应战场播音的特殊需要,第193特种作战小组,专门为心理战部队提供了一套独特的无线电广播设备,它是设有无线电台和电视广播站的改装飞机,可进行机动播音,在战区上空四处盘旋,进行机动播音,飞行时间达850小时,连续60天每天平均飞行长达14小时,向伊拉克官兵播音并劝降。从而有力地配合了美军的作战行动,削弱了伊军战斗力,把军事心理战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思维开展工作。教师应保证视频内容的丰富性,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现代战争而言,由于媒体的普及和数字化,使得全球任何一场战争都会实时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媒体也成了战争的一部分,既能影响民众,又可以影响战场。海湾战争中,1600多名记者云集沙特,有近200名记者报道了“沙漠风暴”行动,还有大量记者到前线进行战地采访。
利用规范化综合影响矩阵NTDI=(ntdiny)4×4、超矩阵RI=(riny)4×4和式(13)构造新的加权超矩阵W=(wny)4×4,如表5所示。对加权超矩阵W=(wny)N×N进行稳定处理,得到各指标的稳定关联权重{w1,w2,w3,w4}={0.354,0.228,0.272,0.146}。
为了防止新闻媒体破坏美国的心理战计划,国防部规定:“战地记者不能单独行动,必须联合采访,并有军方人员陪同,报道中不能提及士气状况、部队集中地点、番号、武器型号和数量以及作战或后勤方面的弱点,禁止报道伪装欺敌、作战攻击目标及有关资料;禁止在伤亡士兵的亲属接到伤亡通知之前使用他们的图片,电视画面不得出现伤员的痛苦状等。”
同时,又利用新闻公开性,大张旗鼓地宣传假情报混淆视听,造成敌方错觉。海湾战争初期,为了打伊军措手不及,多国部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欺骗,其中依靠新闻媒介进行心理欺骗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1月16 日,“沙漠风暴”开战在即,西方媒体大肆宣扬美国航母队刚经过苏伊士运河,借此迷惑伊拉克,使其认为美军尚未完成作战部署。发动地面战争前,多国部队故意抛出多个假方案,如“四面出击”应急方案,并通过新闻媒介大肆渲染,纷纷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美军对巴格达首轮打击过后,美国有媒体立即对外发布消息说,萨达姆被飞机投下的精确制导炸弹炸死。”[10]正是由于这些欺骗性和真实性都很强的信息不断从公开渠道传到伊拉克决策层,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判断,使多国部队地面作战的突击性大大增强。
大数据将人与物、物与物关联,新技术则给内容提供更优势的供给,运用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传统的方言传播转化为参与式传播与沉浸式传播,用户以方言文化作为共同属性出发,建立共有社交情景,在人与信息之间进行价值转换,直至形成关系闭环。因此,结合大数据和以AR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可分析得出方言传播机制渐进层次(见图1),为方言传播拓展新维度、提出新范式提供有效依据。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在《作战纲要》中写道:“媒体报道的力量能对战略方向及军事行动的范围造成戏剧性的影响。”海湾战争中的新闻战是一次成功的范例。
海湾战争爆发前,乔治·布什于1990年8月和12月先后两次签署对伊拉克发动心理战的三项秘密授权:“1、对驻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进行宣传攻势,如散发数以百万计的传单,散发反对伊拉克政府和表明美国军队强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2、把大量专门收听美国广播的小型收音机偷运到伊拉克境内;3、授权中央情报局破坏伊拉克政府的稳定。”[6]布什还指示全国的舆论和情报机构、科研单位、心理战专家等齐心合力,拟订出“特殊计划”,企图通过公开或暗中的军事和情报活动,“影响外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决定的做出、控制的能力、指挥的能力、战斗的意志、服从的意志和支援的决心”。[7]
在多国部队与伊拉克军队会战的前一天傍晚,美军两架喷气式飞机在夜幕掩护下,凭借机尾喷出的彩色尾气和高超的飞行技巧,在伊军头顶上的天幕“画”了一幅几十平方公里的伊拉克国旗。信仰伊斯兰教的伊军士兵深信这是神迹,象征着伊拉克必胜,但在伊军兴高采烈的同时,两架美军喷气式飞机突然折返,在伊拉克国旗上“画”下大叉,使伊军士兵大惊失色,不祥之兆的心理立即在全军蔓延开来。给伊军士兵带来心理打击的这一幕,正是美军利用先进技术所进行的心战新招。
海湾战争中高技术手段的大量运用令人耳目一新。美军心理作战的技术装备越来越先进,除了利用无线电台、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手段外,还广泛利用语言模拟技术、激光技术和现代仿声仿形技术等新型高科技手段,提髙心理作战效果。
在LS体系结构系统,当执行器之间的负载由于系统性质而不平衡时,在控制阀上产生压力损失,LS系统输出的液压功率方程式为
不仅如此,在对伊军进行空袭和包围的同时,还利用声像技术,把猛兽的狂吼声、妇婴的哭叫声和士兵的求救声等悲惨痛苦的声音剪辑到一起,在深夜反复播放,使伊军官兵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士气急剧下降。这种运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难辨真伪的照片和影像画面,容易使人认知系统发生错乱,造成决策层决策失误,最终失去战斗力。
可以说,心理战在现代科技的催化下,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自然家居新总部大楼以“N大楼”命名,这一名字源于“大自然”的英文“Nature”的首字母,寓意大自然家居始终秉承“取于自然、还于自然、成于自然”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担环保责任,普健康生活,做健康家居”的企业使命,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环保的家居产品。
三、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始终实施了心理战。1992年,美国国防部的《海湾战争报告》中肯定了:“大量伊军士兵开小差,或者在我们地面进攻中不战而降,心理战的应用是极为成功的。”[11]
但心理战也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善,“屈人之兵”便成了“屈己之兵”。海湾战争是两种战争机器的不对称的较量,即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高技术装备的美国军队风光占尽,但战后美军参战军人中约有25%的人患病或造成精神障碍,即“海湾战争综合症”。
海湾战争综合征的原因虽然有很大争议,除了贫铀、疫苗接种等原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毋庸置疑的原因之一。“在海湾服役的军人患有疲劳、记忆丧失、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关节疼痛、头痛、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这些都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标准。”[12] 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PTSD)是20世20年代提出的,1980年 PTSD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中作为一种独立的新疾病被正式采用。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及由此引起的情绪、行为的变化。任何事情只要威胁到人身安全并使人感到强烈的压抑、不安、恐怖和无助,就会导致人体荷尔蒙及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战争环境造成的强烈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战斗应激反应,有研究显示,随着战争的演变,战场应激反应也呈正比例上升趋势。
“海湾战争综合症”是一种在高技术战争的压迫下,由于遭受武力和心理打击而造成的身心疾病。这种疾患具有传染性,如果不能及时安抚和治疗,将会刺激退伍军人和民众对政府和国家的不满情绪,也会对军队战斗力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海湾战争后,与心理战和战场心理疾病相关的问题也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人类的战争发展到21世纪,心理战已成为继陆战、海战、空战之后,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第四种战争。
四、结语
心理战贯通古今,应用广泛、定义复杂。以海湾战争心理战为代表的现代心理战,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高技术手段从全局上争取人心,遏制对手,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斗争手段。美军对伊拉克的心理战手段包括公开的白色宣传、隐蔽的黑色宣传和灰色宣传,“海湾之声”和“自由伊拉克之声”广播是美军对伊拉克士兵和民众进行公开心理宣传的主要方式,传单、小册子等是美军进行隐蔽心理宣传的主要方式。在美军公开的和隐蔽的心理战行动的双重作用下,伊拉克士兵的士气开始低落,抵抗的意识不再顽强,伊拉克在美军军事打击和心理战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军顺利实现了战略目标。心理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军对心理战的成功运用不仅丰富了美军作战的内容,也通过高科技手段把心理战推行到了一个新阶段,使现代心理战手法炉火纯青,成为公认的高超战争艺术。
参考文献:
[1]约翰·柯林斯:大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8.
[2]当代朗曼英语词典[Z].第5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358.
[3]中美联合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册)[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616.
[4]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381.
[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265.
[6]D.E.Phillips.The Psychology of War[J].The Scientific Monthly,1996,(3):569-578.
[7]美国陆军FM33-1号野战条令.
[8]JP 2-0,Joint Intelligence.http://www.dtic.mil/doctrine/new_pubs/jointpub.htm
[9]光明网1991年1月25日.
[10]新华网2003年3月24日.
[11]Department of Defense.U.S.Final Report to Congress: Conduct of the Persian Gulf War[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2:26-28.
[12]Department of Defense,Institute of Medicine.Gulf War Veterans: Treating Symptoms and Syndromes[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20.
作者简介: 文静(199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