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课堂 感恩教育 品德修养 教育途径
“语文教学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律动,承载着健康、快乐、塑造人格的学科。”其实,要想让学生心灵悦动,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这句话是说: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方面的探究:
首先,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比如,在教《陈情表》时,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紧紧扣住“孝与忠的矛盾”展开,自由的让学生讨论。并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顺势要求学生背诵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出师表》时,在情境理解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对诸葛亮的人格魅力的挖掘:“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他的人格魅力更在于: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出于“感激”,也就是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所以甘愿受他“驱驰”,惟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事,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所以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对刘备及其后人的“感恩”,真可谓“士为知己者死”啊!
其次,商量式提问方式 。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教师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学生在情感上就会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例如高三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领会“一点四面”精神,关注社会生活,对社会现象作出评论时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的重任,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是符合当前新课改理的素质教育念下,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提高民族素质,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实现鉴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尊重教育新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陈钱林著
2、《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年版 王义堂著
论文作者:郑后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刘备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氛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