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凯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被人们重视,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筑企业引用“互联网+”理念可以有效额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及施工人员信息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安全管理;研究;应用

一、“互联网+”概念与作用

“互联网+”理念已经逐渐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收集工程项目施工材料、施工安全及施工具体情况等各种信息,并且建立监控施工信息管理平台,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主要利用信息通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使得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过去的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企业制定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筑安全管理监督组织架构,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制度的应进行严格的处罚。但是这种安全管理模式太依赖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还有就是施工人员无法对项目施工现场施工点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动态管理,导致安全管理无法顺利进行,造成安全管理盲目。

二、“互联网+”理念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我司结合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款APP手机管理软件,其中一个模块就是专门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而设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递快速、协同处理高效、APP软件终端移动性强、定位精准等特点,结合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全员安全”理念的贯彻,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运用“互联网+”实现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共享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由采用不同授权操作层级的共享型APP软件、现场施工点可变更式定位二维码及各使用终端——从安全管理上级至现场施工人员的自有手机构成,在现场施工点由施工人员使用APP软件扫码定位后,安全管理现场监督人员通过对施工过程安全生产环节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影像、语音等记录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至APP系统,系统内各层级提出意见、督促改进并查看结果直至完成安全问题整改,方可进行该问题的闭环操作。

2.运用“互联网+”实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APP软件利用互联网平台,对通过手机等末端设备采集的各施工点安全生产信息进行即时传递和意见反馈、整改跟踪等流程,很好地覆盖了整个施工现场所有的施工点,做到全面覆盖、实时监控、动态管理。

3.运用“互联网+”实现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跟踪作用

通过APP软件设置的协同管理组织架构,各层级人员都可以跟进每个施工点的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整改意见的确定、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完成后复核情况,所有信息通过图片、纪要、语音等记录以便各层级人员了解实时进度及建立安全管理多媒体记录,形成丰富真实的过程记录文件,从而完善了覆盖项目风险隐患及危险源信息的一张“电子地图”,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加强改进提供了重要的过程资料。

4.“互联网+”理念推动建筑施工项目协调发展

“互联网+”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工程项目企业各部门信息的有效交流,从而促进了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资源、人员等要素之间的流动,同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撑,从而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互联网+”理念推动建筑施工项目创新发展

“互联网+”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建筑施工项目企业最活跃的一种创新封口,其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以及新型的资源配置,集中体现了建设企业的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一,“互联网+”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制,打破了企业传统的单一性与封闭性的发展模式,使得创新性发展模式融入企业发展过程中;第二,“互联网+”理念催生了建筑施工项目更多的创新载体,企业可利用“互联网+”理念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做法

1.推行新型信息采集,搭建多层联动平台

在基建施工现场,以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基于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内容,对施工现场人员、车辆、物料等作业要素信息(定位、轨迹、影响、声音)进行采集整理,在公司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归集体系,以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高效性。在基建现场,通过APP与各参建商构建有效直接的沟通平台,特别是建设单位从法律法规文件、规程传达,参建单位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沟通,对现场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内提出,对依法依规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搭建“现场-项目部-远程(总部)”多层联动的测管一体化工作模式。

2.利用移动无线视频,实现影像信息记录

在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周期内,基于无线通信与手机移动APP技术,实现全过程数码照片、影像记录,不仅可以记录工程进度,而且每次工序交接、分部工程验收、工程量核对、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核确认等,都能有照片或视频记录作为佐证,实现语音、视频、数据三网融合。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经负责人验收确认,并将验收信息输入手持终端后方可转入下一步工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在施工过程中,智能APP可以起到“基建施工大百科”的作用,负责人可以随时调阅关于安全施工、危险点分析以及施工作业手册等各类文件,不但可以随时学习,提升水平,而且可以使施工步骤更加规范合理,有据可依。

3.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创建集约管控机制

移动手机APP的质量安全管控,对现场进行矩阵式管理模式,以现场的信息为中心,现场相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副总、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等管理方对共同参与现场信息,围绕直观信息展开沟通、协调。关注现场的某个人行为、物体状态、环境状况时,可根据现场的管理人员上传的实时状态信息查看。亦可同时关注多个项目、多个现场点,办公室、休息时间都能一目了然。通过可视化平台,建设管理单位可以确保参建单位各级人员单位到岗到位,确保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的管理,确保现场的不规范现象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加以整改,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始终处于可控,在控,受控状态。

4.强化PDCA工作模式,引领标准过程管控

按照周管控计划及报送要求每周四提交下一周的管控计划,问题是对在周末中间发生的偏差如停电、工作方案的报审、进度停滞、天气变化对计划准确性打折,应用移动手机APP在施工前对工程计划进行实时纠偏,并强化施工、监理、业主方的有效沟通,从而确定计划的准确率与可执行性。

通过计划的实时纠偏,业主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达到准确性,减少对项目现场的盲目监督与中高风险监督的遗漏,从而减少项目经理主客观策划上的不足,使业主更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把控风险。通过移动手机APP调整强化计划性责任及科学管理,对施工计划的执行力度、总体策划、沟通、协调、组织达到最佳流转状态,为实践性施工打下真正可操作流程、管理方法上的支持。对工作计划的开展遵循SECP核心,使总体工作贯穿纵向、横向协调一致。

结语

“互联网+”理念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的解决安全质量管理的问题,“互联网+”理念与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深度的融入建筑工程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发挥“互联网+”的能力,更好的为安全管理工作服务,提高远程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雷,斯晓慰.对《建筑法》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立法的评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高毅.浅析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0).

[3] 杜向荣,胡明,张寰.从“企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企业”—基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视角[J].现代商业.2015(36).

论文作者:郭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建筑安全管理研究与应用论文_郭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