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学习为什么差?_家庭教育论文

他们的学习为什么差?_家庭教育论文

他们的学业为何不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他们的论文,学业论文,不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现象有增无减。一般认为,学业不良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8-10%。据说在美国,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有的甚至超过20%。在日本,有所谓“差生七五三”(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表明跟不上学业的儿童随年级递升而递增,被视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学业不良一般指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未能达到最低限度目标。学业不良的成因,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学校、家庭、社区一类的环境因素,视力、听力、疾病一类的身体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总体因素。而这其中,家庭教育不良是当前学生学业不良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占学生学业不良形成归因中的比例最大。

教育方式不正确。父母教育方式失当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大。父母教育方式失当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强制型。有些家长,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普通中小学读书,赶不上在重点中小学读书的学生。他们千方百计地从重点中小学找来试题,从书店买来许多高水平的参考书和练习册,强制孩子在做完学校规定的作业之后,又要完成家长规定的额外加码的作业。节日、假日,他们不让孩子休息,怕浪费“宝贵光阴”,花许多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增智班等。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规定稍有违抗,就要遭到训斥或惩罚。结果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心理隔阂,缺少平等交流思想和学习体会的机会,孩子有话也不愿向父母说,或说了也得不到帮助。同时,使孩子成天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阻碍孩子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孩子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二是放任型。放任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淡漠。在父母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漠不关心,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规定或要求,亦无所谓奖励和惩罚,任孩子自己发展。这部分家长有的或因工作繁忙,或只顾挣钱,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限于文化水平,无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结果往往导致孩子自行其事,学习不主动,不自觉,不求上进。三是包办型。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是天天帮助孩子复习各门功课,天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正确,替孩子改错,替孩子削铅笔,看课表,收拾书包等。结果往往导致孩子依赖父母,养成懒惰的恶习,非但劳而无功,还贻害了孩子。

家庭气氛不和谐。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时有冲突发生。孩子一回到家就陷入了争吵的“漩涡”,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充当家庭冲突的调整者或牺牲品。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破坏了良好的学习气氛、环境和条件,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处于提心吊胆的心境中,哪有心思看书学习。父母不和,终日心境不佳,情绪不好,也就没有心思和精力去关照孩子的学习,只能靠“野花自长”,学啥样是啥样。孩子即使误课逃学不做作业,父母也不会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受到干扰,智能发展受到抑制,创造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自然也就不容易在学习上取得理想的成果。

家庭结构不完整。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到1992年,我国城乡家庭因各种因素所致,共有800多万个未成年的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学业学习活动中的问题也多。据一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中离异家庭的孩子与双亲家庭的孩子相比,平均分低了7.5分,优秀率低了13.62个百分点,及格率低了5.95个百分点。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单亲家庭的家长精神压力大,心理失衡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家长与孩子不正常的心态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恶性循环,极易造成家庭缺乏温暖,孩子心理紊乱,人性特征异常,进而导致孩子无心上学,不求上进,成功动机削弱。

家庭文化不健康。某校曾对初三年级3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370名学生家庭中,有录像机的221家,占60%,其中有一部分家长在家经常播放不健康甚至是黄色录像。据调查,在自己家里与父母一起看过、在同学家里看过、父母不在家偷放过黄色录像的共有40多名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0%以上。另外,有些父母在外经商或出差时,买了一些黄色书刊,自己看后不及时处理和烧毁,带到家里随便乱丢,被孩子发现后观看、传阅。黄色录像、书刊不仅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受毒害的青少年常常表现为精神恍惚,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

从学生学业不良形成的家庭归因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业不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不良有着最密切、最直接的关系。提高和完善家庭教育是减少乃至杜绝学生学业不良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家庭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学业不良。

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沿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变强制型为民主型。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兴趣和爱好,作风民主、和蔼可亲,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学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与孩子讨论问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缩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变放任型为疏导型。父母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应及时疏导而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尤其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要进行说理疏导,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决定取舍。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满足孩子学习方面的合理需求,从而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变包办型为指导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承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家长要减少以至消除事必躬亲、包办代替的做法。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作主,自己做。父母亲要指导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做,指导孩子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放手让孩子独立进行学习,使孩子逐步养成稳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化家庭心理环境,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和睦”是孩子增智的第一环境。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孩子无忧无虑,全身心地“驱动智慧的细胞,使其进发灵感火花”,从而使智慧增长。反之,父母长期龃龉反目,争吵不休,不但令孩子生长受挫,还会给孩子心灵造成压抑、孤独、恐惧、呆滞等创伤,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减少,从而造成孩子体质虚弱,智商低下,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果。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世界观诸方面要力求和谐统一,使孩子在和谐统一的家庭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优化家庭文化设施,克服家庭文化中非理性因素。我国家庭绝大多数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文化“硬件”,诸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乃至学习机、电脑等。各类书籍也占领了不少家庭的一席之地。因此,父母要充分发挥家庭文化设施的优势,发挥其积极的辅助功能。

优化单亲家庭教育环境,稳定孩子学习情绪。夫妻离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为孩子的父母,离异后无论哪一方抚养孩子,双方都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要时常关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到双亲的存在。离异后不做夫妻,但毕尽是孩子的父母或母亲,孩子是无辜的。因此,离异后的双方应在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对策,尽量使孩子享受来自父母双方的关心和教育,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社会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单亲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开设咨询电视、电话、信箱,使单亲家庭的孩子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重新组合的家庭,继父或继母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避免一切非理性言行的发生,以使孩子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

图/尚亚萍

标签:;  

他们的学习为什么差?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