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学风的问题、致因与化解研究论文_范凯斌

高校体育学风的问题、致因与化解研究论文_范凯斌

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 浙江杭州 310023

目前高校的体育学风极差,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频发;课堂上无视教师的指令;选课时喜欢舒服的、不费力的体育课;上课时不愿意流汗,课余体育锻炼不足,等等。加上生活方式潦倒,最终导致大学生体质不容乐观,这种现象在各级政府官方网站、主流媒体均有报道。而形成体育课的优良学风,是强健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

一 导致体育课学风差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显著特点之一——人们价值观混乱。在这种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容易迷失自我失去人生本来的方向。当今的社会乱象环生,人们只能用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条哲理来安慰自己,而不愿意深入地去追问原因,更无暇顾忌他人的感受。房地产热、追星热、韩剧、剩女,等等这些急功近利的时代标签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措手不及。

特别是处于心理“断奶期”的大学生,很难找到一个坚定的、正确的人生方向。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体现着“百年树人”的长期效应。没有人能够立即从体育锻炼中尝到甜头,没有人能迅速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一切追着时髦前来运动的人们,始终将被体育运动所淘汰。体育锻炼是枯燥乏味的,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得到效果的,这种长期身体投资也是大学生最不愿意的,体育学风的社会原因彰然若显。

2 家庭原因

没有父母希望子女的身体不好。但遗憾的是,现代大学生的父母亲更加热衷于子女的学习成绩高低,热衷于学生的将来的工种,孩子的身体一般并不被关注,除非已经出现因身体的原因而影响学习时才会加以重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144人进行的“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0%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但调查也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65.5%的家长仍希望孩子以学习优先。可见,家长口头是愿意让子女参加体育活动,但内心这种愿望并不强烈。

3 学校原因

体育课是在学校进行的,学风不好的原因体育教师的责任难辞其咎。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影响体育学风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并不热衷于体育教学。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课题、论文是诸多高校最为重视的硬件。体育类课题少且很难立项;体育类的高级别论文较难发表,特别是国外的期刊。体育教师很多是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为了评职称达到最低要求,很多是为了学位而去读书的,并不能成就多少科研水平。如此,一方面资源少;另一方面水平确实低,使得体育学科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难以跻身主流,体育教师难以实现人生价值,只有将功夫花在校外。“己不正何以正人”。这必然影响体育学风。

另外,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也是影响体育课学风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每到下雨天气,体育课无法进行。

4 个人原因

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高校大学生缺少足够的意志力和自制力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高校大学生由于缺少自制力和长久的坚持导致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明显。这些都是主观原因,不是客观原因,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以及“院士”都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的大学生比他们还忙?大文豪郭沫若曾说:“毛主席是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这些日理万机的大忙人尚且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大学生居然妄言没时间。所以,大学生与其说是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不如说是没找到准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高校体育学风改善策略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共同构成了体育学风的同心圆。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波及另外一个系统,并对个体的行为发展有着复杂的生态学意义。这启发我们,大学生的体育课学风并不仅仅来自于个体内部,而是由于个体所在的学校、家庭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引下,可以认为:影响不良体育学风的因素是多元的。个体、家庭、学校应该紧密联系,寻找工作的着力点进行整体干预,才能实现大学生体育学风的有效促进。

1 体育部门应与学校紧密联系

学校需兼顾体育部门的特殊性。比如,职称评审时,体育教师不应与其他学科横向比较,而应选拔出体育部门当年最优秀的教师晋升职称;各类人才评审,各类限额课题评审,体育教师也要有名额。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就容易激发。

微观上,为了确保真实有效地了解学生的体育学风,体育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也应建立热线渠道,也不应该仅仅登记期末考试的成绩,或者一年一度的体质测试结果。更应该从一些非数字指标沟通,如出勤率,体育态度,等。

2 家庭与学校紧密联系

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引领着全球,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健全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管理合力。进入大学后,广大家长首先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无需家长密切关注,自己也可以放松一下。这是中国当前家长的心态。事实却不然,大学生并未完全长大,他们的心理尚不稳定,加之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海量的信息不加甄别地涌来,容易迷失自我。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依然需要家长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果已经不鲜见了。体育锻炼同样如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实施起来还是“重文轻武”。

家长不应该在这方面懈怠。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不仅限于学习上,还要在体育锻炼方面。学校也应健全这方面的联系机制。班主任、辅导员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定期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可通过校讯通,建立QQ群,等等,保持信息畅通。汇报的内容必须包括体育课情况,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3 体育教师与学生加强联系

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学生就能充分认识体育、了解体育,从而喜欢体育。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比如,我们的教学方法依然沿袭着80年代、90年代的一套,上课一言堂,广大学生无法参与其中,不能形成良好互动。评价学生,只有期末考试一种方式,不能运用形成性评价。不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进步幅度,等因素。这些因素极可能又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本身也应理解体育老师的工作。要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古训。体育课是需要流汗的,是需要动员自己懒惰的身体参与,是不能走捷径的,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才能收获身体健康。不是凭一时冲动,追赶时髦,不是哗众取宠,更不能利用体育活动发泄对生活不满。不懂就问,体育老师将会热心地传道。

总之,良好体育学风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体育部为主导,需要你、我、他一起执行。建议:不仅体育学风,其他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需要各个部门、每个人多从自身寻找原因,通力合作,才能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 W.S.Cooper,1957,Sir Arthur Tansley and the science of ecology. Ecology, 38, 658~659..

[2] 邬璐阳.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促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

作者简介

范凯斌(1975-05),男,汉族,籍贯:江西临川,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

论文作者:范凯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高校体育学风的问题、致因与化解研究论文_范凯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