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小季
(如东县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晚期肺癌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成不同护理组: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预后评估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预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针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纾解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晚期肺癌;不良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44-02
肺癌是临床的一种常见肿瘤疾病,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而晚期肺癌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加重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缓解不良心理,提高总体疗效。为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我院所收治者的资料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晚期肺癌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成不同护理组:对照组30例中,男性、女性例数比20:10,年龄段30~86岁,平均(55.6±1.6)岁;疾病类型:12例小细胞肺癌,8例腺癌,9例鳞癌,1例腺鳞癌;实验组30例中,男性、女性例数比21:9,年龄段31~87岁,平均(55.7±1.7)岁;疾病类型:11例小细胞肺癌,9例腺癌,8例鳞癌,2例腺鳞癌。6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男女例数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给药指导等基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
1.2.1分析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临床疾病诊断期间大多数患者并不了解CT、X线等检查手段,再加上需经由细胞学、病理学等系列检查才可确诊,诊疗时间相对漫长,致使患者出现系列不良心理。同时,随着治疗方案的实施、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越来越明显,导致患者担心治疗效果、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故而,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者的了解、沟通,以了解心理特征[2]。
1.2.2心理护理 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需和其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便于更好的实施疏导方案;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带领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等;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耐心、详细的讲解疾病内容,并倾听患者想法,耐心回答提出问题。临床治疗期间为提高患者安全感,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者精神、心理上的支持,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各种问题,向其讲解疾病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提高治疗配合度,促使其调整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对于存在抑郁心理的患者来说,需利用日常时间和患者交流,引导其自我宣泄负性情绪,纾解心理负担[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待病情得以好转后及时相告,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其精神支持;对于悲观厌世患者来说,护理人员需叮嘱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护理、治疗等相关操作,让患者感觉到家人的关心、爱护,提高尽快回归社会信心。
1.2.3满足心理需求 晚期癌症患者最为渴望的不外乎延长生存期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家属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感受到温暖。从生理特征上来说,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异常等现象,说明极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护理人员及时诊断、解决,以预防并发症。临床实践得知,患者均渴望得知自身诊断结果,需在准确判定患者承受能力的同时,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并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特征,积极疏导[4];若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需于保护措施启动后告知,帮助其树立疾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1.3 评定项目
1.3.1不良心理状态 标准:使用临床通用焦虑、抑郁量表判定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分数越高,越焦虑、抑郁。
1.3.2生活质量 标准:使用临床通用生活质量量表判定身体能力、社会能力、心理功能、精神健康等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 13.0的软件处理文中数据,其中,不良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为计数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 不良心理状态评分
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有区别,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 不良心理状态评分 (分,x-±s)
*
3.讨论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一旦发展为晚期,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这就需要临床治疗、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用自身温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和患者建立友好关系,并给予患者不良心理上的疏导;由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受药物、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心理状态持续变化,需护理人员于日常操作中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制定个性化疏导方案[5]。另外,护理人员还需鼓励患者家属给予精神、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温暖,加快回归社会速度。本结果显示,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预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上来看,实验组的相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疏导方案,可提高治疗配合度,加快恢复进度,和杨爽等[6]报告基本相似。
综上,临床针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纾解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立平,段红艳,刘卫静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20):2876-2877.
[2]何颖.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49-651.
[3]季丽娜.30例晚期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37-2738.
[4]刘晓婷.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74.
[5]黄星.12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浅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116-5116.
[6]杨爽,景雪霏,朴日红等.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8):151-152.
论文作者:阚小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肺癌论文; 晚期论文; 不良论文; 实验组论文; 状态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