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论文_王曼丽

从五四运动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论文_王曼丽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自此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新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期间虽然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式登上革命的历史舞台,继续完成资产阶级未能完成和实现的历史重任,开启了新的革命历程。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才能完成,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必然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曙光,那就是走无产阶级道路,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传播到中国大地,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历史舞台上上演自己的角色,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最初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各种成熟条件。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觉醒了,清楚的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下,帝国主义的压迫中,中国的革命必须牢牢抓紧广大人民群众这颗稻草,尤其是中国的工人阶级。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偶然的,这是历史必然性。

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场上厮杀,他们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尤其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其经济的规模和形式也逐渐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工人队伍也强大起来。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工人数量有200万人左右,成为社会上一支新兴重要力量,虽然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是社会中的一股强大洪流,但是在黑暗腐朽的统治压迫下,中国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工人阶级不断进行着反压迫的斗争,他们主要以罢工的斗争方式进行反抗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他们的斗争还处在一个自发的阶段,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斗争形式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段。随着历史的客观发展,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率先拿起了反抗的大旗,运动期间,工人阶级不断支援学生进行反帝爱国运动,他们集体罢工,罢工的浪潮很快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运动中涌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这支新的主力军。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由原先单纯的经济斗争上升为了政治斗争,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进入历史视野。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也逐步提高,以工人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渐渐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开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革命历程。

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首先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其次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运动,再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这些救国救民的运动均以失败告终,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现状。中国的仁人志士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革命尝试都会失败,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来实现民族的振兴,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根本是不可能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是不行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镇压,他们怎么可能让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强大起来呢。

要革命,要挽救中国社会的沉重危机,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是最早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不是封建军阀和资产阶级的胜利,而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第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了李大钊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就开始大量搜寻阅读马克思主义和关于俄国革命的书籍,毛泽东的思想也迅速发生了变化,他后来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行动上,我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在“与劳工为伍”的实践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也由此从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让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撒满中华大地,诸多仁人志士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并以此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五四运动中涌现一批探求救国救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早在五四运动前,社会上就有很多探求救国救民的爱国组织,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们积极投身到这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军阀卖国的革命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救国救民的先进分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感染下,很多探求救国救民的先进分子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像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这场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是这一爱国运动的领袖人物。

此外,五四运动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德先生”与“赛先生”成为五四运动中最响亮的口号,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五四运动的熏陶和鼓舞下成为了早期马克思在者,虽然他们没有真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但是这些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用刚刚学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思想。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自立自强的中国人认为是自己的武器落后,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洋枪洋炮,兴起了洋务运动,后来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认为其本质原因是制度的落后,开始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掀起“戊戍变法”的制度革新运动,最后以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方案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这些探求救国救民的先进分子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必然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必将在固有的矛盾中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中国的出路在社会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下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虽然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当时社会特殊条件下的局限性所限制,但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方向,他们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工人群众的运动过程中不断磨砺和成长,为后来党的建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四、五四运动联接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沟通纽带,为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彻底的妥协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感受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中发挥出决定性作用。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初步掌握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脱掉长衫,走到工厂里了解工人的疾苦,走入工人的生活帮助工人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举办学习班、讲习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工人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武装工人阶级以及指导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联接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沟通纽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与工人运动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实现的。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酝酿、准备成立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进行的。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们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探索出中国需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而且这个政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1920年2月陈独秀到上海后,他主动去码头了解工人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中作调查,在他的指导下,上海各业5000多工人于5月1日集会,提出“劳工万岁”,党的那些骨干成员也是陈独秀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发展出来的。紧接着长沙、武汉、广州等地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党的早期组织在共产党成立之前都没有统一名称,有的称“共产党支部”,有的称“共产党小组”,它们都是后来组成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这些组织为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民主革命受到国际共产主义和列宁的关注,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伟大征程时共产国际派人员到中国来了解指工作,在加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进程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21年,在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以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一个新的火种就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吴越“.德”“赛”两先生青春永存—论五四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36-44.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李大钊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宋晓明.中共党建史:1921—1994[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6.

[6]张文正.党的领导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7]马敏,付海晏.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8]丁俊萍,吕惠东.从辛亥革命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J].学习月刊,2011,(19).

[9]王体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4,(01).

[10]卢毅.中国共产党诞生纪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7)

[11]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张太雷.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5]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曼丽(1994-),女,甘肃兰州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王曼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从五四运动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论文_王曼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