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实力论文,走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8832(2001)01—0034—05
20世纪为“美国世纪”已是不争的事实。究竟21世纪还是不是“美国世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10年前基本上是否定的,但目前已发生变化。近10年来,美国经济扩张长盛不衰,这无疑助长了人们对美国21世纪实力走势看好的乐观情绪。特别是新经济的出现导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结果,美国实力止跌回升。由于美国拥有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大优势,加上信息革命深入将使其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看来,21世纪初期美国仍将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龙头”地位。
一、美国兴衰的简要回顾
关于世界性的经济超级大国,近两百多年来主要出现过英国和美国。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取代英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但要成为世界全面性的超级大国,必须在经济、科技、军事、政治、文化等综合实力全面领先,这只有到二战后才实现。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实力经历了20多年的鼎盛期、10多年的相对衰落期和最后10年的复兴期。
(一)美国实力鼎盛期
美国在19世纪后期就已在工业生产和工业技术上超过英国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但是在二战前,其政治影响仍然较小,而且当时它在海外的利益也比较少。二战初期,美国处于实力的鼎盛期,无论是在世界生产还是贸易中均居主导地位。
美国取得并在战后初保持实力颠峰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二战是美国全面成为世界霸主的重要因素。二战不仅摧毁了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也削弱了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惟有美国一枝独秀,其经济实力因战争而增强。其次,创新是美国超越的关键因素:一是技术上的创新,19世纪末以来,世界上许多突破性的重大技术是由美国发明或发现的;二是科技体制的创新,即科学研究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如企业办实验室等;三是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美国与英国的小规模家族式的生产组织分道扬镳,组建大规模、由经理人员管理的现代化大企业。再次,美国还拥有其他竞争优势:一是生产规模的优势;二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优势;三是美国拥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最后,美国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1947—1973年,美国GDP年均增长达4.0%,高于1900—1938年(2.3%),其中6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6个月的持续增长。
(二)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期
1974—1990年为美国实力相对衰落时期。1965年, 美国仍占世界GDP的34.4%,到80年代这一比重已降到25%左右。美国在科技上的绝对优势也开始丧失,曾一度强大无比的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受到其他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经济的挑战。
美国相对衰落的根源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逆转,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而政府宏观政策又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70年代初起,油价暴涨,经济陷于滞胀窘境,而美国政府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宏观经济政策却无能为力。其次,为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美国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还要为其盟国提供军事保护,庞大的军费开支在较大程度上拖累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再次,美国产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传统产业甚至一些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压力空前增大。美国传统产业已无优势可言,而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长起来。最后,与美国经济缓慢趋势成鲜明对比,日本、德国等追赶国家的经济复兴并迅速崛起,它们的GDP增长率高于美国。
二、90年代美国实力的复兴
90年代,无论从纵向比较(与70—80年代相比),还是从横向比较(即与日本、欧洲等追赶者相比),美国经济实力都有较明显的增强。同时,美国经济实力复兴,既体现在宏观方面,也表现在微观方面。
首先,美国占世界GDP和贸易比重上升。据世界银行资料,1999 年,美国GDP为87089亿美元,日本为43951亿美元,欧盟为82952亿美元。美国占世界GDP比重从1990年的24.2%提高到1999年的28.8%;同期, 欧盟则从29.3%降到27.5%;日本从1993年18.2%降到1999年的15.2%。另外,美国也扭转了占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13.5%提高到1999年的15.6%;同期,日本从7.9%降到6.2%,欧盟从43.6%降到38.2%。
其次,美国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连续9年高居首位。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发布的材料,1992 —2000年,美国重新恢复并保持世界竞争力的首位,而同期的日本则从第3位降到第17位;德国从第5位降到第8位。在1999年的8项主要竞争指标中,美国在国内经济、全球化、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等排位中均居首位;而在政府作用和国民素质方面分别列第15 和6位。
第三,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提高。从纵向看,目前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创战后以来新高。1950年第2季度至1972年第2季度,美国非农业私营部门劳动生产率(产值/小时)年均增长为2.67%,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2.59%;1972年第2季度至1995年第4季度,它们分别为1.42%和2.58%;在1995年第4季度至2000年第1季度间,这两项生产率年均增长分别达2.73%和6.11%。从横向比较看,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增长高于其主要竞争对手。以每个职工产量为例,1995—1998年美国年均增长为2.1%,而日本为0.9%,德国为1.9%。
第四,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提高,美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势较大。据世界银行资料,1998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总出口比例33%(日本和德国分别为26%和14%),占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21%(日德分别为11%和8 %)。美国服务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据OECD资料,1997年信息密集型服务业的附加值占GDP比重,美为28.6%,日、德分别为17.9%和14%。
第五,在全球500家大企业中实力增强。 根据美《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美企业从1989年占167家增加到1999年的179家; 同期,日从111家减少到107家,德从32家增加到37家。美企业不仅大而且强,企业盈利状况较好。1999年,美在全球50家盈利最高的企业中占32家;而日本只有2家。
三、美国实力复兴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是实力复兴的基础
一国实力的增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只有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经济实力才能加强。从纵向比较看,战后美实力起伏三个阶段与其三个发展阶段相吻合。第一阶段实力处于鼎盛期,恰好是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47—1973年年均GDP增长率达4%。第二阶段处于相对衰落,因为这段时期(1974—1990)美经济发展先陷入滞胀,后相对缓慢的增长,年均增长降到3.1%。第三阶段美国实力重振, 因为美国经济增长较快,1990—1999年年均增长达3.4%,特别是1995—1999 年的增长达4.1%。
从横向比较看,美国七、八十年代实力相对衰落,是因为日本等经济迅速发展,赶美势头很猛;而90年代,美国的经济形势均好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首先,从GDP年均增长率来看,美国从80年代的3%提高到1990—1999年的3.4%;同期,日本从4.0%降到1.4%,德国从2.2%降到1.5%。其次,从人均GDP增长率看,美国1990—1999年约2.3%, 日本约1.1%,德国约1.1%。再次,从进出口看,美国在1990—1999年进口、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而日本为3%、4%,德国为3%、3%。
(二)新经济是实力增强的关键
最近OECD发表《新经济:创新和信息技术在增长中的变化作用》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中,美国有17年的经济增长高于欧盟;过去10年中,有7年的增长高于日本。结果,美国人均收入增长超过其他OECD 国家。如此强劲的增长对于赶超国家来说是正常的,而对一个已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生产率前沿的国家来说则是不寻常的。OECD认为这与新经济相关,新经济可能意味着较高的增长趋势,增长源泉来自信息通讯技术等。
美国在新经济方面独占鳌头,因为在促进新经济形成和发展方面,它比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更胜一筹。首先,加大研究与开发投资力度,并加快了创新速度。据美国家科学基金资料,在1992—1997年间,美国研发开支每年平均增长2.7%,相当于其他6大国开支平均增长率的2 倍(1.4%)。美国每年研发开支与其他西方6大国总开支差不多。近年来,美国继续增大对研发开支的力度,2000年增长7.9%,达2640亿美元, 占世界研发总开支的45%。研发开支增加有助于提高创新速度,因而专利显著增多。据OECD报告,1995—1998年为美国战后以来技术发明专利增长最快的时期,年均增长达12.5%,而1945—1972年为4.0%, 1973—1979年为-7.0%,1980—1995年为3.3%。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资料,1999年美国申请专利数量达30000项,远超过德国(10000项)和日本(7200项)。
其次,加大对信息技术投资,提高信息化程度。近10 年来美国对IT投资增长迅速,1999年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 对信息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占设备和软件总投资的比重从1987年的29%提高到1999年的52%,而1999年欧盟这一比例约35%,日本约25%。美国在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发展上也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1999年9月, 美国因特网用户比率(千分之一百六十)为欧盟的7倍,日的8倍以上。在1999年到2000年3月间, 美国因特网用户每千人又增加25.1,而日、德仅分别增加4.1、3.0。另据OECD1999年估计,1997—1998年, 美国占全球电子商务活动额的约4/5,西欧占10%,日本等亚洲国家占5%。
第三,风险资本(VC)机制对支持新技术公司启动至关重要。大量涌现的创业公司是新经济的重要力量。美国风险资本建立时间较长,多数著名的高技术公司(如微软、网景、英特尔等)均是在风险资本机制下成长起来的。近几年来美国风险资本投资猛增,从1993年的5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与因特网投资相关。 欧洲的风险资本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1995年以来,欧洲与技术相关的领域的VC增长较快,但作为启动和扩张阶段资金比例仍较低。日本VC仍处于不发达状态。日本VC公司主要向老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新企业提供资金。 1998年度,用于创业的风险投资仅占2%。日本风险投资规模很小,而且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风险资本管理人才。
第四,建立全球科技研究开发网络或战略科技联盟机制。90年代,美国加强跨国科研合作,使专利发明跨国化程度提高。据OECD资料,在1993—1995年,美国与外国共同发明的专利所占比例从1985—1987年的4%提高到近8%。技术联盟及相关合作安排有利于企业共摊成本,扩大产品范围,并增加盈利。1998年,美国1000家大企业盈利的1/3是战略科技联盟的结果,这一比例比90年代初翻了一番。
最后,美国还具备一些其他有助于新经济发展的机制。(1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比日本和欧洲强,因而更能适应条件的变化。 (2)美国政府对企业活动干预相对少,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3)美国在移民等方面的开放程度较大, 为美提供大量科技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
四、美国实力强势中的弱项
美国无论是竞争实力还是经济运行方面都存在着不少弱项。 据1999年《世界竞争力年鉴》, 美国在主要竞争力指标中的劣势项目包括:国内储蓄率、贸易和经常项目收支、企业收益税、雇员社会保障、温室指数、能源自给、服务业工资、企业纠纷、公司信用、产业关系、机会均等、熟练劳动力、青年就业和教育体制等。
近10年来,美国经济运行中也潜伏着不少隐患:严重的股市泡沫,高贸易逆差、高私人债务,低储蓄率和贫富悬殊加剧等。
(一)关于股市泡沫问题。自1991年以来,美国股价一路飙升,到2000年初,道·琼斯指数年均上涨16%,纳斯达克指数年均上涨30%(相当于同期GDP增长的数倍)。虽然2000 年无论是道指还是纳指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股票市盈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二)关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近几年贸易逆差连创新高,1998年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为1670亿美元;1999年贸易逆差增加到2650亿美元,比上一年扩大了59%;2000年头9个月逆差达2700亿美元, 超过1999年全年逆差总额。由于一些贸易的结构性问题仍存在,巨额逆差问题今后仍将制约美国经济的增长。
(三)关于巨额债务问题。近些年来,美国债务,尤其是私人债务和企业债务都在急剧膨胀。到1999年底,个人消费者债务达12000 亿美元,占GDP的13%;金融机构债务达7万亿美元; 非金融公司债务为35000亿美元。美国私人债务的增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票上扬所致,股价上升刺激股民借债进行高消费。
(四)关于低储蓄率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国民储蓄率低于其他主要国家,近些年来,储蓄率下降有加速之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居民储蓄率(即居民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1982年的10.9%降到1990年的7.8%,到1999年进一步降到2.4%;2000年第3 季度又降到-0.2%的新低水平。
(五)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由于新经济的成果绝大部分归少数富人所有,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拉大。据统计,1999年美国大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年薪是普通工人工资的419倍,而1980年这一差别为42倍。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无疑成为21世纪初美国经济增长及其实力增强的制约因素。
五、21世纪初美国实力走势展望
美国在综合实力的全面优势决定了美国在21世纪初还将维持其世界经济的“龙头”地位。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在某些领域向美国提出有力的挑战,甚至会超过美国,但全面超越美国,从而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样的前景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首先,美国经济发展仍未走下坡路,因而其实力仍不会急剧衰落。世界经济历史表明,一个强国的急骤衰落除了追赶者综合实力全面赶超外,最重要的是因为自身经济出现大问题,如发生严重衰退等,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极小。其次,科技革命仍方兴未艾。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独占鳌头,不仅加快经济发展,也扭转了美国实力相对衰落过程。目前信息技术革命正方兴未艾,许多专家认为,信息革命迄今为止仅释放出1/3的能量。与半导体技术相伴的网络技术,还有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将使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持久进行,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新的推动作用。第三,创新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美国实力得以维持的核心力量。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源促进发展阶段”;二是“投资促进发展阶段”;三是“创新促进发展阶段”;四是“财富促进发展阶段”。美国经济仍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在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昔日英国那样的急剧没落的境地。100年前的“大英帝国”的式微, 是因为它到了“财富促进发展阶段”,即到了吃老本的阶段,不思创新和调整。而美国正处于“创新促进发展阶段”。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主要是靠不断的创新与调整。因此,美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对内外矛盾和危机的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也具有较强的弹性与活力。
然而,美国实力复兴是其相对衰落全过程的阶段性变化。美国实力复兴与其竞争或追赶对象的经济不景气及实力相对衰落也有很大的关系。在90年代竞争中失利的日欧等国家正重振旗鼓,以图东山再起。新经济已在这些国家蓬勃兴起,其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位并将取得成效。同时,美国经济繁荣掩盖着大量已存在但尚未恶化的潜在问题。随着美国经济问题的凸显,其他主要国家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方面后来追上,美国领先优势会逐渐缩小。此外,一些新兴的市场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崛起,也将使21世纪全球性综合实力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尽管21世纪初美国在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变,但90年代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会有所改变,因而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将有一定的缩小。上述估计基于两点假设:一是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缓慢,出现一次温和的衰退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二是随着欧洲经济增长加快,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继续复苏,加上新经济在其他国家发展,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近来国际机构对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也表明这样的趋势。据世界银行2000年底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报告预测,在2000—2010年间,世界GDP 年均增长率达3.5%,其中,美国为3.0%,欧盟2.8%,日本为2.0%。因此,美欧日间的经济增长率与90年代(分别为3.4%、1.6%、1.4 %)相比更加趋同。
总的来看,美国在经济规模、科技创新、金融制度、高等教育、企业实力、全球化、信息化及其他“软实力”方面拥有领先优势,美国凭借这些优势来维持其霸权地位。但同时美经济也面临高逆差、高债务、低储蓄、高股市风险等;新经济也不能使美国摆脱周期性衰退。另外,随着新经济向世界扩展,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发生量和质的重大变化。因此,即使21世纪初仍是“美国世纪”的延续,但整个21世纪看来将不再是美国的世纪。
〔完稿日期〕200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