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探索-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论文

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探索-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论文

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探索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许 丹 (贵州大学 550000)

摘要: 科技及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使旅游发展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当下,旅游业已经进入IP时代,IP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产品领域不断开始拓展,旅游业希望借力旅游IP推动旅游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通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进行探索,试找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新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 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西江苗寨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者在旅游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有诗也有远方。在旅游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更青睐于有文化、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希望获得独特的、难忘的旅游体验。贵州省是一个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且各少数民族都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先天的资源优势基础上,民族村寨旅游成了贵州旅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贵州省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质化严重、商业化程度高、旅游体验不强等问题,在强调内涵式旅游的今天,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因素。科技及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使旅游发展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旅游业创新和IP发展报告2018》指出,我国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创新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日趋成熟,旅游业迈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下,旅游业已经进入IP时代,IP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产品领域不断开始拓展,旅游业希望借力旅游IP推动旅游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强调产业跨界融合的今天,IP成了串联众多文化变体的灵魂和主轴,民族文化与旅游IP的融合,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通过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探索,试找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新的发展方式。

二、IP与旅游IP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IP与旅游IP的含义

IP即英文单词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译为知识产权,泛指文化娱乐领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与游戏的版权。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另一类是版权,版权更多是涉及到智力文化成果。从2015年起,IP一词不断出现在国内的文化行业中,如电影业、电视业、动漫行业中,后来也出现在旅游业中,国内旅游IP概念最初由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提出,在不同行业中,IP有了不同的含义和内容,对旅游业而言,旅游IP是基于某一特定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智力活动在旅游领域中形成的、受保护的创意构思与表达。

(二)旅游IP的特征

1.排他性

旅游IP是排他性的知识资产,是基于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域的独特性,在与旅游要素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以游客为中心创造出的具有排他性的专有知识资产。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核心因素,而资源独特性就是构成旅游IP内容的关键,是一个旅游目的地优质而稀缺的内容。

2.资源保护性

FC的设定,决定了炭黑温度的快速恒定,但由于炭黑温度的滞后性,当前的炭黑温度反应的是40 min之前的FC值。而且生产炭黑品种的改变,原料油等工艺控制参数变化,也将引起尾气热值改变,造成尾气燃烧后燃烧温度值的改变,尾气流量也将随着燃烧温度和炭黑温度调节改变,进而FC也随之改变。因此,FC的取值需要一定控制调节经验,且有必要采取DCS自动计算该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西江千户苗寨虽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产品仅停留在游览层面,旅游者看看苗寨的建筑、观赏苗寨的歌舞表演,尝尝苗寨独特饮食是旅游者进行的主要旅游活动,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转化发展,旅游者没有获得很好的旅游体验。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共有1285户512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苗寨总人口的99.5%,因此有“千户苗寨”称号,是中国最大的苗寨,因此也有“苗都”之美誉,西江千户苗寨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地方,苗族的建筑、饮食、服饰、歌舞、银饰、刺绣、蜡染等文化都在西江千户苗寨得到很好的保存,是了解中国苗族历史与发展的首选地,因此它在发展旅游IP时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

校刊是一块教师家门口的教学教研试验地,因其“接地气”而倍受广大师生喜爱。校刊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推进素质教育,挖掘、总结、推广教研成果为宗旨,宣传典型经验,探讨热点问题,坚持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研员、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积淀,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走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便利工具。校刊内还有名师的课堂解析和评价,帮助教师学会观课和评课,并从课堂实际教学中汲取养分,提高教师的课堂鉴赏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证明,校刊的创办对激发教师创作兴趣,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三、西江千户苗寨旅游IP发展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3.旅游IP产品化

IP是对某一旅游资源核心吸引力的提取,基于该旅游资源能形成与该资源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即资源产品和衍生产品,今天是一个IP时代,好的IP具备替代性小、粘性更大、文化内容更丰富、商业模式更多元、变形能力更强的特质,好的IP可以延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

(二)旅游发展基础

西江千户苗寨具有较长的旅游发展时间,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江人民就开始自发发展旅游,2008年贵州省旅发大会、第一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第二届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在西江召开,从此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而且西江一直是国内外旅游者到贵州必须打卡的一个地方,因此,西江千户苗寨在发展旅游IP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上文提到的关于旅游IP的概念中就强调它是受保护的,IP本意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有所有者属性,它是由创造该IP的所有人拥有,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创造了IP的一个群体,旅游IP也是一样,它是由组成该IP的特定旅游资源提供者所拥有的,因此在旅游IP的使用中,只有该IP的所有者才能无偿使用该资源,这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其他人未经IP所有者允许便使用该资源进行商业化行为。

(三)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越来越重视,2017年4月,文化部印发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规划》提出文化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2019年8月31日,科技部等6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品价值评估与版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追踪等文化服务技术研发,旅游IP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文化科技化的一个过程。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西江千户苗寨中旅游产品仍然处于初级化方面,但是当下参与旅游发展的科技人才比较缺乏,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的能力不足。

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天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用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由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听力的训练。比如,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单词分类游戏,教师先说出一个单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同类单词,如banana,apple,grape等。在中高年级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句子和短语的接龙游戏。如,I am a boy.I like blue.I like to draw pictures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听力锻炼都是有利的促进。可见,游戏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未能深度挖掘与转化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1],其原理是半导体和金属相连接的部位在受到光照时会产生不同的电压,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的核心是光伏电池,随着薄膜技术的发展,光伏电池已生产早实现量产,制造成本也随之降低。光伏发电时为了最大效率的转化光能,需要用一定量光伏电池排成阵列,并跟踪其最大功率点,更高效率的利用储存电能。

利用ICEM CFD软件对四种结构的水力旋流器模型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生成的结构网格如图2所示,四个模型的网格数量均在50万左右。

(二)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

在旅游发展中都强调要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但是简单地将苗族人的文化呈现给旅游者就是保护吗?西江的旅游,一些文化表达现象已经脱离了它原本的意思,只是为了取悦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护。

(三)缺乏旅游创新人才

近年来,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国家持续不断地加大了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增加了对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和村容村貌等的建设投入,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城乡差距由来已久,公共服务及其设施整体落后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全面改观,突出表现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五、西江千户苗寨旅游IP发展路径

(一)深度挖掘并提炼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

在品质旅游时代,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景区的品牌、产业、业态都将围绕自身文化来构建消费内容,因此,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找出西江文化中最独特、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并将其形成该地独特的旅游IP,并以该IP为核心,延长其产业链,以增强游览的娱乐性和参与性。

(二)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体系

民族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从形式上更多变现为非物质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要强调与时俱进,将民族文化通过科技手段以数据库的形式保护起来,只有生产了该民族文化的人才能使用该数据库内的内容,这样使民族文化具有实物的载体,更具有知识产权性,使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当地居民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三)加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人才资源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人才资源建设,增加更多能将民族文化转化成旅游产品的科技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存在旅游IP发展

(四)延伸旅游IP体系下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产业链

旅游IP具有极大的跨界衍生性,以旅游IP为核心发展相关旅游产品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前景,旅游IP通过特定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与旅游者建立情感共鸣,具有一定的IP粉丝群体,并形成强大的势能,丰富产品类型,促进旅游IP的商业变现和商业溢价。

六、总结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享誉国内外的苗寨,需要在旅游发展上不断升级,做到与时俱进,旅游IP发展是在挖掘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发展的新探索,更加强调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独特性、品质化,也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于民族文化的科技化发觉和现代化发展,尽管现在其旅游IP发展可借鉴的经验有限,但是在IP时代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韩梦蕾.“IP+ 旅游”模式下如何打造创新旅游产品—以广州聚龙村为例[J].经济视野,2017,(21):180-181.

[2]何少琪.基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旅游IP经济利益[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4):50-51.

[3]张位中,胡北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 IP 认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4):167-171.

[4]曹梦婷,朱晓辉.旅游 IP 发展现状探究[J].产业经济,2018,(35):70-71.

[5]洪清华.得 IP 者得天下 [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

[6]陈琼.文化 IP—在无形资产中创造文化价值[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2017:8.

作者简介:

许丹(1997- ),女,贵州黔西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大学,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产业。

标签:;  ;  ;  ;  ;  

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IP发展探索-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