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贺静 马倩 郭唯 崔清伟 单浩飞

1.贺静 深州市医院麻醉科 河北省深州市 053800

2.马倩 深州市医院妇产科 河北省深州市 053800

3.郭唯 深州市医院检验科 河北省深州市 053800

4.崔清伟 深州市医院麻醉科 河北省深州市 053800

5.单浩飞 深州市医院麻醉科 河北省深州市 053800

【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组,3组患者各30例,分别予以罗哌卡因0.3%、0.4%、0.5%浓度的麻醉。并将3组患者经麻醉的神经阻滞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进行对比。结果:C组的肌皮、桡、尺神经的完全阻滞率显著较A、B组更高,P<0.05,且3组间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浓度较高的罗哌卡因(c:0.5%)的神经阻滞效果越好,则起效更快,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关键词】:肌间沟臂;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物的浓度及剂量为影响臂丛阻滞效果及镇痛维持时间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为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选取本院收治的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行不同麻醉方案,并将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组,3组患者各30例,具体如下:

A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7、13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2岁,下限值19岁,年龄平均值(38.13±8.13)岁;体重范围上限值:72kg,下限值50kg,体重平均值(61.57±10.36)kg。

B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6、14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1岁,下限值18岁,年龄平均值(37.85±8.52)岁;体重范围上限值:73kg,下限值52kg,体重平均值(62.20±10.14)kg。

C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8、1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1岁,下限值19岁,年龄平均值(38.20±8.44)岁;体重范围上限值:72kg,下限值53kg,体重平均值(61.82±10.32)kg。

对比3组上肢手术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

1.2 方法

3组上肢手术患者入室后均予以咪达唑仑(2mg)镇静,引导并协助上肢手术患者平卧,于超声引导下扫描肌间沟臂丛神经,促使臂丛影像置于超声图像间,于超声探头外侧行穿刺,于超声图像辅助下对深度、角度进行调整,进针时缓慢贴近臂丛神经[2],如未出现血液回抽现象则予以局麻药注入,将进针推出至皮下对角度进行调整,于臂丛前上方缓慢贴近臂丛神经,如无回抽血液,则将其余的局部麻醉药物推入,3组分别予以罗哌卡因0.3%、0.4%、0.5%浓度的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上肢手术患者经麻醉的神经阻滞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3组上肢手术患者经麻醉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3组上肢手术患者经麻醉的神经阻滞率为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3组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3组对比神经阻滞率

C组上肢手术患者的肌皮、桡、尺神经的完全阻滞率显著较A、B组更高,P<0.05。如表1:

3 讨论

罗哌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作用时间长等特征,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神经细胞Na+通道进行抑制,从而阻断神经传导,从而发挥神经阻滞效应。有研究表明[3],罗哌卡因对于臂丛阻滞的效果较好,在适宜的浓度下可迅速产生麻醉效果,提高阻滞的成功率。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C组上肢手术患者的肌皮、桡、尺神经的完全阻滞率显著较A、B组更高,P<0.05,表明患者的肌间沟臂丛神经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下,其对于肌皮、桡、尺神经的阻滞效果较好,均达到完全阻滞,亦验证了0.5%罗哌卡因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本文研究数据表2显示,3组上肢手术患者间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于较高浓度下的罗哌卡因麻醉,可促进药物迅速起效,延长镇痛时间,但术后的恢复时间较慢。故临床中需严格把握局麻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对机体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浓度较高的罗哌卡因(c:0.5%)的神经阻滞效果越好,则起效更快,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1]佘庆.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6):808-811.

[2]陈学均,万永灵,温开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导管注射0.75%罗哌卡因的有效剂量研究[J].四川医学,2016,37(2):154-157.

[3]刘勇,张燕,曹兴华.0.2%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4):14-15.

论文作者:贺静 马倩 郭唯 崔清伟 单浩飞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论文_贺静 马倩 郭唯 崔清伟 单浩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