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兴市绕二中心小学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通过读来解决语感问题。很多课文学生可以通过读,读出我们想要的东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评感悟及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d在此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读书的。
一、要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课标”对朗读的目标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和“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怎样读算是“有感情”的读,我认为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感情,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应侧重情感的体验,淡化技巧的要求。倘若说“正确”、“流利”地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地读,则是“悟”出来 的。在进行必要的“重音、停顿、速度、高低”朗读技巧指导之外,“有感情”地读更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对于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既要让学生悟出父亲也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又要让学生懂得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应突出“盯”、“好一会儿”、“得”几个字,以表现父亲在道德抉择面前所体现出来的坚定决心。
二、要尊重学生朗读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不相同。因此,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如朗读《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有的学生认为这里激荡着小金花当时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要读得激昂些;有的认为这里浓缩着她失去亲人的无比悲痛,要读得低沉些。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都是可以成立的。
三、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有效地指导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同学朗读后,老师的指导一定是针对他的朗读,既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们的指导意见以后至少再读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指名学生分段读文时,当张辉剑同学读到“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这句话时,他把这里两个“为”都读成第二声,我在请别的同学评读后再让他读,他直到第四遍才把这句话读正确。这样扎扎实实的指导,无论是对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还是水平低的同学,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坚持下去,哪怕是一节课只有几个学生有收获,一天、一星期、一学期、一年、几年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就会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教,因人定标,关注学生个体朗读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既要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朗读的横向评比,更要重视学生个体本身朗读的纵向比较,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要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的多样,对于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1、范读。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们总会自觉或不自学地进行模仿、借鉴。一般地说,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听范读,是对朗读的赏析。恰当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较大。一般在诗词教学中常用到范读。
2、赛读。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例如,我在学生读文(没有感情)后,我是这样说的:“这包方便面干吃还可以,可是大家很喜欢放调料泡起来吃。谁能给泡一泡?”学生立刻会说:“我来!”“我来!”课堂中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3、自读自评。要求每位朗读者进行 自读后的自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的读超过了别人,哪儿的读有问题。这种形式促使朗读者自我反思,能增强朗读者的更改思考,减少朗读的盲目性。
4、帮读。如甲读后,乙点评,再由乙给甲示范读。这样的读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
5、分角色读。对一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内容,采取“角色朗读”,让学生入境,深入体会。
6、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个别读,有利于表现个性,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担心自己读不好而在同学中出丑;集体读,虽有“滥竽充数”的同学,但也有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
五、要学会朗读阳光评价
有人说,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学会赏识、学会激励。老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境中。教师还要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 如“你真是一个小播音员,可以上电视台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游鱼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也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你把爱(恨)写在了脸上了。”等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捎上不足,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指导的方法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善于尝试,你的课堂将会变得精彩纷呈。你的教学也将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论文作者:张孝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学生论文; 感情论文; 评价论文; 之情论文; 同学论文; 水平论文; 文本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