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彬[1]2001年在《MIS的管理支持体系结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当今企业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理论的创新、竞争的加剧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目前按原有模式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管理人员多变的、多方面的需求。在此情况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构架进行研究,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叁层构架体系以及信息运动方式,结合该构架体系展开了MIS系统的管理支持体系的研究,提出管理支持的概念、方法、步骤。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得出管理支持的基类,并运用UML构造系统模型,提出以大粒度重用为指导思想的开发方法:基于构件的构架开发方法(TCDM),并运用该方法来开发管理支持系统。最后通过“云南省卷烟营销支持系统”的开发来验证管理支持和TCDM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张智光[2]2007年在《面向集成化MIS的叁维管理体系结构及其集成计划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大中型企业MIS的集成化和管理的系统化,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系统集成理论和控制原理,研究多维管理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理.构建了集成化MIS的理论模型——叁维管理体系结构的金字塔模型;剖析了各维度内部和各维度之间的集成机理;分别设计了面向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的网络结构集成计划模型和多级反馈与前馈集成控制模型,并探讨其集成化运行机制.该叁维集成化管理模型将对企业集成化MIS的开发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使得企业从整体到局部、从空间到时间所涉及的各类管理单元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便有效实现其长远管理目标.
王勇[3]2006年在《基于MIS和GIS的船岸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等特点,成为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运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经营集装箱船舶的公司不断增多,各公司船队规模也相应壮大,导致船队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能否科学管理,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集装箱运输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对于航运企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管理水平,这才是保证安全和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唯一出路。目前,有关船舶管理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已进入了实际的应用阶段,但研究的范围尚有局限性,没有针对集装箱船舶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涵盖。首先,本文总结了当前集装箱船舶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指出;船岸信息隔离导致了业务流程的分散,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无法进行有效地资源共享和利用,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然后,根据文献综述和调研结果,全面比较和分析了一些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实际,并提出;要实现集装箱船舶运营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必须要切实解决好管理上突出的矛盾,即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公共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功能与数据的整合,建立完整的船岸信息系统,进行集装箱船舶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应用,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方式下的集装箱船舶运营管理,这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考虑到船舶运营与地理信息的重要关系,研究将基于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本文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和管理控制一体化思路之间的关系和特点,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设计原则,并在“技术要求”、“资源利用”、“系统灵活性”和“系统安全性”等方面深入探讨,为系统的成功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管理控制一体化思路指导下,研究如何实现船岸数据的采集和同步,建立有效的船岸数据通道。分析了卫星等通讯方式的优缺点,在数据内容、收费高低、传输量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多点的数据同步途径,增加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稳定性,充分利用了船舶现有的自动化设备,集数据采集和数据传递与一体,彻底解决了船位调取成功率低的问题。针对于船舶的运营管理,本文在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叁个方面给出详细的功能方案和解决办法。从日常的船舶维修保养、设备管理、备件采购、安全管理、油品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具体业务着手,综合考虑全面实施MIS和GIS功能衔接对数据采集和业务流程的需要,并逐一落实到每一个模块,将集装箱运营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其中一些业务流程的设置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例如设备维修保养的工单式管理、备件流程“一单到底”的操作、船舶监控和燃油监控的实时性等等。“管理控制一体化”思路作为船岸信息平台的主线,紧密地把船舶和岸基结合在一起。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功能,自下而上的建立了一系列实用的模型,以安全、效益为核心,着眼于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数据,提供分析、比较、评价和优选等技术方法的同时,也为现场管理者及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决策支持。整个船岸信息系统的研究,最大程度上地利用了信息资源,把集装箱船舶运营管理特点和各信息系统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理论结合实际,建立了船岸信息系统的平台原型,并在软硬件系统的部分功能开发中取得了成功。
毛海军[4]2006年在《MIS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水平、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来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处理和查询施工项目管理中所设计的大量数据、表格、指令和图形等信息已成为当今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建筑业持续的,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制定并颁发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施工企业信息化目标“围绕核心业务,实现整体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08年,各类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上一流施工企业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研究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强的理论及应用意义。 本文主要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方法,系统地阐述了MIS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实施的技术方法;在分析了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信息化施工的基础上,论述了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接着探讨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对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图;最后,对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意见,并对P3软件及EPC模式企业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开发构架流程和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标设定和相关信息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该系统下“二控叁管”子系统的具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流程,针对一般的工民建项目分析了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和各子系统的运行后的审核评判指标。探讨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目标实现的评判指标和评判方法。 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信息化施工管理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进一步的系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张旭博[5]2003年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MIS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行业变革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新的信息技术使供电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何通过拓宽企业信息系统的范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是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以市场和客户服务为轴心,以方便客户为宗旨,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管能力,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展电力消费市场,提高电力销售收入回收率,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 论文所论述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是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电力营销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结合双城市电力局的实际情况设计了YX2000系统。该系统具备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监督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是促进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整个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中其各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既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宏观勾画,对各层次的功能进行细致描述外,还注意了各个层次之间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最终使之成为有机协调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彭水华, 张新武, 刘仲英[6]2001年在《MIS柔性及其体系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提出MIS柔性的研究背景和MIS柔性概念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基于变化的叁维模型,研究MIS面临的变化,然后分析MIS分层结构中各层对柔性的需求,最后提出包括MIS柔性的软硬件体系结构与柔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内的MIS柔性的体系结构。
金鑫[7]2007年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所论述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是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电力营销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结合鞍山供电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监督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是促进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整个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中其各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既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宏观勾画,对各层次的功能进行细致描述外,还注意了各个层次之间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最终使之成为有机协调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倪志伟[8]2008年在《基于工作流和Web服务技术的MIS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之一,己经成为当代社会经济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要求MIS能适应多变的企业环境。因此,如何构建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MIS,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MIS的要求,针对目前MIS设计的现状,运用工作流和Web服务技术,对传统的MIS设计的不足进行了完善。本文采用工作流技术完善MIS的业务流程柔性,用Web服务技术改进MIS的处理功能配置柔性,并结合这两种技术,提出了构建柔性化MIS的方法、策略。然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MIS框架设计方案,包括其体系结构、框架模型和系统实现模型。最后,本文根据新的MIS框架设计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ATM应用系统,结合其部分功能进行具体分析,验证了新的MIS框架设计方案的理论与技术可行性。本文基于工作流和Web服务技术,得出的MIS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为解决企业业务流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崔乐乐[9]2011年在《MIS软件质量的可持续性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MIS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之而来的MIS软件质量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MIS系统满足用户需求、运行可靠稳定、维修便利经济、质量保障可持续,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综合阐述软件质量一般技术基础上,着重分析软件质量的控制方法、质量度量方法及质量改进技术。根据软件质量可持续性保障要求,论文探讨了MIS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在MIS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质量保障,提出了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完善也是对MIS软件质量的可持续性保障的观点。结合课题实践,论文最后从B/S和C/S架构的角度具体阐述了MIS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方法与技术。
黎娅[10]2007年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软件需求的激增,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软件开发技术来适应软件发展的要求。软件复用是解决这一软件危机行之有效的方法,软构件技术则在软件复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是一种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是软件复用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其出发点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己有的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软件体系结构为组装蓝图,以构件为组装部件,支持组装式开发。通过此技术,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充分利用己有的开发成果,将开发的重点集中于应用的特有构成成分,不仅可以实现最小编码,而且大大减轻了测试和维护的工作量,还是消除重复劳动、避免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缩短软件产品交付时间的现实有效途径之一。论文根据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在解析软件危机实质、分析研究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及软件开发方法相关概念和规范的基础上,对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研究了软件复用的概念、原理、关键技术、分类、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软件复用技术将为软件开发和工程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系统研究了构件的概念、特点、分类、描述方法、构件实现的规范和标准(COM, DCOM, CORBA, Javabean/EJB ),分析了构件库以及构件的演化,从开发构件和基于构件应用软件系统构造两方面入手,研究了基于构件软件开发基本思路和生命周期模型,开发构件的设计原则,构件组装软件系统的方法等。最后,就基于构件软件开发技术在图书馆MIS中的应用作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开发模型及具体事例,初步规划了图书馆MIS的相关构件,并构建了查询构件,从实践应用上证明了这种技术在系统设计和快速实现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MIS的管理支持体系结构研究[D]. 缪彬. 昆明理工大学. 2001
[2]. 面向集成化MIS的叁维管理体系结构及其集成计划与控制[J]. 张智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基于MIS和GIS的船岸信息系统研究[D]. 王勇.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4]. MIS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毛海军. 浙江大学. 2006
[5].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MIS研究[D]. 张旭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6]. MIS柔性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彭水华, 张新武, 刘仲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7].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金鑫.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8]. 基于工作流和Web服务技术的MIS设计方法研究[D]. 倪志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9]. MIS软件质量的可持续性保障技术研究[D]. 崔乐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10].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应用研究[D]. 黎娅. 重庆大学. 2007
标签:管理学论文; mis论文; 柔性管理论文; 柔性生产论文; 软件开发模型论文; 信息系统规划论文; 信息系统集成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船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