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解读论文_李梦瑶

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解读论文_李梦瑶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应运而生。本文围绕笔者对该课的解读:引导中学生以学习违法行为及其分类、了解犯罪及如何预防犯罪、增强法治观念、依法维权等内容开展教学。同时笔者也对如何帮助中学生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依法治国;初中生;教学建议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立足于新时代我国要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积极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教学目的是引导初中生理解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做守法的公民。第二单元包括三课的内容,分别是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其中第五课共有三框内容,每框包含两目,第一、二框要讲解的理论性的知识点较多,也较难理解,建议分别安排两个课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多注意真实案例的引用。第三框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在前两框的铺垫下建议安排一个课时。下文中将围绕着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述。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依法治国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探索,依法治国的方略先后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法治道路。部编《道德与法治》设置《做守法的公民》一课对于中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权具备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落实全民守法,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为此,工作在一线的任课教师们应该多了解时事与政策,做好意识形态的下达和解读工作。注意研读教材、主动理解并积极践行课程所承载的时代任务。将时代要求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相结合,贯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二、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

(一)学习法律知识

承接第二单元前两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社会规则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且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这两种调节方式具有各自特点和侧重点。法律调节具有明显的原则性、刚性和规范性特征,这也正体现了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内化为我们自觉的行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授新课时,以“探究与分享”的三个镜头作为导入,请同学们讨论,镜头里的当事人行为的不当之处。并由当事人所受到的处罚请同学们展开讨论,由此引入新课。带领同学们明白学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违法无小事。从两个角度对违法行为进行讲解,第一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可以划分为以欠债不还为代表的违反民事法律的民事违法行为和以扰乱社会治安为代表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以及如故意杀人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第二,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而犯罪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为此,要加强对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到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因为在我国的《刑法》中对对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犯罪的人要受到刑罚处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在内的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为主的四种附加刑。

(二)培养法治观念

犯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法制观念预防犯罪。为此,再次从课堂导入时所用的三个镜头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学会依法维权,明白在我们在遇到侵害时,应该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权,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来维权。还可以通过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控告等方式来寻求国家法律救济的方式来维权。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他们培养正确处理面对违法犯罪状况时的能力。让他们明白首要前提就是保全自己、减少伤害要巧妙的借助社会、国家的力量,灵活机智的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对《做守法的公民》的教学建议

新时代,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祖国的希望,象征着祖国初生的太阳,中学生更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为此,作为初中生在新时代能做的就是响应全民守法的要求,认真学习法律常识,理解守法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做法治方略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明确违法行为的定义并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犯罪是违法行为中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了解犯罪的特征及犯罪的处罚方式并且加强自我防范,主动加入到预防犯罪的队伍中来。

老师在备课时要遵循情感价值观目标为首要目标的导向。在课程环节设置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生动性和参与性的选择。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法,自觉守法,积极做依法治国方略的践行者。引导学生,学习了法律之后要善于运用法律。当我们遇到侵害时要依法求助,要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初中生是祖国冉冉升起的太阳,是民族的希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要求下,教师因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担当。形成主动学法、守法光荣的班级、校园氛围。引导他们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处事原则,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忠实崇尚者、遵守着和捍卫者。

参考文献

[1]编写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M].(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李梦瑶(1993-),女,云南曲靖人,在读学术型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论文作者:李梦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学法懂法,做守法的公民——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学解读论文_李梦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