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肺中药汤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抑茵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中药汤进行辅助治疗,然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依据(P均<0.05)。结论:补肺中药汤有很好的健脾化痰、清肺止咳功效,可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会使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肺中药汤;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其中,还会有1%~2%的患者进展为肺气肿和肺源性性脏病,所以,对于支气管炎的的诊断以及防治工作受到了广大医师的高度重视[1]。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病理为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其周围的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长期的咳嗽、痰多、还伴随着喘息,其病程的进展一般较为缓慢,属于中医学的“咳嗽”“ 痰证”“痰饮”“喘证”等疾病的范畴之内[2]。中医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是培土生金、辛温通络、清肺化痰、补肾健脾、降气行瘀等。本研究则是对补肺中药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选取我院的104例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先报告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他们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患者均咳嗽、痰多并伴随着喘息,其中咳痰呈白色黏液状和浆液泡沫状,痰中偶有带血。并进行听诊,发现少数患者的背部、双肺底闻及干、湿I罗音,患者咳嗽后,哕音会消失或者减弱。这些患者的典型症状一般发作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发作时间一般为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3]。对不足3个月者进行x射线和肺功能检查,施以辅助诊断予以确诊。中医辨证属痰热证,一般有咳嗽、咳痰等体征。痰质呈现脓、黏脓或黏浊痰,咳出困难,同时患者可伴有发热、舌红苔黄、咽部肿痛、口舌烦渴、脉弦滑数等热证表现。排除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心脏疾病、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为24~53(36.7±8.6)岁;病程为(10.4±.5)a。对照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5—57(39.2±8.6)岁;病程(10.5士5.4)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天滴注两次,同时给予静脉推注氨溴索30 mg,也是每天两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肺中药汤进行辅助治疗。药汤的方剂组成为: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法半夏10g、炙甘草10 g、瓜萎仁12 g、陈皮5 g、桑白皮15 g、杏仁12 g、浙贝母12 g、紫菀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款冬花15 g,每日一剂,用水煎煮,分为两次服下。
(三)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咳痰、喘息等支气管炎的症状以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将每种症状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无症状四种。将它们分别对应计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即3分,并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治疗指数=治疗前各项症状总评分一治疗后各项症状总评分)/治疗前各项症状总评分。并对治疗指数的大小所对应的治疗效果进行划分。治疗指数大于或等于2/3的,说明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症状以及各项体征等都有明显好转,则为显效;若治疗指数大小在2/3和1/3之间,说明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症状以及身体的各项体征都有所减轻,则为有效;但是,若患者的治疗指数小于1/3,说明患者的支气管炎症症状以及各项体征均未减轻,甚至有加重的可能,则为无效。并以显效和有效共同计作临床有效。
(四)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以EXCEL进行录入,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和(x±s)表现计数和计量资料,借助x2和t进行检验;若(P <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的52例患者临床有效率是96.15%,对照组52例患者护理临床有效率是73.07%,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x2 =5.655,P=0.017)。详细见下表1。
三、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会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其周围的组织。其病理的变化过程往往为慢性气道阻塞,外周气道的弥散性病变进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它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时而伴随着喘息,发病期一般为两年或两年以上,每年的发病时间一般为3个月以上。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进行戒烟,并读督促患者加强锻炼,同时注意患者所处环境,保证其不与粉尘、有害烟雾、刺激性气体等接触,避免病情的恶化,从而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所用药汤的方剂中,党参为常用的补气药,性平,归脾、肺经,味甘、微酸。能够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状。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有腱运中气、润肺生津之效,此外,它还具有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犯寒凉、滋胃阴而不湿,养血而不偏滋腻等特点;而炙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能够调和多种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倦怠乏力、脾胃虚弱、脉结代,还可解附子毒;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其芳香质柔,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燥湿利水的功效,还可用于安胎。在应用过程中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小便不利,大便溏泻,食少腹胀,痰饮,水肿,胎动不安等症;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益脾和胃等功效[4]。以上药物配伍可以益气健脾、祛湿化痰,可显著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提升。
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补肺中药汤佐治慢性支气管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的咳嗽、痰多、喘息等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忠.谈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防治措施[J].求医问药,2016,11(3):58-5.
[2]陈阳,翁惠.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29(3):140-141.
[3]高翔.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23(9):790-79.
[4]刘陈.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5(10):932-934.
论文作者:曾永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支气管炎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药论文; 咳痰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