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战略与企业快速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战略论文,快速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但经济增长和就业真正的“促进器”是少数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以美国为例,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5%,只有不到20%的快速成长企业创造了就业增长的80%。更为重要的是,快速成长企业经常作为市场的表率、企业成功的典范和企业家精神的代表,营建了一个国家及地区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政府、投资机构、其他企业家和创业者所关注(Fesser和Willard,1990)。我国联想、蒙牛、海尔和小肥羊等企业的快速成长,不但有助于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崛起,而且对推广创造人们新生活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这样的企业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企业成长研究的深入。
尽管企业快速成长对国家社会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快速成长是很难达到和维持的。Hambrick和Crozier(1985)认为快速成长企业管理者经常面对规模快速增长、管理决策盲目自信、企业内部浮躁和资源需求极度扩张带来的压力。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导致失败。这样的失败企业在我国叫做“流星企业”。虽然企业快速成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举不胜数的调查认为(Deloitte and Touch LLP和Wirthline Worldwide,1996)在相当大比例的企业中成长是企业首选战略。然而,企业快速成长不是一个随机过程,而是一个与具体企业特征、行为、战略和决策有关的过程。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具有自身的特性。很多国外学者致力于识别企业快速成长的特征。但在我国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回顾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将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慢的企业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了我国快速成长企业的一些典型特征。
一、文献回顾
快速成长企业的文献主要研究快速成长企业与速度相对慢的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系统差异以及差异是什么等问题。Delmar(1997)发现诸多研究对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很少有一致的意见。Delmar和Davidsson(1998)认为尽管研究论文增多了,但是“高成长企业”研究深度仍然有限。Wiklund(1998)认为快速成长研究过于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他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企业家特征、资源、能力、战略和任务环境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Barringer(2005)认为快速成长企业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成熟了,指出了快速成长研究的四个研究领域:企业家特征、企业特征、企业实践活动和人力资源管理,并提出由上述四个部分组成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对Wiklund和Barringer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认为Barringer(2005)的研究确实有了进展。他的主要观点为:第一,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企业成长特征、企业实践活动和人力资源管理因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第二,企业家个人特征对企业快速成长有巨大的作用;第三,企业快速成长的理论框架可以基于创业管理和企业实践活动构建。另外,我们还认为两个研究的相同部分可能代表了快速成长企业的共同特征:企业家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家特征、企业资源和能力、商业实践活动。
但是将Wiklund(1998)和Barringer(2005)的综述性研究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Barringer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第一,没有关注企业家战略对企业快速成长的影响;第二,环境因素被忽视了,环境变量应当是企业快速成长研究关键概念;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关注过多。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整合了Wiklund(1998)和Barringer(2005)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企业家特征、企业家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环境的研究模型。(见图一)
附图
图一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快速成长研究的整合理论模型
具体的研究变量解释见表1。
表1 研究模型中成功的快速成长企业特性和行为
研究架构 变量 Wiklund Barringer
企业家特征
相关企业经验√
更高的受教育水平
√
企业家经验 √
企业家年龄
√
企业家性别
√
管理学科背景或工程
学科背景 √
企业资源和能力
企业成长愿望√
雇员大学教育比例(超
过30%) √
雇员参与决策程度 √
正式专业合作
√
消费者价值创造
√
产品卓越性能√
创新活动
√
环境 √
动荡性 √
敌意性 √
异质性 √
企业家战略
承担风险 √
超前行动 √
创新
√
资料来源:Wiklund(1998)和Barringer(2005)的研究模型整合,作者自行整理。
(一)企业家特征
企业家特征影响企业成长,包括企业家的产业经验、受教育水平和企业家经验等因素。它们对于很多企业成功经营至关重要(Barringer,2005),原因是:第一,企业家将影响企业的文化和行为(Mullins,1996);第二,外部投资者和其他评估机构评价一个企业的潜在成长性时,首先要考察企业家或企业家团队的特征和能力;第三,一个企业的经营是一个挑战,需要企业家个人特质来应对。
1.相关产业经验。企业家的相关产业经验在我国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家在开办自己企业之前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中任职,所以在同一行业中具有相关产业经验的企业家在自己开办的企业中容易获得更加成熟的产业关系网络和政府合作。这是企业家特征的一个因素。(MacMilan和Day,1987;Barringer,2005)
2.更高的教育水平。国外研究表明,企业家受教育水平代表了企业家能力。大学教育增强了企业家搜寻能力、洞察能力、计算和沟通能力(Sapienza和Grimm,1997)。在我国大学教育水平包括大专和本科。另外,更高的教育水平(硕士和博士)为技术型企业提供了知识密集型教育。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的企业家能够增强其企业家技能。
3.企业家经验。以前的企业家经验能帮助企业家更加成功(Singer,1995)。例如,蒙牛乳业的牛根生就来自伊利乳业的高级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十分熟悉,管理快速成长的蒙牛乳业非常成功。快速成长企业的管理非常复杂,有企业家经验的企业家比没有企业家经验的企业家更有优势。
4.企业家年龄。企业家年龄是解释企业家特征的重要变量。在我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企业家年龄在一定程度代表心智的成熟。年轻的企业家更愿意冒风险,采取激进的行动;成熟的企业家更加谨慎的承担风险。另外,当代年轻企业家似乎更有企业家精神。
5.企业家的性别。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男性企业家和女性企业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明,由于自然性别的差异,女性企业家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而男性企业家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男性企业家可能发挥作用更大。
6.管理学科的背景。管理学科的背景将有助于企业家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许多问题。由于企业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管理障碍(张玉利,2001)。所以具有管理学科背景的企业家比没有管理学科背景的企业家具有更多的优势。
(二)企业家战略
企业家战略就是战略的企业家维度,包括创新、承担风险、超前行动(Miller,1987)。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小企业战略不是大公司战略。企业家战略将影响企业的全部活动;另一方面,企业从创建到成长,规模越小,受企业家个人的影响越大,而规模越大,越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企业的战略自始至终都在发生作用。因此,创业管理学者在个人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战略的企业家维度至关重要。Wiklund(1998)认为战略的企业家维度包括创新、承担风险、超前行动。
1.创新。Schumpeter(1934)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1)新产品的引进;(2)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提供新的供应来源;(5)新的组织。企业家倾向于企业通过创造独家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管理和营销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强烈创新倾向的企业家会比创新意识不强的企业家更有可能发展、创造和领导一个企业或产业快速前进。
2.承担风险。Stevenson(1984)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不管企业的现有资源能力如何,一味追求机会的行为。企业家愿意采取冒险的活动,通过新市场创造新的产品技术而改变行业竞争规则。愿意承担更多风险的企业家可能会比在风险面前犹豫以致错失良机的企业家更能抓住新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成长。
3.超前行动。Kirzner(1973)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抢先抓住市场机会的能力。在竞争对手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认识到机会并抓住它,可以“矫正”市场或创造新市场,将市场带到新的平衡状态。能够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超前行动的企业将比行动迟缓的企业成长迅速。所以快速成长企业比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更具企业家精神。(Davidsson,2005)
(三)企业资源和能力
企业资源是企业经营过程的基本输入,企业能力是协调资源完成任务的技能。然而两个术语在概念上很难度量和区分(Chandler和Hanks,1994)。本研究的企业资源和能力包括:企业成长愿望、知识员工比例、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专业合作关系、咨询顾问合作、消费者价值创造、产品的卓越性和创新活动。(Wiklund,1998;Barringer,2005)
1.企业成长愿望。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愿意成长。有成长愿望并规划成长使命的企业有意愿前进,会尽可能调用各种资源前进。Doorley和Donovan(1999)发现近60%的快速成长企业在他们的计划中描述了成长愿望和使命,在成长速度相对较慢的企业中仅有15%的企业描述了自己的成长愿望。
2.知识员工的比率。知识员工的比率就是企业拥有大学程度的员工比率。这样的员工比率代表了企业自我积累与创造知识的资源和能力。国家科技部规定如果同时符合其它规定,大专以上员工超过30%比例的企业就可以申请高科技企业认定了。拥有知识员工比率越高的企业更容易为快速成长提供知识资源。(Wilkund,1998)
3.员工参与决策程度。Wilkund(1998)研究表明,雇员参与决策能够增加企业绩效,增强产品竞争力,使企业更加快速的扩张市场以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和扩散。在日本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程度很高。所以员工参与决策程度高的企业更容易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市场快速扩张。
4.正式的专业合作。由于受到资源有限性的影响,企业自身的资源有时不能提供快速成长所需的关键资源和能力。企业为获得关键资源和能力,必须扩展自身专业网络,与外界合作。正式的专业合作代表了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将帮助企业扩展自己的资源网络。(Johannisson,1990)
5.日常咨询合作。企业的快速成长导致企业遇到很多成长问题。企业自身的知识、能力没有办法克服的时候,就需要引进外脑。日常咨询合作作为获取外部知识和经验,克服自身管理问题的途径,有助于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所以有日常咨询合作的企业会比没有的企业成长更快。(Wilkund,1998)
6.消费者价值创造。企业消费者价值创造能力是达到和维持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特征(Kim和Mauborgne,1997)。消费者价值创造往往以崭新的或是可承受的方式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满足以前未曾满足的消费者需求。(Barringer,2005)
7.产品的卓越性能。产品的卓越性能是企业达到快速成长的另一个能力(Roure和Keeley,1990)。产品的卓越性能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包括容易进入市场和在快速成长的市场中构建差异化基础。
8.创新活动。企业通过研发达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很多研究证明企业成长是有创新活动激发的(Deeds et al.,1999;Chakrabarti,1990)。所以创新活动多和投入大的企业比相对少的企业更具成长潜力。
(四)环境
Wiklund(1998)认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应当与企业的任务环境相匹配,在环境动荡的时候,具体导致企业绩效更加良好的战略可能受环境的动荡性、异质性和敌意性影响。这些环境维度的研究经常在美国小企业成长研究文献中出现(Covin et al.1990,Miller和Toulouse,1986)。进而,Zahra(1991)认为受这三个维度变化的影响,企业家型企业绩效结果会不同。
环境的动荡性是指在企业主营业务中消费者偏好、产品或服务技术和竞争方式发生不可预期的大量变化;环境的异质性是指竞争市场的差异性;环境的敌意性是指竞争的程度(Wiklund,1998)。所以本研究主要考察在中小企业环境因素中影响较大的这三个因素。Miller & Friesen(1982)曾经测量过可识别的环境三个维度:动荡性、异质性和敌意性。所以我们采用Miller & Friesen的测量指标。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研究样本选自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4~2005年中小企业调研数据库,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愿意接受调研的企业中随机选择172家企业发放了企业家主观评价问卷。本研究数据选自这172家企业。调研内容包括企业竞争环境、企业家特征和能力、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特征和发展战略、企业的财务绩效(2001~2004)等方面,并建立了广泛的网络数据平台和专家评价系统,所以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仅仅是调研数据的一个部分。
为了保证调研的信度和效度,在调研前期,我们与科委的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对问卷进行背对背评价,并在开始阶段进行了试调研,及时调整问卷。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要求访谈和问卷由企业家或高层经理填写并署名,约90%以上的问卷和访谈企业达到了要求。在调研后期,我们专门组织6位专家对问卷的数据错误和一些缺省数据较少的企业进行查询、回访和询问。基于研究目的,我们界定快速成长企业为3年复合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超过40%的企业。
本次调研中2001~2003年财务数据完整的企业总计533家,其中我们随机抽样了172家企业进行二次研究。我们选取其中成长性排名在前30名的企业和成长性排名在后30名的企业情况进行对比(见表2,下页)。表2描述了企业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企业的企业雇员规模、年销售收入、三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和企业寿命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T检验。快速成长企业的三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在43%到998%之间,平均增长率为152.7%;成长速度相对缓慢企业的三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在-25%到15%之间,平均增长率为0.28%。然而,在样本的雇员和年销售收入上没有显著差异。如原先期望,越年轻的企业成长速度越快。
表2 快速成长与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统计与检验
变量 快速成长企业 成长相对慢的企业 T值 P值
平均值 方差 平均值 标准差
雇员人数163
187
215
200
1.03 0.308
年销售收入 4930.9 7507.9 5124.5 6536.4 0.108 0.914
三年复合平均增长率
152.7 181.2
4.6
9.2 -4.47 0.0005***
企业寿命 5
4.4
9
7.3
3.07 0.004***
注:***P<0.01。
(二)方法分析
研究采用Lincoln和Guba(1985)开发的标准定量内容分析方法(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这个方法主要解释和处理文本信息的编码。首先,将访谈和调查的信息归结到不同类型中去。由于我们设计初期就有明确的结构,所以所有信息都涵盖无疑;其次,我们用一尾精确概率检验(A one-tailed Fisher Exact Test)检验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之间的频数差异;最后我们初步形成分析结论(见表3)。由于采用的数据有很多5级李克特量表的数据,所以我们仅仅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因果关系和其他关系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
表3 快速成长和成长速度相度慢的企业之间研究变量的差异
企业数(每组企业数=30家)
变量
成长相对缓 快速长 P值(Fisher
慢的企业
长企业 exact test)
企业家特征
相关产业经验10 18
0.016**
更高的教育水平
29 25
0.718
企业家经验 2 9
0.021**
企业家年龄 3 10
0.013**
(低于40岁)
企业家性别 28 24
0.569
管理学科或工程
13 15
0.5
(管理学科)
企业资源和能力
企业成长愿望12 22
0.009***
知识员工比例10 22
0.018**
(高于30%)
雇员参与
23 24
0.5
正式专业合作27 22
0.182
日常咨询合作11 18
0.06*
消费者价值创造
12 21
0.025**
产品的卓越性能
15 22
0.055*
创新活动
18 26
0.07*
动荡性
22 27
0.09*
敌意性
17 25
0.024**
异质性
14 20
0.059*
企业家战略
承担风险
16 20
0.159
超前行动
15 20
0.097*
创新19 14
0.147
注:*P<0.10、**P<0.05、***P<0.01。
三、研究发现及分析
(一)企业家特征
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相关产业经验、企业家经验和企业家年龄等方面差异显著。在更高的教育水平、企业家性别和管理学科背景等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
首先,有相关产业经验的企业家在快速成长企业中占60%,而在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中仅占30%。很明显,相关产业经验为企业家提供了产业的关键知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成长所需的关系网络,使企业具有更加明确的成长导向。
其次,正如我们的预期,在快速成长企业与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间企业家的年龄大小有明显差异。以40岁为分界,发现40岁以上和40岁以下的企业家在这两个群体比较中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更加年轻的企业家更容易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再次,以前具有企业家经验的企业家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明显显著。这表明有管理和经营经验的企业家更容易应对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的成长障碍,所以在快速成长企业与慢速成长企业比较中以前具有企业家经验的企业家明显增多。
最后,尽管我们假设更高的学历能够增强企业家的技能,但是由于被调查的企业家普遍具有大学以上的教育水平,故研究结果发现在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之间更高的教育没有明显差异。
(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
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企业成长愿望、知识员工比例、日常咨询合作、消费者价值创造、产品的卓越性能、创新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变量是参与决策程度和正式专业合作。
第一,快速成长企业成长愿望的强烈程度比成长雇员速度相对慢的企业强烈得多。正是强烈的企业成长愿望导致了快速成长行动的实施,也正是由于成长愿望的缺失或不足(Kim和Mauborgne,1997),导致成长努力较小的企业成长业绩增速减缓。
第二,知识员工达到企业员工总数30%以上的企业占快速成长企业的73%,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仅占33%。因为知识员工是企业自我积累与创造知识的资源和能力源泉,快速成长企业的知识员工多,那么快速成长企业在这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可能比其他企业多。
第三,企业的快速成长过程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没有办法克服企业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足的时候,就需要引进外脑。日常咨询合作作为获取外部知识和经验、克服自身管理问题的途径,有助于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所以我们假设日常咨询合作的企业会比没有相应使用的企业成长更快。从数据看,这个假设被支持了。
第四,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消费者价值创造、产品的卓越性能、创新活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消费者价值创造是帮助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或以独一无二的企业方式提升组织效率(Barringer,2005)。尽管只有Barringer(2005)验证过它的差异性,但研究发现这个因素对我国企业也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创新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快速成长企业对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创新活动有非常敏锐的感觉。
(三)环境
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环境动荡性、环境异质性和环境敌意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大多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企业的企业家对外部环境比较麻木,不能有效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外部环境方面全部存在明显差异。这将提醒中小型企业家导向的企业应当将注意更多地放在企业外部环境上,这可能会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四)企业家战略
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企业在企业战略的超前行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承担风险和创新意识等维度不存在明显差异。
快速成长企业应当说天生就具有超前行动的特质,只有不断感知机会、挖掘机会和运用机会,企业才能发展迅速,快于竞争者的步伐。承担风险的显著性差异不强,说明企业家不是热衷于冒险,而是谨慎地承担风险。快速成长企业本身风险就很高,企业家谨慎地承担风险,应当是可取的。虽然创新行动被证明具有差异性,但是战略中的创新维度在企业家主观判断考察中却没有差异,这似乎说明了虽然企业实践活动中创新不断发生,但是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也是在谨慎地对应创新,大胆地行动,小心地规划。当然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需要在下一步研究中深化。
本研究对两篇综述文章的研究模型进行比较,建构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分析了企业家特征、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家战略和企业外部环境。研究通过在我国区域的大规模调查数据随机抽样,分析出我国的快速成长企业的典型特征和行为,有助于深化企业快速成长的研究。
首先,研究依靠调查和理论模型,验证了整合模型中的变量,证明快速成长企业确实具有独特的特征。例如企业成长愿望、相关产业经验、企业家经验、知识员工比例、日常咨询合作、消费者价值创造、产品的卓越性能、创新活动、环境动荡性、环境异质性、环境敌意性和企业战略的超前行动等特征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次,研究通过比较快速成长企业和成长速度相对慢的企业,发现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外部环境非常敏感,说明Brringer的模型存在缺陷。同时也说明,在中小企业中快速成长企业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应关注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注意识别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机会和威胁。
第三,研究发现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谨慎地对待风险,小心地规划着创新。虽然研究假设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更能承担风险和主动创新,但是研究结果显示快速成长企业的企业家可能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企业家一样,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标签: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企业家论文; 创业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