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伏晓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住建局 甘肃省白银市 7307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近些年来我国小城镇尤其是县城,均呈现出规模不等的“扩张发展”之势。
关键词:发展;过程;矛盾;对策
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会宁县城为例,五年间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1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30—4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由原来的不足10万人增加到近20万人,私家机动车辆由5年前不足千辆,增加到3千多辆。如此迅速的发展看起来是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从较深层次分析也暗藏着诸多矛盾和潜伏着一些危机。
一、人口扩张的主要因素。(一)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拉动。由于县城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育环境、教育信息大大优于农村、为了分享教育资源,不让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县城,孩子进城后家长随之租房陪读,有些是爷爷辈,有些是父母辈,陪读的大部分人在县城没有职业,没有收入,专守孩子读书。一部分即打工又陪子女读书。这样形成了农村驻守人员锐减,在山区一个200多人的村庄,留守人员不足30人,大多数还是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还要担负全家的农业生产,靠农业所得来支撑学生和陪读者的生活来源。有些老人年过六七旬还在从事着重体力的农村生产劳动,来供给子女,实在令人心酸。有一部分家庭索性放弃农业生产,靠打工劳动进行陪读,导致土地荒弃,在县城总人口中,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和陪读人员约占总数的30—40%。
二较为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吸引。有些在省城或外地工作人员,为回报家庭将自己的父母租房或买房安置在县城生活,享受较为便利的生活条件,这类约占总数的5%。
三盲目进城。随着城市和农村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差距拉大、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感觉驻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就低人一等,导致有一部分年轻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技术,盲目进城打零工,卖苦力赚钱,这部分人收入低廉,只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给家庭贡献很少。这部分约占总数的5—10%。
四有固定收入的人群,这些人主要从事商业、餐饮、中小企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以及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这些人约占总数的40—50%。
综上所述,小城市由于以上迅速增长的人口,给城市的扩容带来了一定的条件,使小城市扩展迅速,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口剧增给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矛盾,诸如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车辆乱停乱放,城市卫生和市容市貌以及乱搭滥建管理混乱的问题。由于城市人口中租住人口多,他们租房面积小而又是低矮的平房,其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交通工具无处放置,随意放置在公共设施场地,或交通道路上,致使交通阻塞,混乱,由于这部分人生活困难,习俗粗放,导致城市卫生差,城市设施损坏严重,有些在栖身之地乱搭滥建,致使城市脏乱差现象严重,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二急剧增加的人口给部分决策者带来的误判,导致的城市用地盲目扩张和房地产业盲目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可以说是新的“城市病”。认为人口的增长需要急剧的城市拓展。大力增加城市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房产业,贷款举债从县城规划区内的农民手中征地、拆迁、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储备城市建设用地,同时鼓动开发商从政府手中买地,大搞商品住宅楼建设,争取国家投资加住户自筹相结合的廉租房建设,两项相加近几年城市住宅面积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每年开工建设的住宅楼达70—80万平方米,四年内住房面积净增量达到200多万平方米,约24000套,可容纳住户24000户,人口约12万人。但由于县城居住人口中,有购房能力者大多数前些年都已购买住房,有些家庭不止1套,没有住房的人则无钱购买,就政府补贴的廉租房由于自筹资金筹不上来,也有一部分闲置。使近几年县城房地产市场严重滞销,大量商品房积压,导致房地产企业债台高筑、银行贷款不能归还,更造成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解决以上矛盾和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人口剧增的支撑问题,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撑,也就是经济实力的支撑,在扩张城市用地规模和聚集人口的同时,同步发展经济实体,发展企业,培育新型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以企业促就业,以产业促发展,通过企业产业的发展来吸纳城市人口,使进城人员有业就,有稳定的收入,通过一、二产业的支撑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及时剔出泡沫成分,实实在在的繁荣和发展城市。
二是注重解决农村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和基础条件的改善、缩小和城市的差别,尤其是要注重牵涉民生的教育,医疗,社会公共服务条件的改善,使农民的子女能享有和城市差别不大的教育,农民享有和城市差别不大的医疗条件,同时还要解决好农村的交通条件和饮水安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缓解农民因子女受教育产生的进城陪读,甚至举全家之力来供给孩子进城读书和家长陪读,造成这些人群在农村和城镇的双重困难局面。
三是应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培育高效优质农业产品,兴办农业产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行土地高效集构化利用,引导鼓励农民承包土地有偿向农业大户集中,实现产业高效收益,把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到城市企业中就业,或从事第三产业,使转移向城市的这部分农民即有农业(土地)收益,又能在城市中就业赚钱,有了稳定的收入,就能实现真正的进城,就能在城市置房安居乐业。改善目前的城市乱象。
四是合理布点,大力发展中心建制镇。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县城内优先确定发展3---5个中心建制镇,这样,既可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从而推动中心镇的发展,又可有效减轻县城剩余劳动力集中转移于县城带来的压力。
五是政府应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统筹协调,科学合理编制城市规划,有计划按照需要来拓展和扩张城市,减少目盲性,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注重消化存量储备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滩“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以有效减少城市“空壳房、空架子”的局面。
论文作者:伏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城市论文; 县城论文; 人口论文; 农村论文; 条件论文; 产业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