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教育焕发生活的气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气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仅仅5000千余字,“生活”一词竟出现了30多次,字里行间散发着、洋溢着新鲜、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着幼儿园教育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生活是“个体生态状态的积极主动的展现与充盈的过程”[1],“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2](P58)。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不仅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天然土壤,生活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适应生活;不是养成盲目服从规定的勤奋习惯,而是培养自主的行为”[3](P368)。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幼儿园教育要适应幼儿生活,要引导幼儿生活,要充实幼儿生活,要更新幼儿生活,要在生活中实现幼儿的发展。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健康快乐地生活,既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也是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3](P446),幼儿园教育理应有助于幼儿快乐地生活。正如杜威所说,幼儿园理应“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从中获得他感到高兴和有意义的生活经验”[4]。让幼儿园教育焕发生活的气息,无疑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生活理念,贯彻《纲要》的新思想和新精神,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1.为幼儿园创设安全的、健康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健康的身体心理环境,更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环境。“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既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或有害的经验,因此,必须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过滤”[4],确保幼儿园教育的安全、健康和丰富。
2.为幼儿创设科学的生活环境。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建立有秩序的生活规则与常规,要以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引导幼儿自我管理生活,有规律、有秩序地生活。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的配备和配置,应能保证幼儿自由、自如、安全、有序地生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从事游戏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3.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开放的生活环境。努力实现幼儿活动空间、经验空间的开放,视野空间、思维空间的开放,信息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开放,使之“既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又有利于拓展经验与视野”,促进幼儿的知识、能力、个性直至精神世界的经验不断增长,从而丰富、更新与发展幼儿的生活。
4.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积极进取的生活环境。首先,尊重幼儿主体需要,让幼儿自主、自由地生活;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有尊严地生活;密切地关注幼儿,倾听幼儿心声,让幼儿享有接纳、关爱、关怀、尊重、快乐的生活。其次,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幼儿生活,支持幼儿发展,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自主地、大胆地、创造性地、有计划地生活,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生活、探索生活,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支持和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积极地生活。再次,满足幼儿个体需要,让幼儿富有个性地生活。
5.为幼儿创设合作发展的、共同生活的环境。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当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享受温暖、体验快乐、感受安全与信赖。在共同的生活中,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成长。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活动和生活的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和表达个人认识、情感、体验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对生活的自信。为每个幼儿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成长、记录生活历程、交流生活经验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勇气和信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二、努力创造适合幼儿生活的教育
1.幼儿园教育必须适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幼儿园教育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理解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幼儿园教育必须从研究幼儿开始,教师要蹲下身子,以幼儿的视角去关注幼儿的生活,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去理解幼儿的生活。教师要细心观察、理性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生活实际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2.幼儿园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真实的生活。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与幼儿最为贴近、最现实、最感性的真实生活,使之源于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生活。寓教育于生活中,利用幼儿生活环境的丰富资源,引导幼儿生活,幼儿园“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5]。因此,要在幼儿现实生活中发掘教育内容,要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生成课程,让幼儿园教育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在熟悉的、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生活活动中和生活进程中,获取有益的生活经验。幼儿园教育要以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则,人际交往技能,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社会环境和成人劳动,与幼儿生命相关的安全、卫生、习惯,幼儿能理解的人类文化,幼儿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科技成果,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生活中的数、量、形、符号、文字等,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获得必备的生活经验。
3.幼儿园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现实生活。教育既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更是现实生活的过程。“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2](P60)。我们不能因强调教育为幼儿的将来作准备,而无视幼儿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幼儿背负着将来的生活重负而生活。生活是美丽的,生活是快乐的,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因此应尊重幼儿的生命权利,尊重幼儿自我发展的权利,创造“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4.幼儿园教育必须适应幼儿的自然生活。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进程,尊重成长中的幼儿的自然天性、遵循幼儿的自然生长规律,依据幼儿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生活。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6]。幼儿园教育要珍惜幼儿现实的快乐生活,不要牺牲幼儿现实生活的快乐,不要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引导幼儿生活,更不要强求幼儿去接受那些违背幼儿自然本性的东西,要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保持其快乐的精神生活。
三、积极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快乐生活
幼儿园教育不应是消极地顺应幼儿的生活,而应是在尊重幼儿生活的前提下,着眼于幼儿未来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生活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学会生活”。引导幼儿走向未来的生活,走向幸福的未来。
培养幼儿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相关的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以及“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环保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共同生活的乐趣”,等等,并“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
培养幼儿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自主、快乐生活的保证。《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亲近他人、亲近社会、乐于合作;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有解决游戏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主动地生活、积极地生活,创造性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帮助幼儿自由地、快乐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幼儿园教育的魅力所在,更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毕生的奉献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