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研究高魁论文_高魁

大数据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研究高魁论文_高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城市规划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需要的行为观察和收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点,大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加强城市规划思想和创新方法,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思想,运用先进技术,准确分析城市问题,统筹规划城市相关基础设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视角;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1 面向城市规划编制的大数据类型具体划分

1.1 面向城市规划编制的调查统计数据

访问数据具体是指城市规划人员获得信息数据的字段或数据统计调查的有关部门,可以反映现实的描述当地的城市或历史发展过程,下面是根据访问的两类数据:

(1)通常情况下,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是由当地政府各个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其能够对当地的人口、经济、土地以及社会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给当地城市的规划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例如公安部门供给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单位所供给的年鉴数据、交通单位供给的有关居民出行数据以及土地管理机关所供给的土地各种使用状况数据等等。

(2)针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人员经过现场调查所取得的信息数据,是由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走访的时候,经过直观了解、拍照以及记录笔记等方式,与相关专家总结归纳的经验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有关城市特征及发展问题的具体数据。

1.2 面向城市规划编制的遥感测绘数据

遥感测绘数据通常是指通过测绘、遥感图像解译等技能获得的数据,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城市地面人工设备、自然地理要素等空间定位信息的相关数据。它主要依靠“3S”技术,包括遥感地理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各种空间数据。由于大多数城市将遥感图像解译作为规划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措施,因此被列为一类。总体上,遥感制图主要描述了分布在当地城市发展空间中的各种相关要素,包括地形图、地质水文资料和遥感图像。由于这类数据更侧重于描述本地空间布局,这类数据还包括各种类型的规划和规划图。

2 规划编制方法

2.1 数据获取途径

传统规划编制的数据类型主要为统计数据、调查访谈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信息数据等4类,这些数据在全面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存在限制。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编制中前期获取数据的来源和类型变得丰高,数据获取渠道更加通畅,数据精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极大提高,保证了规划编制对数据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为城市规划编制的动态评估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

目前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可以获取以下七种类型的大数据资源。政府、行业和企业数据,可以采用申请、购买、开发网络爬虫软件等形式获取多类型共享数据、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开放数据。通过运营商、第三方平台和指定管理机构,可以获取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包括GPS定位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公共交通IC刷卡数据等在内的全样本、实时动态的居民生活和出行行为数据。

2.2 数据采集分析方法

1)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开发“网络爬虫”软件,按照一定规则,在专业网站和社交网络中自动抓取并下载与某一特定主体相关的Web网页、文档、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并通过相应索引技术组织下载资源,以提供最后的查询服务。如通过对新浪微博上北京三家知名规划院用户的粉丝和好友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分析三家单位的人脉特征、组织特征和相互联系与影响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针对居民行为活动特征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手机信令、出租车轨迹、公交IC卡刷卡等生活和行为数据,分析城市居民的行为与活动规律,进而构建居民与城市空间组织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规划编制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手机定位数据中包含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获取手机用户在真实地理空间中的活动情况,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开展人群空间活动特征分析,分析不同尺度下城市建成区域使用情况,并进行规划评估分析。

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

借助GIS平台的地图显示、空间分析等功能,对带有地理属性信息的多源数据进行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找出能够反映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如基于GIS平台,通过分析北京2008年连续--周的公交IC卡刷卡数据,结合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地块级别的土地利用图,可以识别公交持卡人的居住地、就业地和通勤出行情况,进而可以评价北京市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

2.3 规划编制管理方法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性。在现实中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效果很难达到公众期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有效参与城市规划编制渠道不畅、传统公众参与方式效率不高、参与主体无法体现公众代表性、公众利益缺乏法制化保障等方面。

为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基于PPGIS、WebGIS等技术,搭建网络公共互动平台,不仅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可以便捷、广泛地获取公众对城市发展的意见,还可以让公众了解并参与规划编制和建设的全过程,逐渐改变传统的主要由政府和专家的价值判断主导城市建设和规划格局。公参与规划编制模式也不再仅仅限于官对民和民对官的单向模式,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多方关注和介入。

2.4 规划编制评估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编制由于能够获取城市发展巨量规模的个体属性及其需求特征,因此,为实现“公共利益”导向的城市规划实施提供了基础。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情况,为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以城市规划许可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比不同时序的遥感影像,结合GPS、出租车轨迹、公交刷卡等居民出行活动信息,可以有效区分城市规划边界和实际开发边界,评价城市增长边界。

针对传统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方法适合发展成熟、配套完善的老城区,指导新城规划建设针对性不强的特点,采用大数据“自下而上”的技术方法,获取新区房产注册信息、居民按月用水量、移动通信终端分布数据、交付房产竣工验收数据、历年财政统计数据等,分析新区人口空间分布、人口流动以及住宅空置情况等信息,并以此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依据。

基于大数据的规划编制评估不仅可以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还可以对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通过土地利用的年度数据,构建约束性CA模型,可以对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建设用地布局方案进行预评估,并检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 结语

目前,大数据在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以小数据方法驱动大数据质量、以专业知识驱动大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预测在一个有限的程度上,研究复杂城市发展规划与改进模型将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信大数据将通过对城市规划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支持,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腾.大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7.

[2]段世凯.“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观察与展望[J].建材与装饰,2017(06):114-115.

论文作者:高魁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大数据视角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研究高魁论文_高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