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墙校园:北京市东城区“蓝天工程”实施记录_教育论文

没有围墙的校园——北京东城区实施“蓝天工程”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城区论文,围墙论文,北京论文,纪实论文,蓝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校外活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学生拓展校外活动需要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项研究和探索实践。通过整合社会和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决定面向全区实施“蓝天工程”,为中小学生搭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还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翱翔、快乐成长的“蓝天”。

“蓝天工程”由“五个一”组成:一个融合了全市500多家能够给中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资源的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资源库;一张能够免费或以很优惠的价格出入这些活动场所的IC卡;一个能提供各活动场所各种信息的网站;一个管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数据信息的服务中心;一种学生参与活动“只奖不罚”的积分奖励办法。

据悉,此前,东城区教委为了使辖区内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便让各学校互相免费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但校内资源毕竟有限,随着相互交流的扩大,这己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家长对免费为学生开放社会教育资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蓝天工程”便呼之欲出。

盘活社会教育资源

每个人的童年和成长岁月都应该有蓝天相伴,然而在应试教育还未退出教育舞台的今天,“孩子们早上顶着星星去上学,晚上踏着月亮回家去,背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砖头’,学习生活单调,除了上课很少有其他课外活动。”北京市东城区一位领导的话里透着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他说,“提升孩子们的教育、生活质量,需要一种创新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与社会教育资源接触的广阔活动空间。”

东城区是首都的中心城区,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体育资源,然而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东城区教委面向全区学生、教师、家长开展的一系列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社会各界为青少年提供的活动场所不能满足要求;六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自主支配的课外活动时间仅为1小时;中小学生缺乏固定的课外活动场所,主要在家中度过课余时间;课外活动的形式单调,缺乏导向和服务。这给东城区有关领导很大启发,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不是增建多少青少年宫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把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起来,从创新资源管理服务模式中要效益。为解决教育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同时存在这一矛盾,东城区领导提出了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办节约型教育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旨在提高中小学生德育水平,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的“蓝天工程”于2005年6月1日在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正式启动。

学生课外“一卡通”

教育发展涉及面广,只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东城区为破除条块分割造成的学生课外活动资源分割的藩篱,对区域内外所有能够给中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资源的单位和课外活动师资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以往校外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将王府井新华书店、朝阳门少年之家等500多家文体、科技、经济、国防等资源单位纳入一个资源库,并精选了200多家资源单位与之签订协议。汇编了这个资源库《东城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手册》并将其发放到东城区77所中小学8万多名学生手中。

与此同时,东城区把城市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创意运用于整合校外活动场所资源。依托“校校通”工程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起一个东城区课外活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数据库和门户网站,即“蓝天网站”,网站统一公布各活动单位开放时间和近期活动等信息,以便学生查询。家长也可通过该网站,参加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家长会活动,随时了解家庭教育信息。另外,启动学生IC 卡的预留空间,将其研发为东城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一卡通”。

按照“只奖不惩”的评价原则,“一卡通”充分发挥孩子们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动作用,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通过在资源单位配备的读卡机上“刷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数据信息就会自动生成并上传至“东城区青少年课外活动指导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平台上,供教育管理部门分析、查询,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与服务。

就这样,由一本课外活动指南手册,一个同学喜欢的活动网站,一个同学熟悉和热爱的课外活动服务中心,一张课外活动IC卡,一种参与活动“只奖不罚”的积分奖励的具体原则办法“五个一”方案建构的“蓝天工程”,“四两拨千斤”,并没有增加多少投入,却将孩子们带进了“蓝天下的大课堂”,也将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调研结果显示,两年多来,全区共有超过12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加了各项课外活动,33%的学生每天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过去增加了0.5至1个小时,53%的学生增加了1至2个小时,14%的学生增加了2至3个小时。

丁香小学校长刘惠兰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自‘蓝天工程’实施以来,学校领导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们参与热情也很高涨。我们将语文课搬到老舍纪念馆、鲁迅博物馆、现代文学馆去上,让孩子们了解这些文学大师生前的点点滴滴,使学生们对大师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减轻了学业压力,还培养了学生广阔的胸襟与开朗的性格,也锻炼了其多方面的才能。”

跟着“兴趣老师”走

“蓝天工程”像一道阳光照进了孩子的心田。不再拘泥于书本,不再局限于课堂,跟着“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北京24中初二学生王红蕾对《教育》旬刊记者说:“当初听学长说物理、化学特别难学,心里有点发怵,直到老师带着我们去科技馆上公开课,我才发现,其实物理和化学中的许多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多观察、多做实验、细心思考,学起来就不难。”

参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考察“京师大学堂”遗址,让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变得高涨。166中学的学生刘红宾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小国敢于侵略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对中日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在为孩子营造“无疆的课堂”的同时,也扩大了教师成长的舞台。丰厚的教育资源,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也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纷繁的社会教育舞台,让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扩展和延伸还大有文章可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

“蓝天工程”不仅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家住交道口的张霞女士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儿子性格很孤僻,很少跟我们推心置腹地交谈,加上我们俩工作忙,往往周末都要加班,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就更少。‘蓝天工程’实施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孩子的兴趣面很广,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他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主动跟我们交谈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在跟儿子一起参加活动中,拉近了与他之间的距离,也加深了与他的沟通和了解。”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已经说了多年,但一直缺少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蓝天工程”创造出一种社会和校园互动的效应,搭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协作的平台,营造了一种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盘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蓝天的空间很大,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也要不断弥补缺陷。北京22中教导处主任赵洪山对《教育》旬刊记者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非常支持,但是政府应该在完善服务方面做更多工作,比如,有些教育基地的刷卡机时常会失灵,无法确认和输入学生的实践数据,另外一些参观单位态度淡漠,影响了学生们的参观热情。”

东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蓝天工程”各方面工作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各资源单位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已有更多的资源单位加入资源库,让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今后还将从制度机制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数据分析利用等方面不断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便捷性、操作性,进一步在实效上下工夫。同时加强创新力度,和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通过课外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问题。

值得推广的素质教育

让孩子走出家门、校门,上一堂生动、有趣、活泼的社会课,“蓝天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广泛认可,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06年5月东城区的“蓝天工程”被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创新案例奖。

在2007年11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蓝天工程”获得首届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成果奖。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号召各区县教委要学习东城区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力度大,敢于在体制、机制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办实事上下工夫,在转变学校重智轻德的问题上下工夫,在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上下工夫。

鉴于“蓝天工程”在东城区所取得的良好效果,罗洁表示,自2008年6月1日起,该工程将在北京18区县全面实行,市财政将安排3000万专项资金保证其顺利实施,首批准备安排1500家左右校外机构进行试点。并计划拨出专项经费,解决边远地区学生的交通问题,以让郊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目前,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届时,延庆山区的学生也有机会到东城的学校参观交流,在城区的博物馆、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

标签:;  ;  ;  

无墙校园:北京市东城区“蓝天工程”实施记录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